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济南,有一位老人的故事堪称传奇。她,一个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农村丫头,工作时是“全省劳动模范”,依靠个人努力一步步成长为银行副行长;退休后,继续努力耕耘,获得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而且读书写作、摄影跳舞、打拳健身,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丰富而精彩,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诗

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1)

正应了那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位老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了10岁不止,她的名字叫张宜霞。认识她的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张大姐”。

张大姐非常赞成海明威的这句话,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11年前,她脱下工作装,离开了工作岗位,随即将满腔的工作热情倾注到家庭、学习和生活中去。她调整好心态,从零开始,再次出发,把生活的重心调整为:孝敬老人、帮助孩子、读书学习和履行党员职责。

至爱亲情:和婆婆在一个屋檐下长情相伴41年

张大姐有一个女儿,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也是非常优秀而且独立,目前生活在外地。虽然不能承欢膝下,但是深深懂得“养育儿女就是一场看着她渐行渐远的旅程”的张大姐,内心是十分欣慰而淡定的。每天跟孩子视频电话,知道彼此安好,亦能感知日常的喜怒哀乐;过年过节互寄礼物,不但仪式感满满,而且各种异域风情更加充实了她的日子。

退休了,无事一身轻,想一想都很美好。但在这个世界上谁还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呢。来自老人的负累,对张大姐来说确是几十年萦绕不去的。

张大姐婚后一直跟婆婆一起生活。她刚退休,爹娘同时得了大病,她又把爹娘接到济南治疗照顾,度过了半年多最揪心最忙碌的日子。她婆婆还经常搭把手帮忙一起照顾她爹娘。后来,娘在轮椅上生活七年,她和弟弟妹妹精心照顾了七年,让他们的晩年生活有幸福、有尊严。2018年,张大姐陪着爹娘一起去了趟北京,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圆了老人的一个梦想。张大姐的人生第一篇散文也是写娘的,《娘的三句话》发表在齐鲁晚报上,当她拿着报纸念给娘听的时候,娘激动得泪流满面。此后,那张报纸就一直放在娘的床头,娘逢人就拿出来给人家看。张大姐七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生病的爹娘,让他们的晩年生活有幸福、有尊严。

要说一生相伴张大姐最久的人,大家肯定想不到竟是她的婆婆(张大姐的爱人是军人,24年不在家),俩人在一个屋檐下携手相伴走过了41个年头,期间波折坎坷自不必说。婆婆60岁以后,身体越来越好,怕皴了媳妇的手,她包揽了几乎所有家务,洗菜、刷碗、做饭……她说:“我的老手不怕皴”。张大姐还没退休的那段时间,婆婆坚持让她中午回家吃饭,说是自家的饭菜养人。饭后张大姐有半小时休息时间,婆婆收拾妥当一切,就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水果刀在媳妇床前等着。有一次张大姐醒得早,看婆婆这架势吓了一跳。婆婆看了看墙上的大钟认真地说,还能再睡两分钟呢,到点了我叫你,吃个苹果再上班去。这苹果,一削就是好几年。婆婆说,几十年的相处,“俺小霞早已从客人、外人、亲人,变成了俺最值得信赖和托付一生的人”。

今年2月份,93岁的婆婆走了,张大姐写了四千字的悼念长文《婆婆也是娘》在媒体发表。一位读者留言:“我曾听到过与公婆住在一起21年的女士,觉得她是如此的仁厚,今天又遇到了与婆婆在一个屋檐下相处41年的,还有谁敢说这不是真诚、宽厚、仁慈?还有谁不肃然起敬?还有谁不心服口服?还有谁不以此为镜?”

电视剧《人世间》里提到,孝顺分为两种:养口体和养心智,普通人能做到一样就很好了,而张大姐是把两样都做到了。

学习修身:用心生活的人,再普通的事物都能遇见奇迹

退休,是人生重要的分水岭之一。不少人在退休后,顿感空虚,无所事事,每天数着时间过日子,空看蓝天白云落花流水,心情和身体都每况愈下。而张大姐却满怀激情地融入生活,热爱生活,看书、写作、练拳、摄影,不但把日子过成了诗,还把自己活成了最喜欢的样子。

张大姐学历水平并不高,谁都知道她是从梁山走出来的“杀猪姑娘”。岁月的磨砺锻炼了她顽强的意志,不屈的性格造就了她精彩的人生。张大姐一生都在努力诠释着“用心生活的人,再普通的事物都能遇见奇迹”这句话。

退休前,张大姐已经是山东省农业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退休后,卸下光环的她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砥砺前行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来。通过不断地读书习作和摸索总结,她的文字越来越美,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2019年6月,张大姐开通了壹点号“霞思云想”,她的签名是“偶尔怀旧,一直向前”。至今共发表文章70多篇,关注人数10.9万。文章《陪着爹娘逛北京》点击量1417万,创造了业余作者阅读量、关注度最高记录;《我认识的步同良》在山东金融文学引热议,创阅读新高;省行科技处集体学习《难忘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38名年轻科技人员写了读后感……作家小雨说:“一支素笔、几篇文章,展现了农行人的敬业爱岗,那早出晚归的身影,那穿着假肢依然挺起的胸膛,让更多的人敬重金融、敬重农行。”

去年,张大姐成为山东省作协会员、齐鲁晚报副刊签约作者、中国金融作协会员。这一切成绩的获得都跟她的个人努力分不开的。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看书学习,修身养性。看书看得眼睛发花了,就听广播学名著,就连做家务的时候耳朵也不闲着,重新听《红楼梦》《生命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等,来自文学的滋养就这样入耳入心了。

从前年开始,张大姐在老友的推荐下,报名了老年大学摄影班学习摄影。摄影班每周两次课,还经常组织拍摄活动。寒来暑往,三年期间张大姐风雨无阻地坚持下来,而且每堂课都认真做了笔记。如今这些笔记累计到了14万字,连授课老师都感动地说,听过我课的不下几百人,如此认真做笔记的只有张大姐一人。老师还让班里的同学传阅她的笔记,同学们连连称赞,并争相传阅、抄录,后来这笔记成为了摄影班的教科书,班班相传。

常言道:光学不练功难精,光练不学意难通。勤快的张大姐从没有停下练习的脚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风景,都被张大姐一一记录下来。她的作品不断见诸媒体端,《趵突泉腊梅》《窗前有颗白玉兰》《蔷薇花开》《大明湖并蒂莲》《冬日里的那抹亮色》《残荷雪景》 等等,点赞量和转发量都越来越高,。

张大姐说,做每一件事情,我只想着如何去做好,做到极致。在摄影这件事上,她再次应验了。

忠诚担当:

梁山18年,我体会到:柔软的沙发可以使人昏昏欲睡,攀登崎岖不平的山路却使人精神焕发。

那是在2010年10月末,张大姐刚退休不久,参加了中组部组织的赴四川考察“特殊党费援建项目”活动,报到后才知道,汶川地震时她是农行第一个悄悄交纳特殊党费且数额较大的人。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党员本色,在她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两年前,张大姐被聘为农银大学山东分校特邀讲师。当她接过沉甸甸的聘书时,深感责任重大。随后,张大姐潜心研究总结了自己的多年工作经验和感悟,并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写成了三万多字的课件,细分为:山东农行企业文化、支行行长担当作为、网点主任管理营销、新入职大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市场营销的做法和体会等几个专题。并多次在各种培训班上分享,都有不错的反响。

新入职大学生是农行的未来和希望。年轻人需要业务,更需要精神,精神在一切都在,精神好一切都好。2019年夏天,张大姐第一次给大学生讲课,虽然有些紧张,但她用情用心地讲,学生们入脑入心地听,三个多小时的课时里一个看手机的都没有,最后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课后她还把她的联系方式公布出去,上百名大学生加了她的微信,称呼她为张老师、张阿姨、张妈妈。张大姐的真诚与温暖填平了彼此之间的代沟,学生们信赖这位贴心人,心里话愿意跟她分享。此后张大姐一直与他们保持联系,答疑解惑,陪伴他们共同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大姐的课件也与时俱进。张大姐给新人讲步同良、讲牟胜、讲老党员的事迹、讲山东农行立四气争第一的精神、讲“娘的三句话”……她把课堂变成拉家常,把讲课变为讲故事。告诫新人“一切伟大源于平凡”,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从零做起;鼓励他们靠近党组织,因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鼓励女员工们做最美的女人,做最好的自己,终生学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学会包容,为农行事业发展做出个人贡献;给外省的同行做报告,有位副行长听了“娘的三句话”后深受感动,给张大姐留言说,突然想娘了,然后连夜开车赶回老家看娘,并且给她发来了他和娘刚拍的照片。

“人生的每个阶段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这句话紧紧贯穿着张大姐的演讲过程,“终生学习,踏实苦干,学会包容”十二个字像一声声警钟在脑海里回荡,在讲课过程中学员们可以在她眼睛里看到熠熠光彩,那是充满智慧、善良和正能量的光。

2019年12月,退休9年的张大姐领取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证书,她激动地说,共产党员永远不退休,我还要努力,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为农行贡献毕生力量!

投身公益: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019年疫情期间,政府号召大家讲卫生、勤洗手。张大姐积极响应,自发在小区做起义务宣传员,而且自费买了抽取纸粘在电梯间里,还放上废纸袋方便收集,坚持了两个多月不间断投放;并且还缴纳了一个月的退休金作为特殊党费。安心居家的同时,她不忘发挥文字的力量,写了7篇文章、发了几百条壹点情报,不但报道农行的各项支持抗疫的措施;也书写了小区里方方面面的真实故事。其中《疫情,让人心贴得更近》一文获齐鲁壹点征文一等奖。

今年疫情期间,她所在的阳光100小区一度被封控。她用手中的笔,饱含深情地如实记录了社区干部、物业人员、医务工作者、志愿者、邻居等在疫情面前,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信心和人间真情。她写的《我在管控的日子里》,获济南市作协散文金奖第一名;《我家就住在小河边》一文发表在《山东广播电视报》上,将小区如诗如画的环境新貌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引起小区邻居们的共鸣和点赞转发。有位外地来小区工作的邻居把文章转给老家的亲戚看,骄傲地说:看吧,我家就住在这么美的地方,旁边就是漂亮的小河!

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2)

一篇篇文章,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号召居民们齐心协力投入到抗疫的战斗中来;也像是一剂剂强心针,鼓舞大家更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

平时,张大姐还积极参加离退休党支部的活动,她是合唱团成员,兼职太极拳教练,还是党支部的“老秘书”。党支部的活动中总有她忙碌而欢快的身影,每次参加活动时她的行李总是最重——她给大家带着纸巾、湿巾、剪子、针线等等,像个百宝囊一样随时保障各种供给;每次活动后她都会写新闻报道,记录老干部生活的点点滴滴,感谢行领导对老干部的关怀。这些报道有的登上了报纸,有的获了奖。

在外面发光发热之余,张大姐也用心经营着家庭生活。现在家里只有她和老伴两个人,她总是尽量安排好俩人的生活,照顾好对方的饮食起居。两人一屋,三餐四季,日子惬意。没事的时候收拾一下家里的卫生,悠闲地坐在阳台上看会闲书;午睡后,给自己泡杯茶,安静地享受古琴曲的幽远深邃,静静地与茶水对话,在音乐与清茶里寻觅自己的初心;有时候会拿起本书,安静地看会儿;有时就这样手里拿着茶杯,看着窗外绿色的银杏叶,听着楼下小区里若有若无的喧闹。日子就是这般充满了诗意。

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通体舒坦,满足之感自然而生。庸常的时日也觉得舒心而精致。退休的人,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淡,却特别喜欢享受精神世界的丰盈。只要我们的内心丰满了,精神丰盈了,那未来的晚年,我也会安稳地度过,张大姐如是说。

诗意的人生,从来都不是在别处寻找的,更不仅仅是诗词歌赋、风花雪月,而是把眼前的日子整理出生活的美学,把一日三餐烹饪出百般滋味,“一手执着烟火,一手执着诗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诗意人生。在褪去繁华,返璞归真之后,成就另一种精彩。

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3)

2022年7月,省老年大学摄影班同学拍张宜霞

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4)

2019年,省老年大学摄影班老师樊爱国拍张宜霞

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5)

2021年3月8日,给槐荫农行干部职工上课

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6)

2021年12月,她在山东省农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发言

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7)

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8)

2022年7月1日,她受邀参加“辽宁农行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并作了大会分享

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9)

张宜霞摄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10)

张宜霞摄影:美丽的济南

在希望的田野上阳光明媚(在希望的田野上)(11)

张宜霞的摄影:静物静心

本文作者壹点号:潭水流深

壹点号潭水流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