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过年的故事(趣话过年系列评谈)

漫谈过年的故事(趣话过年系列评谈)(1)

年前遇到一个朋友,说她刚给一个单位的职工讲过围巾课。我问:“是讲怎么买围巾吗?”她笑了:“不是,是讲围巾怎么系。这女士的围巾,可有40多种系法呢。不仅可以系出美丽,而且可以系出气质。”我惊讶:“有这么神奇吗?你发个视频我看看。”

于是,她给我发了一个演示系围巾的视频。其中的很多系法,都把我看得目瞪口呆。左一转,右一绕,简单几下,瞬间就把一个人装饰的漂亮和大气起来。我感觉不错,发给了圈中的一些朋友。结果,她们都说这些围巾系法非常好看和实用,感谢我转发,并称自己已收藏。

社会进步了,爱美的人越来越多。关于美的信息,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而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过年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就非常不错了。记得我18岁那年过年,母亲买了几尺绿色的确良布,准备给我做一件新衣服。村里没有裁缝,只得送到邻村。但到腊月三十,还没有做出来。于是吃过早饭以后,我就到他家去催。因为大年初一早晨,大家都要穿新衣服。结果一直到下午两点,才算做好。家里人等我吃饭,饭菜都凉了。

除了一身新外套,还有一双新鞋和新袜子。那时候我们基本都是一个冬天一双袜子,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只有到过年,才能穿上漂亮的新袜。因为我们家人多,所以兄弟几个的新鞋,都是由表姐和表妹们帮着做。做一双鞋,有好多道工序。

到了19岁那年,村里流行棉制服。母亲准备了黑色的卡其布和棉花以后,请一个会做衣服的表姨来我们家帮着做。她和母亲忙了一天,终于做好。大年初一我穿出去以后,大家都夸好看。

那时很多的农村人,都是冬天一件棉衣、一件外套,夏天一件布衫、一件背心。我在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参加演出,需要穿白衬衣,自己没有,问了几家,才借到一件。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趁别人午休的时候,到地里割草。坚持十几天,割的草卖了两元多钱,到供销社扯了6尺布,做了一件白衬衣。

到了90年代,开始流行西服。但我们那时穿的西服,档次都比较低。记得有一次去石家庄,在一个批发市场,发现很多品种的西服,100多元一套,于是我买了两套。过年穿着回老家,也觉挺神气。

今年年前,老伴问我:“要过年了,你还买件新衣服吗?”我说:“不买了,平常穿什么,过年就穿什么。”是啊,看看衣柜,羽绒服、棉外套、西服、夹克、羊毛衫、羊绒衫等,至少几十件。随便穿一件,就可以过年了。

我有一个朋友,穿的衣服都是名牌。有一次我们俩讨论这个问题,我说:“咱都60多岁的人了,没有必要非得穿名牌、赶时髦。”他不服气:“名牌和非名牌,就是不一样。衣服也是人的名片,跟年龄没有关系。“连老头子都这样讲究穿戴,说明这个时代,变化实在太快。

前不久遇到一个从山东来北京的女孩,问她做什么工作,她说做“服装搭配”。专门给那些明星和白领们制订穿衣方案。比如什么样的上衣,配什么样的下衣;什么样的裤子,配什么样的鞋子。还有上班穿什么,下班穿什么;平常穿什么,过年穿什么等。

穿衣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品位。不用说话,只看衣服,就可能知道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所以,在过年的时候,穿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不仅可以增强自信,也会给你走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风景。(汪金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