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讲解(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示范教案)
《圆柱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自主研究,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cm,宽 5cm),小棒(可
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
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
究的?
学生 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 6 个面,12条棱和 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 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
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转化成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
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 18 页例 1 的内容,注
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
研究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
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
提出相应疑问)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由 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 个底面,1 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
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
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
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 1
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
“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
1.课后练习题,做一做第 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五) 课后作业
考考你:课后练习题,做一做第 2 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