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中日盈盈一水间)
众所周知,阴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不仅成为一段佳话,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心中对纯洁爱情的美好向往。而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也有“过七夕”的习俗。
中日七夕的渊源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发源于中国,是传统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除中国外,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也均有过七夕佳节的习俗。说到七夕,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
那么,七夕为何又叫乞巧节呢?
织女,是忠贞不渝、心灵手巧的象征;而穿针乞巧,则是古时七夕最普遍的风俗。它起源于汉代,意为“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现存古籍中发现的最早关于七夕乞巧的记载。
随着中日的交流不断加深,牛郎织女的故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年– 794年)传入日本,与“棚機女(たなばたつめ)”的故事相结合,这才成为了如今的“七夕(たなばた)”。
棚機女(たなばたつめ),即织布的女子,她的传说在《古事记》就有所记载。传说,为了将圣洁的羽衣献给从天而降的水神,冰清玉洁的棚機女(たなばたつめ)远离俗世,在棚造小屋(棚造りの小屋)中潜心纺织。
这“棚造小屋”有两层说法,一是日语中的“棚”有“所借之家”之意,即“为潜心纺织而住下的临时住所”;其次,就如同“神棚(かみだな,相当于中国的神龛,用以供奉神灵)”一样,有种“遗世而独立”的意味。
最开始的日本七夕节与中国传统七夕相似,天皇会在殿外的庭院里摆上供奉之物,焚香奏乐,再将7根金针银针穿过梓树叶,用5色丝线来穿针乞巧。接着,原本仅在宫中举行的七夕传到了民间,成为了一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祭典。而到了日本江户时代,七夕祭典的意义和形式都产生了些许变化——人们开始祈求学习方面的精进;5色的短册(たんざく,指小木片或小纸片)也取代了原本的树叶,人们将写满自己愿望的短册挂在竹子上,以此来乞巧祭星。这便是现代日本七夕祭的前身。
七夕装饰物(七夕飾り)
日本现代的七夕(たなばた)与中国稍有不同。它原本也是在阴历七月初七举行庆祝活动,但在明治维新后时间改在了新历的7月7日前后,有的地区会推迟一个月在8月7日前后举行,如著名的仙台七夕祭。在七夕这天,各地都会举行大大小小形式不一的庆祝活动。最普遍也是最著名的要属“短册(たんざく)”了。
短冊(たんざく)指的是人们在七夕节日中写上自己愿望的纸片或木片。寓意学业、写字技艺方面的精进。到了七夕,人们会将写满祝福和愿望的短册装饰在园内的小竹子上。随风飘扬的短册可以说是七夕节一道独特的风景。
除短册以外,还有六种常见的七夕装饰物,它们都有着不同寓意。
紙衣(かみこ/かみころも/かみきぬ):和服折纸。寓意身体健康,同时也有祝福女子缝纫技艺精进之意。
千羽鶴(せんばづる):千纸鹤。寓意家人长命百岁。
巾着(きんちゃく):钱包折纸。寓意财源广进。
投網(とあみ):渔网剪纸。寓意渔业兴隆。
屑篭(くずかご):纸篓剪纸。寓意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善于整理。
吹流し(ふきながし):七夕风幡。寓意女子如织女一般心灵手巧。
现如今,七夕节的繁琐乞巧仪式已经简化,“七夕祭”仿佛成为了日本七夕的代名词。人们将短册等满含寓意的装饰物挂在小竹子上,陪着家人一同到商店街等热闹非凡的地方参加祭典。当然,“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也依旧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因此也有人将七夕等同于“情人节”。
日本三大七夕祭(日本三大七夕祭り)
日本三大七夕祭分别是仙台七夕祭(仙台七夕祭り)、湘南平塚七夕祭(湘南ひらつか七夕まつり)、安城七夕祭(安城七夕まつり)。
仙台七夕祭从江户时代初期伊达政宗时代至今已有约300多年历史,时间是每年8月6日-8月8日。
湘南平塚七夕祭在神奈川县平塚市举行,它也是关东的三大七夕祭之一。祭典从每年7月的第一个周五开始举办,持续三天。
安城七夕祭在爱知县安城市举行。祭典从每年8月的第一个周五开始,持续三天。
今天就到这里啦,
祝大家七夕快乐!
我们下期再见~
图片来自网络
《人民中国》
2017年第8期
每月5日发行
扫一扫,关注人民中国▼
微信ID:peopleschina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