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

澎湃新闻 朱伟辉 综合报道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1)

海报设计 周寰

编者按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赴“春城之约”,共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一同绘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此次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主办地是中国的云南。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却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18000多种植物、1800多种脊椎动物,代表中国约一半的动植物物种。云南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2)

2021年8月7日,云南普洱,野象群进入宁洱县竹山村。本文图片均为 视觉中国 图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3)

2020年5月3日,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中路,蓝花楹街段。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4)

2019年7月29日,云南玉溪澄江县悦莲庄园,育雏时期的鹪莺,忙着捕虫喂宝宝。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5)

2017年8月27日,云南迪庆,在吃食物的滇金丝猴。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6)

2009年11月,傍晚时分的元阳梯田。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7)

2021年9月20日,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脚下拍摄日出,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山体。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8)

2019年12月15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无量山樱花谷,冬樱花盛开美不胜收。无人机航拍无量山樱花谷千亩茶山冬樱花景致。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9)

2017年2月15日,武警云南森林总队退伍战士岩罕陆来到位于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看望他曾经救助过的野象然然,久别重逢的两位老友相互行礼。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10)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大山包是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的重要越冬地。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都有大批黑颈鹤飞临大山包越冬。从1990年建立保护区至今,黑颈鹤数量从200多只增加到1400多只。黑颈鹤已经成为昭通最响亮的名片。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11)

2019年10月6日,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翠鸟捕鱼。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12)

2013年08月13日,云南省丽江市文海。每年的春夏季节,文海就是花海,满湖绿波碧水逐渐被满湖的芳草野花取而代之,秋冬时的巨大绿宝石,转眼间变成了一个五颜六色的野花海洋。这里有着完好的原始风貌和自然风光,四季变幻着色彩的草甸海子,阳光下,文海湖,草地,花丛,牛马,一派和谐场景。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13)

2018年3月9日至2021年1月10日,云南德宏,河燕鸥。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14)

2019年9月24日,昆明,白面僧面猴享用大餐。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15)

2021年4月14日,近日昆明市的云南野生动物园环尾狐猴家族又添新丁,两只小狐猴趴在妈妈背上。

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16)

2021年2月21日,昆明市海埂大坝人头攒动,众多游客和市民到此喂鸥观景。

这里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这里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近年来,七彩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出“绿色和谐”步伐,绘就生机勃勃的“画卷”。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史训锋

校对:栾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