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佐证了变局时代的到来(变局中的边缘力量)
当前,全球秩序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革。要寻求一种立足当下且面向未来的、实现各国平等与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新模式,无疑需要新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作为支撑。
2022年5月22日,《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和《历史教学问题》编辑部共同主办“变局时代的世界认知更新:关注全球治理中的边缘地带”圆桌论坛。论坛通过在线会议形式,与会专家们以全球秩序中的中心-边缘体系为核心,以第三世界为主要关注点,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今天编发论坛第一部分。
\
会议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教授孟钟捷首先致辞。孟钟捷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近年来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活动。他指出通过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如何发现全球治理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如何重新认识所谓“边缘”地带的历史意义及当下作用,正是应对全球秩序重塑与世界认知更新的题中应有之意。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间点上,这些问题需要共同探索。
会议第一场主题为“关注全球治理中的‘边缘’”。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吴冠军主持
韩东育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韩东育聚焦于“‘单边主义者’与‘全球主义者’的立场对调”这一主题,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过去的经验无法解释的现象越来越多,尤其是传统上推动“全球主义”的西方大国转换立场,引发了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反而是中国始终在强调国际化和全球主义。因此对中国来说,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文明形态”的同时,最需要应对的乃是理论上的挑战,即如何对合乎世界新发展规律的指导性理论进行重新设定、梳理和阐释。而当且仅当,则是全球格局与规则发生变化后,个体和国家该如何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有所作为。
陈恒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陈恒从“边缘”“人类发展”和“美好世界秩序”三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世界上本没有“中心”与“边缘”,只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且它们并无高低优劣之分。所谓“边缘”是某种“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产物。人类在发展中出现了“中心-边缘”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对“发展”的理解应该是多样的和变化的。因此中国对“美好世界秩序”的构想方案不应是对全球治理的设计,不应是欧美的替代方案,它应是一种新的探索,一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俞金尧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史所研究员
俞金尧重点关注“边缘”的概念问题,发言主题为“世界体系中‘边缘’的相对性”。他指出,“边缘”是一个空间概念,是由存在物的主体或中心来界定的。现代世界由多极、多层、多样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族群实体构成,中心和边缘因而都以复数的形式存在。“权力”成为界定“边缘”与“中心”的最重要依据,“权力”所在就是“中心”所在,被“权力”支配者就是边缘。但“边缘”与“中心”是相对的,其地位是流动的。而且由于“权力”的不同类型,世界存在多个“中心”。当今世界处在大变局之中,为中国提供了成为中心的机会,中国应该努力成为“中心”之一,这与我们一直倡导的世界多极化、多样化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