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冬樱花美文(云南抚仙湖樱花节美文大赛结果出炉)

云南抚仙湖樱花节美文大赛结果出炉 老家的樱花海获一等奖

自3月17日,由云南万家红园艺有限公司、世家村民小组主办的“第二届云南抚仙湖樱花节”美文大赛近日结束。组委会邀请专家组成评委会,按照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对参赛作品进行了严格的初评和终评,最终评选出以下获奖作品:

云南冬樱花美文(云南抚仙湖樱花节美文大赛结果出炉)(1)

一等奖

获奖作品赏析:

老家的樱花海

文:施维荣

不知何年何月,抚仙湖畔栽了很多樱花树。西岸有澄川线樱花公路,东岸有炒得火热的樱花谷。每到春天,引得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好不热闹。

我的老家就在抚仙湖东岸的一个小村子里。这是个美丽且富有历史文化韵味的村子——世家。听老辈人说过,村里曾出过一个翰林,一个进士和几个文人。据说,“世家”这个村名,就来自曾经隐居在世家的明朝名士王元翰所作的一副对联:“海岱春风迎王正,乾坤继述入世家。”后来,下联中的“世家”,被老家的先人用作了村名。几年前,村前能养活近千人口的百亩农田,因环保的需要,都退田还湖了,全栽上了樱花树。而农户们也能领到几千元不等的退田补助费用。虽然村里少了百亩良田,但人们看着那些樱花,经营着农家乐和路边的商铺,感受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日子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我是个不大喜欢花的人。虽然我所在的学校离老家不远,但因工作和家务琐事繁杂,对这片樱花只是知有其事,而不知有其形。每次回老家看望老人时,只顾低头匆匆而过,而回校时往往已是深更半夜,所以不曾去看过樱花。

今年“三八”节前后,老家的樱花又如期而至。听旁人说,开得很是旺盛。也是吧,几次回老家给母亲送药时,总能看到村子路边停着很多品牌不一或我不知名的高档轿车。而樱花树林里总是人头攒动,赞叹声夹杂着欢笑声随春风而起,飘荡在老家村子的上空。茶余饭后,我偶尔上网浏览微信的朋友圈,总能看到朋友圈里老家如云似霞的樱花照片。直到此时,我才觉着老家的樱花还真不一般哪。

我再也抵挡不住旁人谈论樱花对我的诱惑了。这种诱惑逐渐变浓,以至于最后使我如猫咪难以抵挡鱼腥的诱惑一般。终于,在一个闲暇的午后,我索性驾车前往,来欣赏老家的樱花。

只一支香烟的功夫,我便来到了老家的村边。直到现在我才真正地打量着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老家坐东朝西,沿湖而居,是个背靠青山,面朝碧水的美丽村子,楼房离湖水近处只有百米之遥。村子沿湖大约有五六公里的湖岸线。站在村后的山头俯视湖岸,村前的沙滩河嘴儿参差不齐地伸向湖里,使劲地吮吸着母亲湖那甘甜的乳汁。湖岸线也由此蜿蜒盘旋,如美丽少女婀娜的身姿,曲线有余。湖边棵棵翠柳舒展着纤弱的腰肢,随着春风尽情地卖弄着它那迷人的舞姿。公路边上方有着那么多颜色各异的小洋楼,每幢楼房前面都有着宽敞的场院,大门右边有同一个式样的卫生间,旁边有个小小的家庭污水处理池。场院的前边是绿化带,花草正是茂盛。公路的下方是一个装有健身器材的小广场,那是村里妇幼老少的娱乐场所。每到晚上,公路边和广场周围的太阳能路灯便亮了起来,把公路和广场照得和白昼一样。于是,乐声四起,年轻的妇女们便随着乐声跳起了广场舞。小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儿,滑稽可爱地扭着屁股,引得一旁的老人们哈哈大笑了起来。现在,还是下午,只有几个老人坐在亭子边悠闲地聊着家常。

我迈进广场,朝公路下边的樱花树林望去。还好,我来的时节还不算太晚,多数樱花树正开得旺呢。只见眼前如红霞片片,又似团团的烈火烧遍了整个湖岸线。我朝左边望去,樱花树林犹如一条红绸带,随着湖岸线而弯曲飘动,伴着湖水的蓝色显得更加迷人;我朝右边望去,樱花树林仿佛一片无边无际放着红光的海洋,随风泛起了道道火红的浪花。

走出广场,随着河边刚修好的不太宽的水泥路,走进了这片樱花的海洋。这条小河,把这片樱花一分为二,右边樱花树最为繁多。我走进小河右边的樱花丛里。这片樱花树林,又被一条两米多宽的沙子铺成的小路横切成上下两片。路两边都是四米多高的樱花树。只见树干有饭碗粗细,都是一杆独起。树皮上有无数的如指甲印的斑点,又似椭圆形一样,摸上去滑中夹着癞癞的感觉。在大树干离地面一米半高处,又分为两三个枝干。樱花树接近地面的树干为青灰色,而挨近开花的地方,树皮却成紫红色,而且越是朝上,紫红色越是浓,似乎是被烂漫的樱花所染红一般。

顺着这紫色,我细细打量着开得灿烂的樱花。只见棵棵樱花树上开满了大团大团的花朵,一簇簇,一团团竞相争艳,争先恐后地把它的美丽毫不吝啬地展示给人们。因为花开得较盛,花枝早已撑不住花的重量,被压得低垂下来。我以前从来没见过开得如此灿烂的花朵!这使我不由得想起“诗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的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以前每当读到“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我总是持有怀疑的态度,今天看来我的怀疑是如此的多余,真是“头发短,见识也短”啊。

看到这么美的樱花,我再也控制不住步伐了,疾步来到一棵开得正茂盛的樱花树下,尽情地用目光扫射着每一朵花。只见一枝大的花枝上分出几枝小一点的花枝,仿佛婷婷玉立的少女展开双臂,用丰韵火辣的胸怀迎接你的到来。小花枝上由四五个小花柄组成。每个小花柄上开四朵粉红色的花朵,四朵花紧紧的依偎在一起,仿佛四个漂亮的姐妹背靠背的坐在一起。细看樱花,花瓣的边缘白色多,朝花蕊的深处,颜色越是红得可爱。长长的水红色的花柱上顶着点点的黄色,中间伸着一根或是两根颜色淡绿,长出一截的雄蕊,像一个个广告牌子,引来了只只辛勤的蜜蜂。

老家的樱花是有灵性的。樱花大团大团的红得可爱,颜色偏粉红居多。在花团锦簇之间,很巧妙地搭配着几朵颜色稍粉的花朵,让你看上去感受到它的美丽自然。我站在树下,仰望着这如此美貌的樱花。让人奇怪的是,无论我站在什么位置,也无论我的视角怎么样,樱花总能把它最美、最盛、最迷人的一面展现在我的眼前。樱花的颜色搭配得是如此的巧妙,花朵长得是那样的善解人意,让人看了,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奇与奇妙。我看看这棵,瞅瞅那朵,像只蝴蝶,穿梭在花海之中。此刻,我更觉得老家的樱花,像一位多情丰韵的美妇,热情地笑着,迎接着每一个游客的到来。

一阵风吹来,花瓣如春雨般飘飘洒洒。花瓣飘落在我的脸上,凉丝丝的,淡淡的一股花粉的香味。这香味很淡,若不是细细体味,是很难发觉的。这淡淡的香味,突然让我觉得这樱花就是一位没有化妆而又丰韵水灵的少妇,让我感觉到它美得是那样的自然而然。

“红花怎能少绿叶”,谁又忍心让娇嫩的鲜花孤立守候呢?你看,枝头早有有心的叶子探出了头,或三五片,或八九片,一丛一丛的靠在一起,如手指自然分开。一阵春风拂来,仿佛只只小手正向游客打招呼呢。

随着两米多宽的砂子铺成的小路,我朝花海的深处走去。路边偶尔遇到我所熟悉的野菜,有苦马菜,灰挑菜,蒲公英,蛤蟆棵……虽然不多,但对每一棵野菜我都怀着深深的敬意。遥想当年,我们上一辈的许多乡亲父老就是靠着棵棵野菜熬过了那艰苦的岁月。我记得,在樱花开得最稠密的地方,以前就是我家的一块责任田,叫做大烂田。听父亲说,在我爷爷年轻的时候,这块田经常被海水(抚仙湖,我们本地人都习惯地称为海)泡着,常年没有一块干土,因此得名。后来,大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湖岸村民合力挖开了海口河,湖水下退,很多农田才露出水面。我小的时候,在这个季节,母亲经常领我们姐弟三人到田里为豆苗拔草。坐在田埂休息时,母亲教我们识别能吃的野菜,并告诉我这些野菜救过村里很多人的命,可不要忘记野菜的救命之恩啊。除了野菜,还有极少的杂草,如牛马最喜欢吃的铁线草、马耳朵草,猪爱吃的胖猪草,我们儿时最爱玩的狗尾草等。每一种杂草,都能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我只顾着看地上的野菜杂草,不想被一大团凉丝丝、软绵绵的东西撞在头上,我定睛一看,哇,是一大团开得正盛的樱花。这花的颜色更加鲜艳,花团更大。我赶紧朝周围看去,只见这里火红一片。这里一团,那里一堆,一棵树简直就是一座用樱花堆成的小山。在这里看花,不用抬头仰望,只需平视就能把樱花尽收眼底。游人们在花堆中间穿梭着,嬉笑着,我却看不到半个人影,真是只闻其声,而不见其身啊。

我寻声望去,幽深的花间小道更是迷人,但除了大片大片的樱花,我仍然什么也没看见。这路到底通向哪呢?听老家的人说,这可是“三千米樱花大道”,一直通向以前“车水捕鱼”的鱼洞呢。我干脆驾车前往,随着“三千米樱花大道”驶去。车子驶过一段平整的路,就回到了以前的老公路上,下面仍然是樱花树林。在随着老公路朝北走,就到了一个转湾处,接着再往“三千米樱花大道”驶去,车随即下了一道坡,便来到另一处樱花圣地——大洞湾樱花海湾。这里是在悬崖脚边,樱花大道随悬崖峭壁而蜿蜒,时而朝里,时而朝外。我边行车边赏花,好不舒服啊。约莫行驶了一公里半,车子便来到湖边。这里背倚青山,面迎碧水,湖边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湖面捕鱼船只三三两两,岸边绿树红花映衬,真正让你过了一把人在画中游的瘾。

我停下了车,脱了鞋子,踏在花瓣铺成的小路上,听着鸟儿婉转的歌声,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让你尽享大自然赐予你的美丽、幸福与快乐。在此刻,我忘记了什么叫烦恼,什么叫痛苦,世间所有的烦杂哀怨早已不翼而飞;在此刻,我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在此刻,我可以大声呼出心中积压已久的心声,也可以无拘无束地吼上一曲……但我担心我的声音会搅扰赏花人的心情,更担心我那老黄牛般的吼叫声会振落如此美丽的花瓣。我始终没有喊出一声,只是把目光投向那通往鱼洞迂回而宽阔的赏花大道。

这样的青山伴着这样的碧水,这样的碧水倒映着这样火红的樱花,使我分不出自己是置身于樱花海中,还是移步仙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