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荒必入第二弹(复盘老铁我们来了)

剧荒必入第二弹(复盘老铁我们来了)(1)

低成本、新模式,第一个剧情衍生真人秀的经验与思考。

作者|赵铭

延续剧集的剧情,演员以剧中角色身份参与录制,《老铁我们来了》开启了一种新的剧情衍生真人秀。

王虎,一个东北男孩儿来到南方城市,从语言到文化的冲撞奠定了网剧《东北插班生》的喜剧基础。作为2022年热播分账剧《东北插班生》的衍生真人秀,《老铁我们来了》延续第一季结局的剧情,王虎邀请星华中学的好朋友们张文峰、沈嘉仪到东北做客,体验乡村生活,延续了南北差异碰撞出的笑点。

《东北插班生》导演、综艺发起人彭宇说,这是「平行宇宙」的概念。

作为湖南综艺主持人出身的网剧导演,彭宇很早就开始思考如何将剧和综艺两种内容融合,但这种概念的执行,需要对两个行业都有一定理解和熟悉度。

去年《快乐再出发》的爆火给了他很大启发。在如今的社会情绪下,大家需要这种从原生关系出发的真挚感情,而《东北插班生》的内核恰好符合——年轻、美好、单纯和干净,演员们私下里亲近的原生关系,让剧衍综有机会成型。

同时,在网剧第二季剧本还在打磨的阶段,小体量的剧情衍生真人秀成了延续剧粉对剧中角色感情、填补新旧两季之间空档的好选择。

去年十月,彭宇回到长沙,与湖南台导演刘也、天娱广告副总经理郭彪一拍即合,决定用小体量投入,测试新模式。芒果TV作为平台方,也乐于探索创新的可能。

从IP方、节目组再到商务负责人,整个团队都是芒果出身,各司其职。多方快速推动下,今年2月19日,《老铁我们来了》在芒果TV和辽宁卫视播出。

剧荒必入第二弹(复盘老铁我们来了)(2)

从播出效果看,作为一档成本刚达千万量级的小体量综艺,《老铁我们来了》已经超出预期。芒果TV播放数据显示,每期节目播放保持在1500万-2000万次。

芒果TV受众年轻化,与IP本身受众一致;由于剧集播出平台并非芒果,又成为其用户拉新的好机会。

广告招商方面,《老铁我们来了》找到七家品牌客户:合作伙伴艾瑞万、葱伴侣,行业指定旺旺集团、PHILIPS、氧力日记、爱益森、贝德美,快手电商为电商互动平台。

在这次招商过程中,很多品牌都提到重视电商转化。郭彪和团队便直接找到电商平台寻求合作。他们发现,平台的痛点是达人上节目的需求。由于《老铁我们来了》项目组体量小,自主性较强,他们便与达人协商出新的合作模式:

在不影响剧情和场景的前提下,达人可以参加综艺。达人带着符合资质的品牌卖货变现,作为节目的部分制作费用;达人也要配合节目组自己的广告客户,进行销售转化。

最终,达人相关的带货收入达到了节目总收入的约四分之一。

在郭彪看来,《老铁我们来了》这种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模式,可以成为一种额外增长点。不过,达人毕竟不是艺人,能否参与最终还要看和内容结合的效果,不能以伤害内容为代价。

《老铁我们来了》之后,市场上陆续有剧集宣布将开发剧衍综。郭彪提到,后续芒果TV的版权剧,只要具有商业价值,都会尝试开发。

一方面,剧情衍生真人秀成为IP一鱼多吃的一个方向;另一方面,这种新形态也为综艺市场拓展了新的思路。

机遇的另一面也是挑战,以剧衍综更成熟的韩国为例,韩国的剧、综导演可以是同一个人。在本土,剧方和综艺方如何对接是一个问题。此外,以往的剧衍综中,看点往往是演员与角色的反差,而「平行宇宙」式的新模式,在IP选择上有一定局限性。

在彭宇看来,未来的综艺应该更精准,更垂直。以剧衍综为例,「我就服务我的剧粉,把他们看作最大的消费者。如果其他观众觉得好看,又成为新的剧粉,是导入循环式的。」

我们和彭宇、郭彪复盘了《老铁我们来了》的落地过程,并以此为开端,聊了聊适合做剧综的IP类型、不同体量IP开发衍生综艺的阶段、适合投入的成本以及对新商业模式的思考。

以下是《新声Pro》(微信公众号ID:xinsheng-pro)与彭宇、郭彪对话部分摘录:

剧荒必入第二弹(复盘老铁我们来了)(3)

创意孵化

新声Pro:你一直在思考剧集和综艺的结合,去年十月想明白了,迅速落地。具体想明白了什么?

彭宇:能不能角色化,第一季结局,王虎回到了东北,故事上有一个延续性;第二他们去干什么?体验东北生活;第三,量级,怎么落地,花多少钱,亏了怎么办?

新声Pro:当时觉得投入多少可以接受?

彭宇:我们自己公司投了小几百万,大概占百分之三十吧。心态也放轻松,做不成就算了,亏也亏不了多少。创新最难,别人得听懂,听懂以后愿意来做,执行出来得不走样。做不好对你IP有损伤,你得承担风险。

最后小小赚。我们做新模式,不亏就是赚。

新声Pro:怎么吸引大家做这个项目?

彭宇:商务上面算账,看可能有什么结果,说不定会跑出新的模式。对节目组,大家都看过这个戏,知道质量、热度、角色,对我也熟悉,起码我在综艺方面不是外行。平台这里,芒果觉得模式很新,湖南人骨子里有一种创新精神。

我们有一种共识,觉得可以用不高的代价去试一下新的模型可能性,尤其是综艺节目创意方面也到了瓶颈期,而且现在商业环境也比较谨慎。

新声Pro:作为版权方,你的要求是什么?

彭宇:首先,不要伤人设;第二,在我的大故事框架和IP宇宙里转,可以增加一些人,但不要伤害故事脉络和导向;第三就是保证价值观,年轻、美好、单纯和干净。其余可以商量。我们植入的产品也是很阳光积极,生活品类的。

根本逻辑是,内容好,观众才会看。现在广告客户越来越谨慎,在成为一个PPT之前,可能最大的数据表现就是卡司,但卡司投入大,又变成螺旋上升,客户又会有更多要求。

未来节目形式应该比较精准一点,垂直,我就服务我的剧粉,是我最大的消费者。如果其他观众觉得好看,又成为新的剧粉,是导入循环式的。

剧荒必入第二弹(复盘老铁我们来了)(4)

新声Pro:这个综艺有剧本吗?对演员有什么要求?

彭宇:老实说没有剧本,我也和节目组讨论过,如何让一个人长期保持另外一个人?我说选角的时候,他们本身的特质已经和角色高度重合了。

这种综艺对演员和角色的重合度要求很高。要演员的第一人格属性没有那么强。一些老戏骨,可能观众对他性格的认识就高于角色了。

对于这种第一人格属性很强的成熟演员,就非常考验策划者和节目组的水准,要找角色性格中符合本尊的那个点。而且要跟周边人互动。所以做群像戏更好,不是单一的哪个主角强,而是其他角色都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们的演员私底下关系好,有好的原生关系,能保证基本盘。除非特别无聊,我才会说,给你们想个结尾,这里收了吧。

新声Pro:演员们第一次录制综艺,怎么把握,又要在角色里面,又要自我发挥?

彭宇:他们不是综艺咖,这也是我最开始为什么想用角色而不是本尊,有个马甲对他们来说更自然点。

我告诉他们,你们不是综艺咖,别想要去掌控,还没那个能力。「不要有心理包袱,觉得我在扮演。你就是TA,你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新声Pro:里面有「大姨妈」这样的快手主播,怎么让她自然融入?

彭宇:这个人不能让剧粉出戏,但她又不是演员。后来我看直播发现大妈笑声很魔性,我就安排一个「大姨妈」的身份,年龄也符合。再告诉她,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笑,尬笑也没事,尬笑也是效果。

新声Pro:这次尝试留下了哪些重要的经验?

彭宇:时长可以更长一点。这次由于报审比较着急,时间没多报,剪掉了很多好玩的东西。还有面对没有综艺经验的演员,应该多找一些具体的事情给他们做,也可以和周围的素人多一些互动。

最重要的是,IP方要注意成本,如果成本没控制好,就会失控、甚至被反噬。因为内容不好就会流失剧粉。

因为我们成本控制得好,比较便宜,广告主也不会提出非分的要求。如果变成几千万上亿的盘子,人家就理所应当提要求,如果和你的要求相互矛盾,你该怎么选择?

成本可控,很多东西就顺了。广告主开心,性价比高。《快乐再出发》火就是因为便宜,没太多掣肘,几个兄弟玩的开心,观众也开心。大家就知道,不要太干涉,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变成一种良性循环。我们的商务伙伴都很好沟通,我们也乐意给他们拍点东西。

新声Pro:如果让你给之后想做剧衍综的同行提建议,你会说什么?

彭宇:如果同行要开发,第一就是先做小,稳步上前,慢慢养它。

开发前置还是后置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我有两个建议:

以小博大、原创的、新人多的项目要后置,受欢迎以后再来做;S级大项目、大卡司情况下可以前置。整体前提还是剧本得扎实,否则没人看,而且投入越大试错成本越高。

前置的项目,最好节目组提前进剧组,跟剧组一起出工,熟悉他们,观察思考,才能想到有温度的内容,找到最好的策划角度。否则就变成堆演员了,换汤不换药。要让节目总导演和剧的总导演非常清晰,就像刘也的孩子就很爱看《东北插班生》,所以他就熟悉内容和角色。

有些朋友在做小成本分账剧,也想做剧衍综,我说有点早了。做剧的时候先别想那么多,先做好剧,根据发酵效果再决定。

新声Pro:你认为什么样的IP适合做剧情衍生真人秀?

彭宇:先找到内容核心。第一是群像,第二是有特定的场景或者方向,比如美食、年代或者怀旧。跟IP本身故事有相配属性。

小体量,比如《花间提壶方大厨》,就可以做一个带美食的慢综艺。找有山有水的地方,找古色古香的道具,做传统美食。

大体量的剧,比如《人世间》,就可以做年代版向往的生活,有记忆,有情怀,还有一些家庭生活。

开个脑洞,《狂飙》也可以做,比如对抗性的,探案类型。这是烈度比较强的方式。又或者,如果高启强没有买那个电视会发生什么,那就是旧厂街的平行世界。

一方面可以延续剧情,一方面也可以做一个平行空间。水无常势,你得去碰撞。

甚至探案类型,也可以把其他IP的人请来飞行,比如《征服》里的刘华强。

宫廷、历史类不太好做,比如《甄嬛传》,本身体量已经很大,大家也做了足够多解读。

最好是和老百姓的生活贴近,以老百姓的生活为主,有代入感。或者是有某种专业知识,比如《鬼吹灯》,可以做成探宝类,把文物知识融在一起。

剧荒必入第二弹(复盘老铁我们来了)(5)

商业化

新声Pro:《老铁我们来了》招商过程顺利吗?

郭彪:最初找了一些比较熟悉的快消品,奶粉等品牌,但正值年底,一方面大家在做第二年的预算,年底的钱也用完了,不是很富余。其次,很多品牌都考虑电商转化。我们就干脆逆向思维,既然都考虑电商,我们就直接找电商或者平台。

当时通过朋友找到快手,聊出了平台的一个痛点需求——他们有达人想上节目。只要达人本身没有问题,产品没有问题,我们自己是出品方,体量比较小,相比一些大项目,就能自己拍板。无非是角色定位和内容把控,我们就把他们设置成路人。

既然达人可以来,反过来,我们就会对达人提要求。达人拿符合资质的品牌进来进行卖货变现,我把这部分当成制作费,类似于达人带资进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招商进来的品牌,也可以要求达人配合我们进行销售转化。

达人的这一部分收入大概占了总体的四分之一。节目体量小,量级在千万左右。

剧荒必入第二弹(复盘老铁我们来了)(6)

新声Pro:品牌们的营销需求是什么?

郭彪:品牌营销需求还是达到品效和曝光,同时,大家对于新的模式,也并非完全奔着赚钱,也想试验一下效果。当然,内容不能做的太差。从结果来看,我们已经达到了他们的投入产出比。

新声Pro:从哪几个维度,他们觉得这次尝试还不错?

郭彪:第一是整体节目播放量和热度,第二是各个社交平台的热搜,能看到整体曝光和声量。第三,我们给的一些回报他们也比较满意,整体品牌曝光数据也不错。

新声Pro:回报具体是哪些?

郭彪:一方面,艺人配合在节目里做的植入;第二,硬广方面我们也给了曝光;第三是电商,达人配合带货。包括内容上,品牌也可以自己去做二次传播。

而且剧至少有一定知名度,是一个IP,对他们来说,内心会有一些安全感。

新声Pro:芒果TV在这中间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郭彪:我们整个团队都是芒果系,都在各司其职,品牌招商也在一起努力,芒果也有团队帮我们招商。

新声Pro:作为平台,芒果认为这个项目的吸引力是什么?

郭彪:从会员角度,剧是在爱奇艺播放,那在芒果做成综艺,会好奇跨平台的联动有多少。其次,作为小而精的IP,大家也想试一下怎么去转化,模式上是新鲜的。最后挺满意,赚了钱也赚了口碑,会员也有拉新,不过具体数据还在核算阶段,电商也还有一些数据没跑完,在帮一些品牌做最后的带货工作。

新声Pro:这件事可以持续做吗?

郭彪:是的,我们也在继续考虑下一个推进的项目了,后续只要是芒果的版权剧,我们觉得有商业价值的,都会尝试开发。

新声Pro:电商这种做法可以沿用下去吗?

郭彪:会,因为我觉得是一个额外收入和增长点。没有也可以,那就要求前期的招商能力和成本覆盖做得非常好。在这部分缺失的情况下,有品牌提出电商转化,把它嫁接进来我觉得很好。

新声Pro:快手这种合作模式适用性广吗?

郭彪:也不会成为常态互动模式,还是看项目。说白了主播不是艺人,对节目不会有那么大帮助。观众看的是内容,商务看重营销和资金。大家关注点不一样,只能中间去取舍。

新声Pro:今年综艺招商整体难度怎么样?

郭彪:一年比一年难。大家不敢做大体量投入的项目。现在品牌的选择更多了,一方面是综艺很多,一方面综艺之外也可以做电商,可以做小红书,比如很多日化美妆品牌就选择小红书了。所以综艺这个赛道的竞争力是有危机的。

新声Pro:这次找到很多腰部品牌合作,现在综艺市场上,腰部品牌比头部品牌更积极吗?

郭彪:不尽然。很多大体量节目还是需要头部品牌站台。大品牌一定要拿大身份,出发很明确,就是要S 级的项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