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思念妻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

古人思念妻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1)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中,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欣赏这些诗词,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使我们更加地热爱生活。透过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诗句,似乎还可以看到那一张张温柔可爱的面孔和一个个有温度有感情的故事。这些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触动你那柔软的内心呢?是《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是《上邪》中“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是《古诗十九首》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还是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还是元好问《雁邱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以上诗句是诗人们对爱情的礼赞,对爱情的忠贞誓言。在古代有那么一些夫妻,生前恩爱,妻子去世,作为文人的丈夫写下流传至今的诗词作品,饱含着对妻子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如今读起来,仍然荡气回肠,使人泪水涟涟。

第一首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古人思念妻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离思五首》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离思五首·其四》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第二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古人思念妻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3)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苏轼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词题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王弗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挚深情。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此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

第三首 沈园二首·其一

(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古人思念妻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4)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据《齐东野语》等书记载与近人考证:陆游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二十岁时与母舅之女唐琬结琴瑟之好,婚后“伉俪相得”,但陆母并不喜欢儿媳,终于迫使二人于婚后三年左右离异。后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绍兴二十五年春,陆游与唐婉于沈园偶然相遇,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壁间”。唐氏见后亦奉和一首,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便抱恨而死。陆游自此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余年间,陆续写了多首悼亡诗,《沈园二首》即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

《沈园二首》是陆游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沈园二首·其一》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于笔墨之间,写触景生情之悲。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四十四年前,唐氏恰如曹植《洛神赋》中所描写的“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她是那么婉娈温柔,又是那么凄楚欲绝。离异之后的不期而遇所引起的只是无限“伤心”。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但“玉骨久成泉下土”,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只要此心不死,此“影”将永在心中。

第四首 沈园二首·其二

(宋)陆游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古人思念妻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5)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沈园二首·其二》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首句感叹唐氏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梦断香消”指唐氏之死。陆游于八十四岁即临终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唐氏实际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数。这一句充满了刻骨铭心之真情。次句是写沈园即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陆游此时已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美人终作土”,自己亦将埋葬于会稽山下而化为黄土。此句目的是反衬出尾句“犹吊遗踪一泫然”,即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一个“犹”字,使诗意得到升华: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

陈衍《宋诗精华录》:“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年论,不可无此诗。”

第五首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宋)戴复古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

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

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

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古人思念妻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6)

据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戴复古早年曾流落江右武宁,当地有一位富家老翁,十分喜爱戴复古的诗词,因慕其才华,遂将女儿许配给他。过了二三年,戴复古忽然提出要走了。他的妻子问他为何要走。戴复古被逼问不过,只得以实相告,说家中已有妻室,要回家乡探家。妻子听后,又告知其父,其父大怒,欲找戴复古责问,被她委婉劝阻。戴复古临行之际,她还拿出所有金银首饰及积蓄送给他,以资旅途之用。临行,她还做了一首词《祝英台近》相赠,戴复古走后,她即投水而死。

十年后,戴复古旧地重游,又来到江西武宁这位已逝妻子的家中。此时已是人去楼空,残垣破壁。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和妻子一起同在粉壁上题诗,到如今墙壁破损,题的诗也已无影无踪。他当年和他这位妻子的结合是靠了“诗才”,婚后的生活中自然少不了吟诗作赋的风雅之事,所以一见破壁,他就想起当年粉壁题诗的幸福时刻。但现在,人去物亡,当年的粉壁已成残垣破壁,粉壁上的题诗也已剥落殆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不禁肝肠寸断,写了这首《木兰花慢》,以寄托哀思和痛悼。

词写春日重访旧地、追怀情人的哀伤情怀。莺啼燕语,难通情思.起笔哀艳。承以“闲愁”,接续紧凑。“重来”两句,点明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记得”追忆十年前往事。下语精美。“念”字提领,追怀十年前分别情事,“灯下裁缝”写出伊人的缠绵深情。“相思”以下,思绪回到眼前,追悔无奈。末以伫望远天凝视飞鸿收结,思绪浩缈,哀感绵绵无尽。全词以平易口语述事写景,情思哀婉,风调绵丽凄艳,足称写情佳作。

此词绵丽哀惋之思,情感深切,动人至深。正如况周颐《蕙风词话》里所说:“石屏词往往作豪放语……绵丽是其本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