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沙场君莫笑整首诗(仅存后世十余首诗)

王翰是唐朝边塞诗人,在唐朝众多的名家诗人中属于名气不大,流传诗作不多的,但我们从他仅存的寥寥十几首诗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才气卓绝的诗人。其中千古名篇《凉州词》至今也是许多爱喝酒或性格豪气的人们喜欢吟诵的。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华贵的酒杯中盛着香醇的葡萄酒,正准备喝的时候欢快的琵琶声已起,宴席真是流光溢彩热闹非常,似乎在催促着将士们快快痛饮吧,切莫浪费这热浪般的气氛。待喝醉的时候君莫要笑话,要知道,古来征战,战场上刀光剑影,就让我们珍惜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醉卧沙场君莫笑整首诗(仅存后世十余首诗)(1)

在我读完这首诗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一杯美酒,我想我也会被诗人的豪气所感染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的。不过呢,撇开酒不说,这首诗无论是表达当时戍守边疆的将士的精神面貌,还是诗人远在边塞的心理状态,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诗人写了热闹激扬的美酒盛宴,如果不是后两句,人们很可能想到这是在某个宫殿或舞馆中举行的盛大庆祝宴会。作为戍守边疆、征战沙场的将士的一员,却将沙场饮酒写成如此热情飞扬的宴会场景,是不多见的。

不禁疑问:边疆的将士,不都应该是寂寥的,苍茫的吗?不都是望着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向着家乡的方向喝下浸入愁肠的闷酒吗?诗人这是心理上与正常人不一样?

莫急,诗人就此笔锋一转以豪气夸张的方式告诉人们:自古征战沙场本就生死难测,纵然马革裹尸,我辈将士男儿也视死如归,所以即便“醉卧沙场”,人们可不要笑那醉卧的人,因为那本是英雄所为。

诗人正是以前两句和后两句写作风格的转变表现出边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也表现出诗人自己慨然为国的心胸抱负,读到者无不被感染。

醉卧沙场君莫笑整首诗(仅存后世十余首诗)(2)

凉州,在今甘肃省武威市

本诗中四句皆为经典,而其中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至今仍是让人们探究的诗句。关于本句诗,有三种常见的解释。

第一种呢有人解释为:正要饮酒时催战的琵琶声起,要将士们快速整装上马出征。关于这种解释,我个人认为是不太具备说服力的。

  • 首先诗人作为大唐的将领,唐朝军队并没有这种以琵琶为号声的规则,历史上也并无相关的记载。很多人都知道,绝大多数的军队打仗基本是以战鼓、长号、鸣金来做指挥战争的乐器的,而琵琶它的声音在战场上显得太过于婉转,不具有震慑力,并且它音质的传播距离也不够远,确实是不适合做战争的指挥乐器的。
  • 其次我们结合诗人后两句所写,”醉卧沙场“还不忘调侃请君莫笑莫见怪,显然是不符合未来得及饮酒已奔赴沙场杀敌的逻辑关系的。

关于此句诗的第二种说法是:听着琵琶声将要开怀畅饮时,催战的指令传来,已上战马的将士们就在马上饮起酒来。我认为呢将这种解释放在战争中是不妥当的。

  • 试想一下,催战的指令传来,士兵们还有功夫一边备马出征一边还喝着酒,这种场景大概只有喜剧片里才会有。在真正的战争中,如果有一个军队放任士兵出征之时还能喝酒,那么这样的军队早就应该被打败做了俘虏甚至全军覆没,还哪能有机会戍守边疆呢?如此目无军纪的士兵还何谈诗人后面所表达的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呢?所以第三种说法也是难以立住脚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本句诗的第三种解释:正在将士们欲举杯豪饮时,欢快清扬的琵琶声响起了,那轻快的旋律似乎也在催促大家多饮几杯。其实对于这句诗许多文教类译义主要还是以第三种为主,但是关于前两种的解释诗词爱好者们也确实争论至今。

醉卧沙场君莫笑整首诗(仅存后世十余首诗)(3)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我呢通过对前后语境结合的分析,最后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最为符合的。

  • 原因有二:首先如果将此句做第三种解释,那么就与前后句子很好的前后呼应,非常自然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从逻辑顺序还是整首诗语境来看,都是很贴切的。
  • 其次琵琶最早是由西域传入的,并且这种乐器是可以边骑在马上边弹奏的。那么琵琶作为被弹奏的对象,诗人也可能由于平仄需要有意识的用了倒装结构,应为马上琵琶,即骑着马儿弹奏着琵琶。也可能诗人并无意识刻意倒装,即欢快的琵琶声从骑着马儿的乐手那里传来,也是说的通的。无论是否变换诗句结构,都不会影响将本句做第三种的解释,所以并不用纠结作者是否刻意在此使用了倒装结构。

当然了,关于“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还有着其他少数不同的解释,在这里呢就不一一将看到过的都做对比,我只取了其中占大多数有代表性的解释做了分析。如果朋友们也有自己的见解,欢迎你能分享交流,因为无论是历史、文学、诗词,它们之所以富有魅力,正是因为它们有着无止尽的让人探究的东西和无数让人可以分析挖掘的真相。

唐代边塞诗人王翰性格洒脱不羁,才气纵横,23岁考中进士,他因为才能受到赏识,也因为性格豪爽言语越过礼数而受到贬斥,导致仕途坎坷,但也正是他这种豪气不羁的性格才能留此别具一格的边塞佳作,或许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性格的独特其实也是一种馈赠。

王翰流传诗作不多,仅有十四首。其中《凉州词二首》中的这其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诗中将身处荒凉边疆的将士激扬洒脱的风貌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巧妙地结合,无论是表现出的家国大义还是诗本身的意境,都足以让人们传诵千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