爸爸去世一周年短语(纪念父亲)

父亲是个地道又本份的农民,勤恳节俭,一生操劳,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他勤劳朴实、善良且智慧,从不与人作恶,村里的人对他的印象是永远没有休息日劳动楷模,每个人对他的印象无不是勤劳、耐苦这样的赞美之词 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我和父亲恰恰相反,从小受他熏染,却未继承他半分光荣父亲也是一个木工,靠制作农村常用木具为业,常年与斧锯作伴,他那装满各种工具的百宝箱里,有钉子、锤子,推刨….种类多得数不胜数,鲁班见了估计都会甘拜下风;山林里那些笔直粗壮的柏树,都是他的食粮,即使那些弯曲短瘦品相极差的树干,经过他的斧锯也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总能找到它的适用之处,从不浪费每一根木头每次逢到赶集的日子,他总是早早的就完成了出货的计划,有时候来不及完成,常会加工加点到凌晨,第二天又早早挑着沉重的木货下山,走得越早,越能先人一步到达集市以便被木贩挑选父亲很自信他的手艺,那些木贩大都很认可,也总是比同行的价格高出些许,父亲的精工巧匠总能引来那群木贩的围观,二十几年的制木经验,让他在那个小小的农贸市场树立了扎实的口碑,这也是他安身立命的本事,一个小小的木工颇有匠心精神 记得有一次父亲带我去另外一个较远的乡镇赶集,天还未亮,便被父亲叫醒,带着倦意不情愿地起床,只见他正做着出发前的准备为了锻炼我,父亲给我挑选的是一颗较短小但十分方正的柏树,让我扛着去售卖,柏树在我们那里是比较实用的木材,可以制着很多木具那是寒冬腊月的时节,到集市的路要经过一大片深山老林,那条路泥泞不堪、杂草丛生,每次经过仍要带着十分的勇气黎明前夕,天空一片漆黑,没有半点光亮,一阵阵呼啸而来的凛冽山风,一股股暗流涌动潺潺作响的溪水,一片片摇摆共舞又黑黢黢树影,让行路的我们与这片茂密的山林显得格格不入,不时又冒出几声诡异的鸟叫,似乎打扰到了它们的美梦,那微弱的光亮在漆黑的山路里摇晃穿梭,远远望去,像是两只迷路的萤火虫,格外显眼,若是一个人行走,难免心惊肉跳,一路上我内心惶恐却假装镇定,父亲已经习惯这样曲折又黑暗的山路,或许他大风大浪已经历过太多,早已将这片山林为家,里面的妖魔鬼怪都吓他不住,不比得我这般胆小,过了一阵我们走出了山林,一路上的害怕也迎来了安定,天也渐渐明亮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路上那些坑洼之地已被他重重的脚步踏平,鲜有人走的泥泞小道也已变得平坦,他应该是这条路上来回最多的人,“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可这条路走的人并不多,可我的父亲走了大半辈子到了集市,我感觉如释重负,一根短小的木料早已压得我全身酸痛不堪,换了钱买了新衣服,露出满意的笑容,对于当时我来说,是很艰难的一次劳动,但是收获满满,可他每次都要扛着重担在这条路上,来回走过数个春秋,从没有带回属于他身上的东西,只是留下了一副越来越弯曲的背影 父亲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孩子他爸,那个时候我应该刚好一岁,姐也有七八岁,这个时候的父亲已经修起了土屋,因为他姊妹太多,家里不够住,只能租别人家一间土屋来结婚,想想现在因为合适而结婚的人,合适是因为条件合适,俨然是物质的奴隶了隐约记得我儿时,他喜欢用的胡子扎我的脸来逗我玩,用教我的众多谜语来考验我的记忆力,用他宽广的肩膀架起我瞭望世界……而这些已经映射到我对儿子的身上,以后也会传下去记得每次去隔壁村里卫生室看病回来,若是晚上,父亲一路上总会背着我叫我闭着眼睛,告诉晚上牛鬼蛇神出没频繁,我信以为真都会害怕闭着眼,路上会好奇猜着走到哪里了,也会时不时偷瞄一下到哪个地方了,猜着猜着就快到家了;小时候若是感冒,他也总会用他的手烤热敷背来给我驱寒,说是用他的如来神掌来打通我的任督二脉,果然第二天就精神焕发、活泼乱跳,总感觉他很全能往日,父亲对于我们做危险的事情,是非常严肃的,弄刀玩火伤到总会被他严厉教训,儿时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现在的我,好想被他痛痛教训一次,可惜没有机会了 记得父亲四十岁的年纪,到城里干苦力捞棒棒有那么五六年的光景,那个年代农村年轻力壮的男人几乎都要到城里干活,他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回来一次,有时候是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以前不觉得他为什么这么快回来了,现在长大了才明白那是他牵挂着家里的两个娃,家里的一切,母亲文化低,为人处世太差,长期一个人在家,屋里屋外,很多事情容易生事端,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活路不景气,待在城里吃住要花钱,就得回来再计划一段时间再去城里父亲每次从城里回来,总会带着惊喜给我们,常常盼望着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家里的卫生,尤其是屋前屋后那一堆堆枯黄又腐朽的树叶都会被他一扫而空,下雨排水的沟沟都会被他快速又清晰明朗的整理出来,防止雨水浸入屋檐放学回来,看见干干净净的屋周围,高兴的劲一下涌上心头,我猜爸爸回来了,果然屡试不爽,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他不再外出干活,屋周围也再没有出现过一堆堆的枯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父亲的天下,只有这座房和房里的人父亲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记得每次从城里挣回来的钱,总会藏在他那隐秘的裤裆里,母亲总是笑着说他精明,若是挣回来的钱比往日回来的时候多一两百,又会填上几句美言,阴笑着说他得行,殊不知又是比上一次省了多少买菜钱,又多留下几条血痕在肩膀上那个年代不怎么太平,地痞流氓,偷到抢劫的人太多,父亲以前讲述他在城里被一群西装革履的人碰瓷敲诈,所以也会留那么一手,把钱藏在裤裆里面许多人光鲜亮丽,却一肚子歹毒,善良的人衣衫褴褛毫不起眼,富人挥金如土,穷人苟延残喘,而好人越来越少父亲是一个会吸取教训的人,把钱藏裤裆这点刚好体现,反观这种品德在我身上,真是莫大的讽刺以父亲的品质,可以想象当年在城里吃得十分节俭,也是为了留多点回家,他的责任和牵挂依旧在家里那两不懂事的娃身上,再累再痛也要忍受住那麻绳在他宽广的肩膀上无情的摩擦,汗水浸透了衣裳,手上厚厚的老茧,一根棒棒,一串麻绳,生活的柴米油盐,都是这个棒棒带来的生活给与他的艰辛,为的是让他带着希望回家,希望家里的一切越来越好,希望儿女健康成长,原来普通人活着的真谛,是带着希望砥砺前行,带着期盼育子成人忽然明白,父亲的这个家就是他的全世界,而我的世界里,他不过是一个我可以正大光明的伸手要钱的对象而已我的父亲没有散文诗,只有一本破旧的日记本,里面记录了给别人干活的日期和地点,密密麻麻的文字和他手上厚厚的老茧都在诉说着他往日的艰辛,这个世界,当儿子最容易,却也最难做好 父亲年少有一次不幸的遭遇,因为玩耍误伤了一人的性命,给这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事非他所愿,也直接导致他后面人生的许多不如意,或许是间接影响了他,变得少言寡语,默默耕耘,为这一件事而不少自责过年少的我,跟进父亲的教导,算是听话懂事,自父亲慢慢老了,言语少了,嘱咐少了,我就越来越远离他,现在想想原来我一直未读懂他,也从未认真去感受他的世界父亲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岁月除了给他脸上添加无尽的疲态,还时不时在他那颗多愁善感的心上狠狠来一刀,母亲的无理争吵叨念,儿子的冷漠隔阂,老年还为了三两碎银受人冷眼的委曲求全,无不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刀刀利刃刺向他,他平日虽言语较少,但思想猛烈,难过的时候,总是偷偷把悲伤藏在心里,日日夜夜愁容思绪,无不是压倒他病情的最后一根稻草父亲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这与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偶尔从他的谈话间,就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些许无奈,若不是造化弄人,他的优秀品质,应该活很快乐,也许他对命运的呐喊也只能隐藏在他的精神世界里 今年是父亲走的第二年,一刹那恍如隔世,感觉过去好久了,生病那段艰难的时光里,显得那么深刻,又像才是昨天发生的事情回忆是那么饱满,饱满的是眼前处处都有他留下的足迹,回忆又是那么的空虚,空虚得只剩下脑海中若隐若现的背影自从他离开人世后,我经常在梦里见到他,依然是那么少言寡语,勤勤恳恳,一个人的形象,不管岁月如何变迁,生前的足迹和形象,都会被他的子女,在某个地方某个特殊的时间里回忆起来,尤其是一个人难过的时候父亲面相端正,年轻的时候一表人才,这也是母亲说嫌弃他穷但仍选择他的原因,不过我一直认为母亲配不上他,尤其是她的尖酸刻薄与父亲的宽容胸怀对比很鲜明父亲胡子长得很快,几天就胡子满容,浓眉大眼,他说这是像他舅爷,都说浓眉大眼的人,重感情,这点放他身上,一点不假,年轻时,若不是家庭生变故,他应该会跟他青梅竹马的女人过一辈子,可惜事与愿违,非他能左右,这也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和命运 儿时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物质生活,却无比快乐满足,现在的人,快乐越来越远,微笑只是挂在脸上的应付,内心愁绪万千,以前的笑是真的开心,不像现在的人或许幸福快乐,就是血浓于水的亲人在身边,一家人最重要是团团圆圆,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而已,失去才能明白罢了,什么是人活着最重要的东西,有些人或许真的只有经历过什么绝望、生死才会明白活着的意义,那种醒悟是深入灵魂的,痛彻心扉的,不然是不会明白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翻过去看看山的那边是什么,等翻过去才发现那边没什么特别的,回头看看反而觉得这边更好但是以他的性格,他是不会相信的,自己不试试是不会甘心的,以前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现在的我已经不想知道,有的人离开了之后才明白是自己的最爱,可惜不能再回头,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另自己不要忘记” 岁月每天都在书写每个人的人生,不同的遭遇,留下的是不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光阴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每个人的苦难,有的人饱经风霜拖着疲惫的身躯仍砥砺前行迈向黎明前的曙光,却怎么也望不穿那漫漫长空黑夜,或许当你的人生某个阶段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等待晴空万里之际,抬头仰望星空,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正是挚爱亲人的化身,一直都在指引着你走向光明,奔向远方,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爸爸去世一周年短语?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爸爸去世一周年短语(纪念父亲)

爸爸去世一周年短语

父亲是个地道又本份的农民,勤恳节俭,一生操劳,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他勤劳朴实、善良且智慧,从不与人作恶,村里的人对他的印象是永远没有休息日劳动楷模,每个人对他的印象无不是勤劳、耐苦这样的赞美之词。 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我和父亲恰恰相反,从小受他熏染,却未继承他半分光荣。父亲也是一个木工,靠制作农村常用木具为业,常年与斧锯作伴,他那装满各种工具的百宝箱里,有钉子、锤子,推刨….种类多得数不胜数,鲁班见了估计都会甘拜下风;山林里那些笔直粗壮的柏树,都是他的食粮,即使那些弯曲短瘦品相极差的树干,经过他的斧锯也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总能找到它的适用之处,从不浪费每一根木头。每次逢到赶集的日子,他总是早早的就完成了出货的计划,有时候来不及完成,常会加工加点到凌晨,第二天又早早挑着沉重的木货下山,走得越早,越能先人一步到达集市以便被木贩挑选。父亲很自信他的手艺,那些木贩大都很认可,也总是比同行的价格高出些许,父亲的精工巧匠总能引来那群木贩的围观,二十几年的制木经验,让他在那个小小的农贸市场树立了扎实的口碑,这也是他安身立命的本事,一个小小的木工颇有匠心精神。 记得有一次父亲带我去另外一个较远的乡镇赶集,天还未亮,便被父亲叫醒,带着倦意不情愿地起床,只见他正做着出发前的准备。为了锻炼我,父亲给我挑选的是一颗较短小但十分方正的柏树,让我扛着去售卖,柏树在我们那里是比较实用的木材,可以制着很多木具。那是寒冬腊月的时节,到集市的路要经过一大片深山老林,那条路泥泞不堪、杂草丛生,每次经过仍要带着十分的勇气。黎明前夕,天空一片漆黑,没有半点光亮,一阵阵呼啸而来的凛冽山风,一股股暗流涌动潺潺作响的溪水,一片片摇摆共舞又黑黢黢树影,让行路的我们与这片茂密的山林显得格格不入,不时又冒出几声诡异的鸟叫,似乎打扰到了它们的美梦,那微弱的光亮在漆黑的山路里摇晃穿梭,远远望去,像是两只迷路的萤火虫,格外显眼,若是一个人行走,难免心惊肉跳,一路上我内心惶恐却假装镇定,父亲已经习惯这样曲折又黑暗的山路,或许他大风大浪已经历过太多,早已将这片山林为家,里面的妖魔鬼怪都吓他不住,不比得我这般胆小,过了一阵我们走出了山林,一路上的害怕也迎来了安定,天也渐渐明亮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路上那些坑洼之地已被他重重的脚步踏平,鲜有人走的泥泞小道也已变得平坦,他应该是这条路上来回最多的人,“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可这条路走的人并不多,可我的父亲走了大半辈子。到了集市,我感觉如释重负,一根短小的木料早已压得我全身酸痛不堪,换了钱买了新衣服,露出满意的笑容,对于当时我来说,是很艰难的一次劳动,但是收获满满,可他每次都要扛着重担在这条路上,来回走过数个春秋,从没有带回属于他身上的东西,只是留下了一副越来越弯曲的背影。 父亲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孩子他爸,那个时候我应该刚好一岁,姐也有七八岁,这个时候的父亲已经修起了土屋,因为他姊妹太多,家里不够住,只能租别人家一间土屋来结婚,想想现在因为合适而结婚的人,合适是因为条件合适,俨然是物质的奴隶了。隐约记得我儿时,他喜欢用的胡子扎我的脸来逗我玩,用教我的众多谜语来考验我的记忆力,用他宽广的肩膀架起我瞭望世界……而这些已经映射到我对儿子的身上,以后也会传下去。记得每次去隔壁村里卫生室看病回来,若是晚上,父亲一路上总会背着我叫我闭着眼睛,告诉晚上牛鬼蛇神出没频繁,我信以为真都会害怕闭着眼,路上会好奇猜着走到哪里了,也会时不时偷瞄一下到哪个地方了,猜着猜着就快到家了;小时候若是感冒,他也总会用他的手烤热敷背来给我驱寒,说是用他的如来神掌来打通我的任督二脉,果然第二天就精神焕发、活泼乱跳,总感觉他很全能。往日,父亲对于我们做危险的事情,是非常严肃的,弄刀玩火伤到总会被他严厉教训,儿时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现在的我,好想被他痛痛教训一次,可惜没有机会了。 记得父亲四十岁的年纪,到城里干苦力捞棒棒有那么五六年的光景,那个年代农村年轻力壮的男人几乎都要到城里干活,他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回来一次,有时候是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以前不觉得他为什么这么快回来了,现在长大了才明白那是他牵挂着家里的两个娃,家里的一切,母亲文化低,为人处世太差,长期一个人在家,屋里屋外,很多事情容易生事端,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活路不景气,待在城里吃住要花钱,就得回来再计划一段时间再去城里。父亲每次从城里回来,总会带着惊喜给我们,常常盼望着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家里的卫生,尤其是屋前屋后那一堆堆枯黄又腐朽的树叶都会被他一扫而空,下雨排水的沟沟都会被他快速又清晰明朗的整理出来,防止雨水浸入屋檐。放学回来,看见干干净净的屋周围,高兴的劲一下涌上心头,我猜爸爸回来了,果然屡试不爽,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他不再外出干活,屋周围也再没有出现过一堆堆的枯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父亲的天下,只有这座房和房里的人。父亲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记得每次从城里挣回来的钱,总会藏在他那隐秘的裤裆里,母亲总是笑着说他精明,若是挣回来的钱比往日回来的时候多一两百,又会填上几句美言,阴笑着说他得行,殊不知又是比上一次省了多少买菜钱,又多留下几条血痕在肩膀上。那个年代不怎么太平,地痞流氓,偷到抢劫的人太多,父亲以前讲述他在城里被一群西装革履的人碰瓷敲诈,所以也会留那么一手,把钱藏在裤裆里面。许多人光鲜亮丽,却一肚子歹毒,善良的人衣衫褴褛毫不起眼,富人挥金如土,穷人苟延残喘,而好人越来越少。父亲是一个会吸取教训的人,把钱藏裤裆这点刚好体现,反观这种品德在我身上,真是莫大的讽刺。以父亲的品质,可以想象当年在城里吃得十分节俭,也是为了留多点回家,他的责任和牵挂依旧在家里那两不懂事的娃身上,再累再痛也要忍受住那麻绳在他宽广的肩膀上无情的摩擦,汗水浸透了衣裳,手上厚厚的老茧,一根棒棒,一串麻绳,生活的柴米油盐,都是这个棒棒带来的。生活给与他的艰辛,为的是让他带着希望回家,希望家里的一切越来越好,希望儿女健康成长,原来普通人活着的真谛,是带着希望砥砺前行,带着期盼育子成人。忽然明白,父亲的这个家就是他的全世界,而我的世界里,他不过是一个我可以正大光明的伸手要钱的对象而已。我的父亲没有散文诗,只有一本破旧的日记本,里面记录了给别人干活的日期和地点,密密麻麻的文字和他手上厚厚的老茧都在诉说着他往日的艰辛,这个世界,当儿子最容易,却也最难做好。 父亲年少有一次不幸的遭遇,因为玩耍误伤了一人的性命,给这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事非他所愿,也直接导致他后面人生的许多不如意,或许是间接影响了他,变得少言寡语,默默耕耘,为这一件事而不少自责过。年少的我,跟进父亲的教导,算是听话懂事,自父亲慢慢老了,言语少了,嘱咐少了,我就越来越远离他,现在想想原来我一直未读懂他,也从未认真去感受他的世界。父亲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岁月除了给他脸上添加无尽的疲态,还时不时在他那颗多愁善感的心上狠狠来一刀,母亲的无理争吵叨念,儿子的冷漠隔阂,老年还为了三两碎银受人冷眼的委曲求全,无不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刀刀利刃刺向他,他平日虽言语较少,但思想猛烈,难过的时候,总是偷偷把悲伤藏在心里,日日夜夜愁容思绪,无不是压倒他病情的最后一根稻草。父亲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这与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偶尔从他的谈话间,就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些许无奈,若不是造化弄人,他的优秀品质,应该活很快乐,也许他对命运的呐喊也只能隐藏在他的精神世界里。 今年是父亲走的第二年,一刹那恍如隔世,感觉过去好久了,生病那段艰难的时光里,显得那么深刻,又像才是昨天发生的事情。回忆是那么饱满,饱满的是眼前处处都有他留下的足迹,回忆又是那么的空虚,空虚得只剩下脑海中若隐若现的背影。自从他离开人世后,我经常在梦里见到他,依然是那么少言寡语,勤勤恳恳,一个人的形象,不管岁月如何变迁,生前的足迹和形象,都会被他的子女,在某个地方某个特殊的时间里回忆起来,尤其是一个人难过的时候。父亲面相端正,年轻的时候一表人才,这也是母亲说嫌弃他穷但仍选择他的原因,不过我一直认为母亲配不上他,尤其是她的尖酸刻薄与父亲的宽容胸怀对比很鲜明。父亲胡子长得很快,几天就胡子满容,浓眉大眼,他说这是像他舅爷,都说浓眉大眼的人,重感情,这点放他身上,一点不假,年轻时,若不是家庭生变故,他应该会跟他青梅竹马的女人过一辈子,可惜事与愿违,非他能左右,这也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和命运。 儿时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物质生活,却无比快乐满足,现在的人,快乐越来越远,微笑只是挂在脸上的应付,内心愁绪万千,以前的笑是真的开心,不像现在的人。或许幸福快乐,就是血浓于水的亲人在身边,一家人最重要是团团圆圆,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而已,失去才能明白罢了,什么是人活着最重要的东西,有些人或许真的只有经历过什么绝望、生死才会明白活着的意义,那种醒悟是深入灵魂的,痛彻心扉的,不然是不会明白。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翻过去看看山的那边是什么,等翻过去才发现那边没什么特别的,回头看看反而觉得这边更好。但是以他的性格,他是不会相信的,自己不试试是不会甘心的,以前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现在的我已经不想知道,有的人离开了之后才明白是自己的最爱,可惜不能再回头,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另自己不要忘记。” 岁月每天都在书写每个人的人生,不同的遭遇,留下的是不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光阴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每个人的苦难,有的人饱经风霜拖着疲惫的身躯仍砥砺前行迈向黎明前的曙光,却怎么也望不穿那漫漫长空黑夜,或许当你的人生某个阶段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等待晴空万里之际,抬头仰望星空,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正是挚爱亲人的化身,一直都在指引着你走向光明,奔向远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