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理解坚持的品格(信念真的可以影响健康和所做事情的结果吗)

几年前有一本叫《秘密》的畅销书,里边描述了一种吸引力法则,大体意思就是只要你一直不断地想一件事,便可吸引这件事情发生。

心理学如何理解坚持的品格(信念真的可以影响健康和所做事情的结果吗)(1)

稍微有一点理性判断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类似于《秘密》,《思考致富》等这些书籍短期内可以让人坚定信念,快乐一点,长期来看会让人更挫败,内疚和不快乐,离成功越来越远。不仅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应用信念的力量,甚至可能造成毁灭性后果

因为它们过分地夸大了信念的影响,抹杀了行动,勤奋,不断地尝试和从失败中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也抹杀了科学的方法和外部的客观因素。如果真的可以坐下来想就能实现,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穷人,当前的疫情也早结束了。

但是,坚信不移的念头,或者说信念一点影响也没有吗?也不是,信念真的可以影响健康,影响所做事情的结果。

信念是什么?信念能影响健康和所做事情结果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信念可以影响健康和所做事情结果?我们如何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信念的力量?

我们来看看科学和严肃研究对信念的解释。

01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指人们心中对某人或某事坚信不移的想法、判断或观点,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02 信念会影响我们身体的依据是什么?

关于信念会影响健康的一个典型例子当属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是指在科学研究或临床实验中,即使参与研究的实验对象并未得到任何具有实际作用的治疗,最后他们的情况依然有所改善。换句话说,参与者的信念会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

今年2月份去世的哈佛医学院教授,身心医学先驱赫伯特·本森(Herbert Benso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心理学如何理解坚持的品格(信念真的可以影响健康和所做事情的结果吗)(2)

他找了一些处在妊娠期并且胃部感到不适的妇女,她们都有呕吐恶心的症状,这其实挺常见的,尤其是在怀孕初期的三个月。他告诉她们,这里有一种新药,能够非常有效地缓解你们胃部不适,治疗呕吐症状。

他把药给了她们,她们的胃部感到明显好转,呕吐症状也基本消失。当然,她们不知道那只是安慰剂,只是普通的糖丸。

他将实验更进一步,找来了另一组有同样胃部不适,呕吐症状的妇女。把药给她们,告诉她们可以缓解胃病。但是这次,他给的不再是糖丸,而是小剂量没有危险性的催吐药。

当然,这一实验通过了道德审查,没有风险。他给这些病人服用了催吐药,并告诉她们能治疗呕吐,而她们也的确恢复了健康。服用了催吐药本该呕吐得更厉害,但实际上呕吐却停止了。

还有很多类似的实验,比如对植物过敏的人用左手接触过敏植物,实验人员却告诉实验对象右手接触的才是过敏植物,最后真正过敏的成为右手,而不是左手。

03 安慰剂效应已经成业内共识

最近几十年,安慰剂效应在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中证明存在,在业内达成共识。

心理学如何理解坚持的品格(信念真的可以影响健康和所做事情的结果吗)(3)

由于发现了这个效应,政府管制机关规定新药必须通过临床的安慰剂对照(placebo-controlled)测试,方能获得认可。测试结果不单要证明患者对药物有反应,而且测试结果要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群组作比较,证明该药物比安慰剂更为有效。

“有效” 是指以下2项或其中1项:1)该药物比安慰剂能影响更多病人,2)病人对该药物比安慰剂有更强反应。

由于医生对有关疗程实用性的观感会影响其表现,亦可影响病人对疗程的观感。因此,药物测试必须以双盲(double-blind)方式进行,即医生及病人都不会知道该药物是否是安慰剂。

04 信念真的可以影响我们所做事情的结果吗?

1954年之前,在四分钟以内跑完一英里,被医生认为是不可能的。生理学家进行实验,在科学上证明人类能力极限是四分钟跑一英里,不可能少于四分钟。

世上顶尖的跑手,运动员也从事实上证明了医生和科学家是对的。他们无限接近四分钟,一英里跑四分钟两秒,四分钟一秒,但从没有低于四分钟。

然后罗杰·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出现了,他说:

四分钟内跑完是可能的,我要做给你们看

说这话时,他是牛津大学的医学博士,也是一名出色的跑手,顶级跑手,但时间远高于四分钟,他的最好时间是四分12秒,自然没有人把他当真。

但罗杰·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坚持苦练,不比别的跑手练得更苦,但和世上别的跑手一样苦练,而且有进步,他突破了四分十秒,四分五秒,跑到四分两秒时停止。像所有人一样,无法低于四分二秒。他不是世上最好的跑手,但也是佼佼者。

但他还是说 :

有可能,在这件事上人类没有极限,我们能在四分钟之内跑完一英里。

他坚持这么做,坚持练习,却一直失败。直到1954年5月6日,在重回故校时,Roger Bannister用了3分59秒跑完一英里,轰动一时,登上全世界的头版头条:"科学遭到挑战","医生遭到挑战","不可能成为可能"。

它成为梦想一英里。

心理学如何理解坚持的品格(信念真的可以影响健康和所做事情的结果吗)(4)

数十年来,自从开始一英里跑计时以来,没有人突破四分钟界限,那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但在1954年5月6日 Roger Bannister特做到了,六周后,澳大利亚跑手John Landy,一英里跑了3分57.9秒。

第二年 1955年,37名跑手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1956年,超过三百名跑手突破四分钟界限。这是怎么回事?

运动员们更加努力训练? 当然不是。是有了新的技术,新的鞋子?也不是。

是信念。

之前那些世上顶尖的跑手们尽了最大努力,最大可能。然而他们的潜意识限制了他们,阻止他们突破界限,那不是医生,生理学家和科学家们声称的身体界限,而是心理界限。

罗杰·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攻破了那个要塞,那个意志和心理上的要塞。

信念常常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它们经常决定我们的表现。

我们对所做的事情的信念,确实影响着事情的结果。

05 为什么信念可以影响我们的身体,我们在做事情的结果?

为什么信念可以影响我们的身体,影响我们的生理表现?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现在只是可以通过实验,通过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比如脑扫描)等验证信念可以影响身体,但背后的机制目前还是不清楚。

为什么信念可以影响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结果?心理学给出解释是这样的。

第一,信念会影响我们做事情的动力。

如果我们认可我们当前做的事,相信我们这事是可以成功的,我们就会更有动力做这件事,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件事上。

当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我们会更倾向于去找方法解决。当尝试失败后,我们会更倾向于从失败中去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更愿意继续做尝试。

反之,如果不认可我们当前做的事,不相信这事是可以成功的,我们就会更消极地应对,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因为我们觉得做的所有事情没有意义,浪费时间和精力。

当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我们会更倾向于去找借口和理由证明这事不可能。当尝试失败后,我们会更倾向于认为跟自己内心想的一样,然后停止尝试。

第二,人具有一致性心理倾向。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都有一个心理图式(mental schema)。这个心理图式决定了我们认为世界应该怎样,会怎样,是怎样,这个是我们内心的世界。

外部还有一个客观的世界,而现实发生在外部客观世界。

如果内在世界跟外在世界不一致,我们会产生异议感,会让我们觉得非常不适,感觉不舒服,不对劲。

所以我们常常不惜一切,让两者统一。要么改变外部现实,要么改变自我思维以符合外部事实。

我们一般通过四种方法重建一致性。

我们不一定只是用其中一种,我们可能几种都在用。

第一种,更新心理图式。

当外部世界跟我们内部世界不一致的时候,更新我们的心理图式,让心理图式跟外部世界的现实一样。

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第二种,忽视或抛弃外部不符合心理图式的信息。

即使现实已经在外部世界发生了,我们心理上依然选择忽视或抛弃,可能是有意识,也可能是无意识。

这是一种鸵鸟心态。

第三种,主动寻求验证已有心理图式的信息。

不愿意更新心理图式,也没有发现外部现实与心理图式一致,于是主动想办法寻找现实证明心理图式是与外部世界一致的。

第四种,创造新的现实使得与心理图式一致。

不愿意更新心理图式,也不否认当前的外部现实,而是通过自己创造新的现实,比如罗杰·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

06 我们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信念的力量?

当身体生病的时候,除了要接受科学的检查,专业的治疗外,同时我们也应该坚信自己会恢复过来。

遇到不懂的,不要灰心,要坚信我们终可以学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坚信我们终可以克服它们。遇到失败,不要一蹶不振,要坚信我们终可以获得成功。

同时,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了信念的影响,抹杀行动,勤奋,不断地尝试和从失败中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抹杀科学的方法和外部的客观因素。

总之,做最坏的打算,持最好的心态,尽最大的努力,抱最大的希望。

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