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物采访(非遗保护匠心传承)

演讲彩排、黄旗小学非遗进校园、济南参展、到城根营村非遗工坊作指导、文化馆座谈会、市级非遗项目评审会、送戏下乡项目专题调度会……这是张艳玲9天内工作安排的部分内容。

非遗传承人物采访(非遗保护匠心传承)(1)

  “这么多工作,都是上级领导安排的吗?”

  “那倒不是,我属于‘没事找事’型的。”张艳玲笑着回答,“我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成为一名政协委员,考虑更多的是怎么利用自己的特长,将非遗文化传得更广更远。这几年,我一直在朝着这方向努力。”简单的话语中,透露出张艳玲对满族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事业的挚爱——忙并快乐着。

  作为丰宁满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典型、河北省“三八”红旗手、连续三年的承德市政协“四引四帮”主题实践活动优秀委员……除了日常工作,张艳玲自我加压,不遗余力推动“非遗 扶贫”工作开展。

  焦玉平制作的“步步高升”的“升”和“日进斗金”的“斗”,很受市场欢迎,曾连续三年受邀参加北京地坛庙会。“庙会仅5天,就卖了20多万元。”焦玉平说,多亏了张艳玲介绍大师为她指点迷津,使她的“斗”和“升”有效融合丰宁满族文化元素,很快打开市场。

  “非遗扶贫补助资金一时半会儿批不下来,我卡里有两万块钱,你们先拿去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桂贞和丈夫郑文录因建“非遗扶贫铁艺灯笼就业工坊”欠下债务,他们请张艳玲帮忙想想办法。张艳玲毫不迟疑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这坚定了张桂贞夫妇把扶贫工坊做下去的决心。

  除了关心帮助人,张艳玲还想通过做培训让更多人加入非遗传承行列。

  2019年5月,张艳玲组织了为期15天的“非遗 扶贫”培训,近300名非遗工坊学员参加,年龄最大的70岁左右。“多亏了‘玲子局长’,我们才知道鼓捣这些玩意儿也能卖钱。”带领大家到北京故宫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研学后,学员们对张艳玲感佩有加。

  为了让非遗传承人打开眼界走出“小作坊”,推动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张艳玲带领大家先后到7个省、市考察学习,组织丰宁特色非遗项目参加百余次展览展销活动,并带领演员、非遗传承人赴美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家进行民族文化交流。

  辛勤付出,必有所得。黄旗镇城根营村在张艳玲帮助下,这里的“百家饭”传统民俗,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质;她带领大家建立剪纸工坊,让农村妇女不仅学到了手艺,更挣到了钱……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张艳玲时刻以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丰宁满族剪纸代表人物张冬阁专门写给她的这幅书法作品鞭策自己。“这是丰宁文化界前辈和广大群众对非遗传承发展的企盼。”作为市政协委员,她说,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增进与各族各界群众联系,全心投入,继续推进非遗文化产业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