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眼中的爱是什么(孩子你明白爱的含义吗)

自从确认怀孕的那一刻起,父母及身边的亲人、朋友就投入了新的一场无终点的“爱”的马拉松中……孩子“哇----哇-----”的第一声哭啼,让母亲瞬间忘却了十月怀胎的艰辛和分娩这样人间最难忍受的剧痛,母亲笑了---,婴儿笑了----,所有的亲人送来了祝福和笑容----,小朋友开始了他(或她)的全新生命历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小孩子眼中的爱是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孩子眼中的爱是什么(孩子你明白爱的含义吗)

小孩子眼中的爱是什么

自从确认怀孕的那一刻起,父母及身边的亲人、朋友就投入了新的一场无终点的“爱”的马拉松中……。孩子“哇----哇-----”的第一声哭啼,让母亲瞬间忘却了十月怀胎的艰辛和分娩这样人间最难忍受的剧痛,母亲笑了---,婴儿笑了----,所有的亲人送来了祝福和笑容----,小朋友开始了他(或她)的全新生命历程----

“哇---,哇----”,婴儿第一次从睡梦中醒来,妈妈知道他(她)饿了,慌忙从睡梦中给他(她)送去了他(她)人生中的第一口奶汁-----,第一次被妈妈拥抱,第一次抓住了妈妈,第一次吸吮妈妈的奶汁;妈妈第一次感觉如此的被需要,妈妈第一次皮肤有如此不一样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自然、坦然,这时候,爸爸慢慢进入角色,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从此,家中有了一种特别的“爱”。父母全身心地抚养孩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信任和感激(此时的感激就是微笑和“嗷嗷”的自我满足声)。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不知什么时候,孩子对物质有了需求,也不知什么时候,父母开始意识到了孩子的需求。于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增添了一种需求与满足需求的成长关系中------,父母的“爱”,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饱满,孩子的成长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他们体验到了亲情不一样的感受;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地感觉父母的需求,或者说父母对自己的期许,父母的喜怒哀乐与自己行为的关系------

父母第一次向孩子发火,让孩子感觉到了自己的需求不是都能得到父母满足的。第一次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让父母感觉到了抚养孩子不是自己随心所欲(虽然从怀孕开始,不断的有各种相关的事情都要处理,孕妇的吃、住、穿,孕检医院、出生医院、医生的选择,费用的准备,等等诸如此类与成人的关系,但是这一切均没有孩子的参与,可以说与孩子的抚养关系不大,最多是抚养的前期准备)。现在孩子的喜怒哀乐,再也不是单纯的吃饱、穿暖、拥抱和爱抚所能满足,父母自己该如何面对?不同的父母都做出了自己不同的选择。

该如何 面对自己不能满足的孩子需求呢?

首先大多是物质需求、 大部分父母都是先解释自己不能满足的各种理由(无非经济条件之类),希望孩子理解或者改变需求予以满足;孩子满足了,父母收获了孩子肯定的赞赏(孩子享受物质带来的短暂满足感);孩子未得到满足的,孩子失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父母的尊严,父母及孩子第一次经历彼此之间的无奈,精神上第一次经历了因物质因素导致的痛苦挣扎。

随着时间推移,孩子的精神需求也慢慢地表现出来。没完没了的“为什么?”一个接一个的故事请求,开始父母基本上可以满足。陆续地,父母和孩子开始经历曾经孩子物质无法满足的无奈和失望-----

突然有一天,孩子问父母:“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父母慌忙否认:“爸爸、妈妈依然和从前一样的爱你!”看着孩子半信半疑的目光,父母更加的无奈了-----我的“爱”变了吗?为什么他(她)不理解我的“爱”,他(她)会怀疑我的“爱”?我对他(她)的“爱”一天天在指数式的增加,为什么他(她)竟然没有丝毫感觉,反而会感到减少呢?

有心的父母开始思考、分析、求证、探寻,接着开始行动了------,他(她)开始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精雕细琢自己的“作品”-------。

随意一点的父母,也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他(她)就随意地以自己感觉有道理的方式(毕竟自己也是从小成长起来的,这个成长经历自然是最有效的方式),或者随便查阅、咨询一些自己认为有道理的方式,与自己的孩子互动或者说应对孩子的需求。等到能送幼儿园,就算解脱了------当然,学校就承担了孩子教育的大部分责任。这些父母他们认为从那时开始,他们主要的职责就是力所能及地满足孩子学习生活上的物质需求,孩子的精神需求慢慢地好像在减少。只是偶然间有意无意感觉:“爱”变得不再那么自然,“冲突”在无情地挑战“爱”的本意-----。

“ 我错了吗?我错在哪里?我把我的一切都给了他(她),为什么他(她)感受不到我的“爱”?他(她)嘴上也说“爱”,我却感到是一种讽刺、愤怒?我要是早知道孩子是如此的结果,我当初就不会生他(她)。”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问题就出在父母与孩子对“爱”的本意出现了分歧。父母本能的爱就是奉献、抚养;孩子本能的“爱”的含义一从开始就是“依赖、信任、需求得到满足的愉悦”,到有了第一次“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对“爱”产生了怀疑?父母此时有意无意的加强孩子的这种感觉:不断地在孩子面前讲述为了满足他(她)的需求,自己做了如何如何的努力。但是没有意识到及时向孩子解释:“爱”的含义不是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爱”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爱”是一种情感的互动,“爱”是无法索取的-------一句话,在孩子对“爱”的含义有疑问时,父母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解释,使孩子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如果孩子把父母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理解为父母全部的爱,那么父母得到的肯定是孩子的怨恨,因为他(她)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父母永远无法满足。

如果孩子知道爱的表达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已,他(她)总会找出自己独有的爱的表达方式,而父母对于孩子爱的表达再细微都能捕捉到,相信没有人怀疑。

如果孩子知道“爱”是互动的,他(她)得到了父母的爱,必须给予父母相应的爱,那么他(她)就不会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因为他(她)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第一次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时年龄太小,什么都不懂,大了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我是不同意的,所谓“恶习难改”是不争的事实,错误的概念是慢慢积累的,如果这时他(她)没有形成正确的概念,就像在一个岔路口选择走路,选错了就走错了,越错越多,时间越长越难改。年龄大了,如何就自然好了?我理解,可能指的是等到年龄大了,他(她)懂得了爱的真正含义,就会有意识的改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概念懂了,能够改变行为吗?那么怎么会有“明知故犯”、“心里明白装糊涂”的谚语呢?如果真是那样,怎么会有那么多“啃老族”?为什么有的孩子为了向父母索要财产对簿公堂?

孩子是自己的未来、希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如果他(她)早早理解了爱的含义,知道了爱的表达方式,懂得了爱的互动,家就是充满爱的乐园,爱就会成就国家的富强和兴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