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肥料属于农村肥 当年生产队种地

村头上,柳树下,有两个老头儿在为生产队里捣粪一个站着在看,一个弯腰在干;不一会儿,站着的开始干,刚才干着的又变成看,两个人不慌不忙,十分悠闲,轮流着干,轮流着看,还一边说笑聊天,不误端着烟袋锅喷云吐雾,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什么肥料属于农村肥 当年生产队种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什么肥料属于农村肥 当年生产队种地

什么肥料属于农村肥 当年生产队种地

村头上,柳树下,有两个老头儿在为生产队里捣粪。一个站着在看,一个弯腰在干;不一会儿,站着的开始干,刚才干着的又变成看,两个人不慌不忙,十分悠闲,轮流着干,轮流着看,还一边说笑聊天,不误端着烟袋锅喷云吐雾。

什么是捣粪?捣粪是怎样的一种劳动?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说说生产队种地时的肥料来源。

生产队的时候,很少用化肥。别说没钱,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化肥产量很少,是很稀罕的肥料,社员们叫它“肥田粉”。生产队购买来少量的化肥,也只是给幼苗期的棉花提提苗儿,“穴施”时,队长要求社员用三根手指(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二十几粒儿尿素,丢进穴里。

种地主要靠农家肥,又叫土杂肥,统称“粪”,往板车上装车叫“装粪”,往地里运送,叫“拉粪”,到了地里,卸车叫“卸粪”。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又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可见肥料的重要性。但是,集体那么多耕地,需要大量的肥料,这些肥料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社员家里造就的农家肥。个人喂猪养羊造成的圈肥,要交给生产队。队里临时组织一支“评级小组”,按粪的质量评定等级:甲等的,每方多少工分儿;乙等的,每方多少工分儿······ 队里的四大爷,除了参加生产队劳动(又叫集体劳动),挣着一份工分外,业余时间,又舍不得闲着,他手脚勤快,晚睡早起,即使场光地净、天寒地冻的日子,他也不睡懒觉,早早起来拾粪——猪粪狗粪(有些户散养猪羊),积了不少肥料。自己又喂猪又养羊,他割青草,扫落叶,猪羊吃剩的,就地撒在圈里,泼上一些水,再撒上一层扫回来的垃圾:这些垃圾,不过是腐烂的树叶,羊屎蛋子,鸡屎片子,碎草,坑塘底儿的黑土等等,猪羊们在圈里不住地折腾,践踏得结结实实,且很快发酵。隔一段时间,起出的圈肥,是大大小小的粪块,又黑又臭,在院子里堆出一座小山。队里每次评等级,都是优等,因为数量多,质量又高,所得报酬——工分儿——也就多,仅积肥一项,他比两三个劳动力在大田地里干活所挣的工分还多。

他是生产队里为数不多的余粮户,年底决算时,会从队里分到一笔令人眼热的巨款(分红):一百元上下!平时,生产队里分粮、分柴、分油、分菜等等,如果按多劳多得来分,他一个人比两三口人的户分得还多。

此外,生产队肥料的来源,还有社员家中厕所里的人粪。定期由生产队派人去挖,比较纯的人粪每二斤半记一个工分儿,有想占便宜的社员,提前往茅坑里掺入许多垃圾,跟人粪混在一起,这样的,每三斤一个工分儿。

生产队种地所需的肥料,最后一个来源就是沤制绿肥。

我所在的生产队,在村前用青砖砌着两个长方形的大积肥坑,宽有六米多,长有十几米,有积肥专业组管理,老三爷是积肥小组的组长。

平时,人们把收获后的瓜秧,紫穗槐叶子,以及其他庄稼的茎叶,把路边、地头上长着杂草的地表土铲回来,再掺入从各家收来的人粪,统称为“料子”,填入积肥坑里,充上水,在烈日下暴晒几天,上面的一层水,渐渐变得如酱油一样的颜色,并且冒出大大小小的密密麻麻的气泡儿,散发出一股腐臭的气味儿,接着再填入第二批“料子”,接着又充水·····经过几次这样的操作,积肥坑渐渐满了。待到从上到下完全腐烂熟透以后,上面的一层污水蒸发殆尽,就可以挖出坑外,堆成小山一样的粪堆。晾晒几天后,不再稀软而成了块状,就开始捣粪了。

所谓“捣粪”,就是把成块儿的土杂肥,用抓钩(又叫三齿钩)捣碎,才能用板车运到地里去。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本文开头的两位老汉是怎样“捣粪”的(这活儿比较轻松,一般由老头们来干)。

姑且把两个老头称为甲和乙。先是甲老头从粪堆的一侧(假设是左侧),用抓钩扒拉下来一小部分,大致均匀地摊在地上,然后用抓钩将其中大块儿的捣碎,待把这一层粪全部捣碎后,就退出岗位,去一旁休息去了;接下来,再由乙老头儿用铁锨把捣碎的粪铲起来,往右侧堆过去;待乙老头把地上捣碎的粪全部铲完后,也离开岗位,退到一旁休息去了。接着再由甲老头从左边的大粪堆上扒拉下来一部分,摊在地上,把其中大块儿的全部捣碎后,就又退到一旁休息去了,接着仍是乙老头把别人捣碎的粪铲到右侧的成品堆上去······

左右两堆粪中间,始终保留一道两米左右宽的小胡同,用来摊开、捣碎粪块用的,是两个人操作的平台。要说这活儿,没必要两个人来干,因为这活太轻松了:不用抬,也不用背。一个人可以这么干:先用抓钩从大粪堆上扒拉下来一些,摊开,捣碎,接着放下抓钩,抄起铁锨,把捣碎的粪铲到右侧堆起来,紧接着再从左边的大粪堆上扒拉下来一部分,摊开,捣碎,接着用铁锨铲起来堆到右侧去······就这么简单!

两个老头捣粪的地方又在村头上、树荫下,既轻松,又凉快,距家又近,中间两个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注意:干活的时候,是两个人轮流着休息),回家喝水、解手,两不误。但是,生产队里有的是人,一个人的活儿,两个人来干,甚至更多的人来干。

就说这捣粪吧,捣碎的专管捣碎,聚堆的专管聚堆,从来不同时干。具体说来就是,甲老头儿从大堆上扒拉下来一部分,然后用抓钩全部捣碎后,就把家伙一撂,去一旁或蹲或站,悠然自得地抽着旱烟袋歇着去了。刚才甲老头儿干着的时候,乙老头儿在干什么呢?乙老头儿正在一旁歇着,等着,与正干着活的甲老头儿聊天儿呢。等到甲老头儿把摊在地上的粪块全部捣碎,离开岗位去一旁休息时,乙老头儿这才操起家伙(铁锨),把别人捣碎的粪铲起来堆到旁边去。等到他铲完后,也去一旁休息;又轮到甲老头儿上阵了······就是这样,甲休息时,乙干;乙休息时,甲干,彼此轮着上阵,轮着休息,直到收工。即便这样,中间两个人还要同时休息半个小时左右。

这种农活,比起那帮往地里拉粪的年轻人来,实在轻松得很,自在得很,而报酬——工分儿——又都一样多!(尽管拉粪的也并没有把板车装得冒尖儿,有时一个人在后边推,一个在前边拉,甚至出现“一拉两推”的可笑场面)。

其实,捣粪这种活儿,两个人是可以同时干的,即:甲老头儿专管把粪捣碎,乙老头紧接着把捣碎的粪铲起来,放到另一侧去。(不像前面那样:甲干时,乙看;十几分钟后,轮到乙干时,甲在一旁看。)或者各自拉开一个“战场”,自己把粪块捣碎后,自己再铲起来。只是这样一来,就不能轮流休息了。尽管这样干很可笑,但人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黄河里撒尿,随大流。因为几十年来都是如此,反正生产队里有的是人,让一部分人有活干,让另一部分人闲起来,肯定有意见,因为闲着就没工分儿没工分儿,就分不到东西。与其让一部分人闲着,倒不如大家都一起轻松自在地磨蹭,这样都有收入——工分儿。

所以,人们说,在生产队里劳动,如同进了疗养院,如果有点儿头疼脑热的,一边干活儿,一边养病,很快就会好转的。因为心情放松,情绪稳定,热热闹闹,精神愉快。没什么压力。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力大小一个样,一天能干完的活儿往往三天干不完。一个人能干的活儿,常常由三个五个人来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