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妃省亲多久一次(红楼梦元妃省亲)

公元前169年10月,汉高祖刘邦在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乱之后,顺路回故乡沛县省亲,请亲戚朋友们吃饭。

酒酣之际,作诗一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诗大气磅礴,豪气冲天。

汉高祖大志得偿、荣归故里、喜气洋洋的画面跃然纸上。

这是皇帝省亲,那皇妃省亲呢?

《红楼梦》里的元妃贾元春在第十八回也回家省亲了,这本来是无上的恩宠和荣耀,但整个过程非常怪异。

首先是时间,晚上7:30左右才从宫里出发,凌晨1:45左右回宫,回家只待了不到7个小时。

而且元妃全程在哭,整个氛围悲伤、压抑、沉重,这是为什么呢?

01

红楼梦元妃省亲多久一次(红楼梦元妃省亲)(1)

皇妃回家省亲是件大事。

皇上当时为表仁孝,向太上皇、皇太后提议恩准嫔妃的家人每月二六日入宫探视。

太上皇欣然应允,但更进一步把政策放宽,说嫔妃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直接回家省亲。

皇上附议。

所以,贾府才大兴土木修建大观园。

修建大观园是个大工程,耗资100-200万两白银,忙活了一年多。

硬装、软装、绿化、戏班等配套设施落实之后,贾政才向皇上请旨。

皇上大笔一挥,省亲日期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

但礼仪准备工作从正月初八就开始了,太监出来指导何处更衣、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

又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备道打扫街道,实施戒严。

贾府众人正月十五五鼓就都起来了,也就是凌晨3-5点,然后穿戴整齐,列队在大门口等待。

但左等右等,等了十多个小时,全身都冻僵了,也没见人影。

直至傍晚时分,才有一个太监出来告知,说早着呢,娘娘今天有一系列的活动,日程表安排得满满的,晚上7:30左右才会出宫,到家怎么也得八点多了。

这就太奇怪了,哪有晚上回娘家的?这与当时的社会习俗严重不符呀。

而且那时候又没有电灯,夜间出门很不方便,也不安全呀。

况且贾府为了省亲,专门盖了大观园,晚上回来,黑灯瞎火的,能欣赏个啥?不白忙活了吗?

就算整个大观园都挂上灯笼,点上蜡烛,也没有大白天看得清楚呀。

谁有权力这么安排?

当然是皇帝陛下。

他敲定了元妃省亲的日期,但又在正月十五这天给她安排了一堆活动,让她从早忙到晚。

这些活动不是拜佛,就是领宴看灯。

都是冠冕堂皇的大事,能拒绝吗?

那她回家就只能在晚上进行了。

这样既执行了太上皇的旨意,又实现了皇上的自我意志。

他的潜台词是我现在江山没坐稳,有时候不得不听太上皇的,但我不会全部听,要打点折扣。

就像赏赐了贾府一锅白米饭,香喷喷,热乎乎,甚是诱人。

但皇帝陛下偷偷在里面撒了一把沙子,贾府众人满怀欣喜,一口吃下去,啊!硌牙!

这效果……

贾元春十几岁就入了宫,最青春美貌时都没有得到皇帝垂青。

熬了十来年,既无位分,也无子嗣。

但等到年长了,突然封妃。

事出反常必有妖。

后宫是前朝的延续,肯定是前朝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某种变化,皇上不得已而为之,权宜之计罢了。

元妃心里是清楚的,但她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

02

红楼梦元妃省亲多久一次(红楼梦元妃省亲)(2)

这些不能宣之于口的苦,回家后都化成了眼泪。

元妃回家后哭了很多次,可以说是从头哭到尾,只有吃饭和看戏的时候是情绪稳定的。

进门后和王夫人、贾母等人相见,元妃满眼垂泪,呜咽而泣。

这还可以说是喜极而泣,毕竟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悲喜加交,情绪激动,哭一哭是正常的。

元妃随后也安慰家人,说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好不容易今天回家,不说说笑笑,倒都哭起来了,待会我走了,又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回来。

劝着劝着自己又哭了。

红楼梦元妃省亲多久一次(红楼梦元妃省亲)(3)

一入宫门深似海,伴君如伴虎,恩威难测。

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不可预知。

回望来路,倍感艰辛,展望前路,一片迷茫,又怎能不哭呢?

和她父亲贾政对话的时候,她眼含热泪地说,普通百姓之家虽然条件有限,粗茶淡饭,但能一家团圆,尽享天伦之乐。

我们家虽然现在富贵到了极点,但骨肉分离,到底没什么意趣。

这话说明元妃为了家族投身皇宫,虽然实现了一些目标,但内心非常孤独,非常不开心,特别渴望家庭温暖。

这也从侧面说明她和皇上的关系很一般,没有得到多少关爱,更谈不上归属感。

在富丽堂皇的皇宫,她也就是个打工人。

这真是表面风光,内里悲凉。

03

红楼梦元妃省亲多久一次(红楼梦元妃省亲)(4)

一家人好不容易止住了眼泪,叙完了家常,进入看戏环节。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这些戏把悲凉推到了极点,也暗示了贾府未来的命运。

元妃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

《豪宴》是戏剧《一捧雪》中的一出,讲述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叫莫怀古的官员,他家中有一个祖传的玉杯,名为“一捧雪”,珍贵异常。

当时的权臣严世藩看上了这个玉杯,想据为己有,暗示莫怀古献给自己。

严嵩父子权倾朝野,莫怀古不敢不献,但他又实在舍不得,就造了个仿品献了上去,严世蕃信以为真。

但莫怀古的一个门客坏了事。

这个门客名叫汤勤,他本来只是古董行里的一个匠人,莫怀古看他精通装裱字画,又懂古董鉴赏,惜其才,就召他做了门客。

还把他推荐给了严世蕃,说他多么多么的有才华。

严世蕃就设宴招待汤勤。

二人由此结识。

但汤勤居心不良,他见莫怀古的爱妾雪艳长得漂亮,就加以调戏,被雪艳严词拒绝。

汤勤恼羞成怒,从此对莫怀古一家怀恨在心。

后来有一次莫怀古喝醉了酒,不小心说出了假玉杯的事。

汤勤立马去告密,严世蕃大怒。

莫怀古闻讯出逃,后被抓获,莫家忠仆莫成代主人而死。

莫怀古的儿子莫昊冒死上疏,为父鸣冤,后来严嵩倒台,莫怀古才沉冤得雪。

脂砚斋批注说这出戏伏贾家之败。

莫家之败,源于忘恩负义的汤勤的出卖。

那贾家之败,又源于哪个忘恩负义之人的出卖呢?

不管具体是哪个人,贾家终究是败了。

红楼梦元妃省亲多久一次(红楼梦元妃省亲)(5)

《乞巧》是戏剧《长生殿》中的一出,讲述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的爱情故事。

两人在七月七日这天遥祭牛郎织女二星,对月盟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但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被迫自缢马嵬坡,死于非命。

脂砚斋批注说这出戏伏元妃之死。

意思是元妃也是死于非命。

《红楼梦》第5回贾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虎与兕是两种猛兽,二者相斗,非死即伤。

元妃可能是卷入了两大巨头的政治斗争,结局凄惨。

《仙缘》是戏剧《邯郸梦》中的一出,讲述了仙人吕洞宾在邯郸的一个旅店里遇到了书生卢生。

吕洞宾见卢生有慧根,就想点化他,送给他一个磁枕。

卢生当时正好困了,就趴在这个枕头上睡了一觉。

在梦里,他梦见自己登科及第、娶妻入仕、加官进爵,但后被陷害贬官,又复起,再挂帅封相……

总之,起起落落,宦海沉浮,像一部史诗。

但等他醒过来,发现睡觉前煮的一锅黄粱饭还没熟。

真是黄粱一梦。

他由此开悟,跟随吕洞宾修仙去了。

无论梦里多么精彩,多么迷人,多么舍不得,但梦总是要结束的,总是要醒的。

贾府无论现在多么富贵,多么得意,元妃省亲无论多么荣耀,多么风光。

最终都是海市蜃楼,黄粱一梦。

《离魂》是戏剧《牡丹亭》中的一出,讲述了官家千金杜丽娘爱上了梦中男子柳梦梅,但不得相见,因梦成病,一病不起,死于相思。

在临终前她画下自己的画像,并发出了一番肝肠寸断的感叹。

脂砚斋批注说这出戏伏黛玉之死。

黛玉可能最后与宝玉不得相见,绝望而死。

这四出戏都是悲伤的基调,不是说家败,就是说死亡,主旨都在讲人生如梦,万境归空。

元妃在省亲的大喜之日点这四出戏,既是她心境的投射,也是悲剧的前奏。

难怪鲁迅先生评价《时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披华林”。

元妃省亲,天黑来,凌晨去,来去不自由。

来时哭,中途哭,走时哭。

戏里戏外都是泪。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都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岂能不伤悲?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