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最核心的思维方法是什么(能不能学好数学)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的第1387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少年商学院微信曾分享
《宁可孩子成绩烂,别送他去补习班》
一位在台湾数学补习行业浸淫20年的名师
分享了一个在今天的数学补习班里
屡见不鲜的现象:
老师上课先把公式抄在黑板上
教学生套公式、得正确答案
学生呢?也只要简单的方案
有明确的公式套,基本上是不求甚解
到后面都知道该怎么得到正确答案
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种解法
题型换个表述方法就能懵掉
家长呢?只希望孩子成绩提升
对于学科内容不如补习班老师有把握
不太干预补习班教学的过程
▋渐进式思维(Step)
“因为……,所以……”
这是一个根据肯定的理由
来推导出答案的思维方式
绝不会出现“好像是……”类似的感觉
比如下面这道题:
“有黄色、蓝色、粉色3种颜色的抽屉
分别排列成上下左右
相邻的颜色都不同的样子
请问带‘?’的抽屉各是什么颜色”
已知条件是——
最中间的“?”上和左分别是黄色和粉色
以及三者颜色不同
得到结果是——
“?”为蓝色
以此类推出剩下两个“?”
这种“渐进式思维”应用最广
比如孩子刚接触时都会不知所云的“进制”
我们习惯使用“10进制”
当切换成“20进制”时怎么更好地理解?
少年商学院在线课程“小小数学家”
就用了“巧克力包装”作为类比
已知条件是——
20块巧克力,包装成1个小盒
20个小盒,包装成1个大箱
得到结果是——
同样都是“1”,这里的“1”
其实已经变成了“10进制”里的20
借助“渐进式思维”慢慢推导
孩子能挖掘10进制背后的逻辑
在头脑里建立起进位=凑整的概念
▋逆向式思维(Reverse)
“要实现……,就需要……”
这是一个利用已知答案或者假设答案
从答案反向推导得出条件的思维方式
这种方法也常用来判断
自己选择的解题方式是否正确
比如下面这道题:
“把3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重叠起来
重叠部分的颜色如图1所示
这个时候,图2的‘?’部分各是什么颜色”
最终要实现——
右上和中间玻璃纸重叠后是绿色
那么就需要——
其中有一张是黄色,有一张是蓝色
最终要实现——
中间和左下玻璃纸重叠后是橙色
那么就需要——
其中有一张是粉色,有一张是黄色
两种需要都满足,只有一种可能
——中间玻璃纸是黄色
▋创造式思维(Create)
“如果变成这样……那么……”
这是一个通过改变形状和看问题的角度
来自我提示的转换型思维方式
它要求孩子有“提示一定藏在里面!”
这样感性的洞察能力
比如下面这道题:
“方格纸上画着5个图形,
请问1-4中哪个面积恰好是A的3倍?”
我们把这道题发给了
少年商学院在线课程“小小数学家”的同学们
其中有一个家长拿到题后套用公式
迅速得出了答案是第2个图形
但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
孩子学数学应更关注答案的推导逻辑
能不能不借助公式找到正确答案呢?
上海男孩Alex做到了
他用的就是“创造式思维”:
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2倍
那么大圆的面积就是小圆面积的4倍
第一张图,大圆中间掏了2个小圆
剩下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2倍
第二张图,大圆中间掏了1个小圆
剩下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3倍
第三张图,把下面凸出来的半个小圆
填到上面去,就是半个大圆
剩下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2倍
第四张图,是一个小圆
和半个大圆环——前面第二张图的一半
即小圆面积的1.5倍
那么加起来,就是2.5个小圆
▋试探式思维(Knock)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那种情况呢?”
这是一个把想到的可能性逐一验证
看看是否正确的思维方式
世界趣味数学挑战赛中有不少题
都要求这种思维方式
少年商学院在线课程导师赵晴博士
谈到“蜜蜂筑巢为什么是六边形”的案例时
亦使用了这种思维
首先明确蜜蜂筑巢
要求平铺在一起时没有间隙
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都满足
那在周长(材料)一样的情况下
哪个面积最大呢?
答案是——六边形
▋过滤式思维(Scan)
“这些信息都是无效的,
概括地说,它想问的是……”
这是一个通过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后
搜寻需要的信息的思维方式
它不会被陪衬信息迷惑
而是能掌握问题的本质
比如下面这道题:
“箭头指着的6个面
它们的点数总和是多少?”
看似无从下手,其实跳出来看
任何2面骰子点数总和都是7
一共有6个面
点数总和便是——21
世界趣味数学挑战赛已经举办3届
覆盖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达17万人
赛后调研中,绝大多数人都表示
参加比赛只因“喜欢数学,想锻炼大脑”
这何尝不是家长引导孩子学数学时
应保持的心态呢?
比起“这道题答对了没”
更关心“这道题背后的逻辑掌握了没”
比起“数学考试多了3分”
更追求“和人聊天3句不离数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