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美学原理欣赏柳宗元的江雪(柳宗元千古绝唱江雪)
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是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九个年头。今年柳宗元已经42岁了,回到故都长安的可能,已经几无可能。柳宗元内心既郁闷,又绝望。这一年冬天,雪下得似乎又特别早,特别大。在一派冰天雪地的世界中,他摸索前行,喃喃自语。江面一片茫茫,唯有远处水面上,有一个渔翁垂钓。他不禁心有所感,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这首经典隐含什么悲剧?
这首诗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历来被人称道。但这首诗到底表达柳宗元怎样的感情,是绝望,还是豁达,是孤傲,还是无奈?今天王和尚,就来详细分析下这首诗,借此来了解柳宗元的悲剧人生。
柳宗元是河东柳氏的后裔。河东柳氏是百年望族,世代为官,其中不少祖先在朝廷中都官居高位,比如其高堂伯祖柳奭,在唐高宗朝就官拜宰相,显赫一时。柳宗元的父亲柳镇曾跟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担任侍御史,他母亲更是范阳(今河北涿州)卢氏的千金。
△ 柳宗元意气风发,少年得志
柳宗元出身豪门,自幼又身负才名,自然是“人中龙凤”,而他又自负甚高,31岁就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而他也正有施展抱负,改革弊政的强烈愿望。当时藩镇割据,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宫中太监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引诱皇帝斗鸡走马,挥霍无度,国家政令不通,徘徊在崩溃的边缘。
因此,从小经历过藩镇割据战火的柳宗元,在长安就与王叔文等一批有志于改革的年轻人团结在一起,图谋改革,是为永贞革新。但是在新皇帝即位的人选上,他们与当时的太子李纯起了激烈冲突。唐宪宗李纯即位后,王叔文等改革集团迅速被彻底打压。柳宗元自然也就首当其冲,被贬到永州当司马。
△ 柳宗元被贬永州,生活凄凉
这次贬谪,让柳宗元从天堂跌落到地狱,在永州一住就长达十年。政治前途的断送,蛮荒之地的贫苦,以及他内心的苦闷,让柳宗元无奈而且绝望。虽然他千方百计求告朋友,试图重回都城,但均无结果。在永州贬谪期间,他寄情山水,种植花木,更多则钻研佛学,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以自娱。但是生命无声地浪费,让他始终不能释怀,也正因此,他才写了《江雪》这首诗。
02、解析一:《江雪》倾诉柳宗元内心的绝望与压抑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中的苦闷,精神上的压抑,在《江雪》这首五绝中可以看出一二。
△ 柳宗元诗中饱含绝望与孤独
大雪茫茫之中,没有任何色彩和声响,故而他在他眼中,四周大山封锁,没有一只小鸟;大地一片雪白,更无任何人的踪迹。这是他内心孤独的写照,环境的孤寂冷清,也是他内心幽僻的象征。唯有一个渔翁,在冰天雪地之中孤独而倔强地垂钓。
这首诗值得注意之处,首先在于其用字。无鸟飞曰“绝”,无人踪曰“灭”,如此狠辣的用字,写出了环境的凄冷,无一丝烟火之气,更没有任何生命的跳动。而舟曰“孤”,垂钓曰“独”,更是写出作者的绝望,如此孤独,如此冷清。
△ 大雪之中,柳宗元在等待什么?
作者在用笔之时,又刻意地运用对比手法。群山环抱,而曰“千”,正是其多反衬出万籁俱寂的可怕;道路纵横而曰“万”,此刻却毫无出路。如此广阔的天地,既没有生命也没有出路,渲染出一派寒冷且无望的气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的笔犹如镜头,逐渐收拢,最后缩小在江中的一叶小舟。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冲风冒雪在江边垂钓,虽然孤独寒冷,但他依然在坚持垂钓。而钓的是鱼么,不是,是在钓自己熹微的希望。诗意中弥漫着倔强,故而显得更加孤独无助。
△ 此时的渔翁再无潇洒恬淡之意
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渔翁”在传统诗文中多是潇洒,闲适的象征。屈原《渔父》中曾写道“明智的人不会刻板对待命运,而能够随波逐流,任意自然。千万不能自命清高而与世难容”,所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但是柳宗元笔下的渔翁看似潇洒其实孤独;看似恬淡其实压抑。这均是柳宗元内心情绪的投射。
其二,钓鱼在传统诗文中也有谋求功名的隐喻。孟浩然曾有诗说“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其意就含有渴求别人提拔举荐之意。而柳宗元在此诗中,有也不例外。渔翁垂钓的是希望,渴望能够改变此身的命运。这一点可以从柳宗元的经历中得到明证,他在贬谪期间不断求告朋友,以求得回到京城的可能。
△ 钓鱼其实在钓功名
但是,仅仅将这首诗看作绝望之作,似乎也不尽然。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也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期间结交当地文人,写了大量诗文以自娱,借此来开解苦闷的内心。并且他自幼好佛,曾说“求其道,积三十年”,在贬谪期间他问佛修道,在佛法的开解下得以舒解内心。因此他寄情山水,从自然中得到心灵的解脱。
△ 柳宗元虔诚修佛,渴望解脱
因此,《江雪》一诗,也可看作一首悟道诗。细思这首诗,虽然诗中的意象有山、鸟、径、孤舟、渔翁、蓑笠等等,看似纷繁复杂,其实只有白茫茫的江雪而已。诗中也极力刻画洁白、空旷和寂静的意境,这与佛家所推崇的浑然无别,澄清透底的心境不谋而合。因此在孤独与绝望之外,也可以体会柳宗元逐渐平和无欲的内心世界。
佛家追求的天人合一,心性空灵,物我相谐,从诗中也可窥见一二。茫茫天地之间,无声音无色相,唯有作者独自在江中垂钓,与天地融为一体;其内心也持定如恒,并不因风雪而停止垂钓,可见他并不以风雪为意,到有几分随遇而安的恬淡。如此来看,这首诗又显得潇洒出尘,自在逍遥。
△ 柳宗元能物我两忘么?
但是,应该看到,柳宗元并非淡泊无欲之人,他也并未消除尘念,达到内心的平和。他的人生态度一直是积极且执着的,这跟他深受儒家思想教诲和家族家风熏陶有关。他既有复兴儒学,经世致用的思想,更有“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政治理想。
因此《江雪》这首诗固然可以洒脱无欲两方面去理解,但是他内心孤独与寥落却丝毫不能消散。因此,元和十年,他虽然获得回长安的机会,却又很快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柳州,继续过着艰苦绝望的生活,47岁就撒手人寰。
△ 柳宗元在绝望中病逝
这是柳宗元命运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而其悲剧意味,似乎从《江雪》中可看出一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