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

作为汽车文化的科普类文章,“车身结构形式”这个关键词肯定是绕不开的,正如我们一直强调“汽车分级”很重要一样,如果撇除这两个分门别类的要素来聊车的话,那么就只能是瞎聊、尬聊,大不了就是文章视频结尾告诉你这台车售价多少多少、值不值得购买云云,老实说,值不值得买这些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真还轮不到你们那些车评人说三道四。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1)

车身结构形式,英文里称为Car Body Styles,或者也可以称为“车身造型”,它用以区分每款汽车的用途、市场地位、时代背景、流行趋势等诸多要素,同时地,汽车制造商只有在决定了某个项目的车身结构形式后,方才有后续出现的机械工程设计、车身造型设计等等工程推进。

目前,因为一体式车架(Unibody)被广泛采用,在同一个车架平台上,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又能衍生出多种车身结构形式,这也让许多车迷车民感到困惑不已,“这辆轿车怎么会跟那台SUV是同一个底盘呢?”

三厢四门轿车:Sedan或者Saloon

Sedan这个名字最早起源于法国,是一种轿子的名字;到了马车时代,它被应用在一种豪华马车的形制上,这种马车的特点是连马夫的位置也有门有遮挡结构,而且与后排乘客之间有间隔,于是这种全封闭式的马车后来就成为封闭式轿车的专属名词。到了1912年,Sedan这个单词再次出现,是被使用在一款美国Studebaker(史蒂贝克)的广告上,但此车是一款四座位开篷车,之后才慢慢被其他美系厂商接纳为三厢四门轿车的专用名词。这也导致了美国市场上比较喜欢用Sedan这个名字。这种前后排均有车顶遮挡结构的车型,在英国一般多用Saloon或者Brougham来称呼,而法国则称为Berline,意大利叫Berlin,德国人叫Limousine,这些命名方式在早年的欧洲车中很常见。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2)

今天很多人会对开篷车感觉很稀奇,但其实,轿车从被发明起的原始形态就是没有车顶的,而且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硬顶轿车虽然已经出现,但并非主流。欧洲第一款以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轿车,雪铁龙Type A。

但这里需要知道的是,汽车的原始状态都是没有固定式车顶的开篷车,给汽车装上个硬质化车顶作为选项则是1920年代之后、汽车开始作为普遍私家车化之后的事情,当时的汽车生产工艺是钢结构非承载式车架(Ladder Frame),再在上面用木头制作一个框、外面铺铁皮、内部用真皮木板装饰的制作工艺下(全钢结构车体要到1919年之后才出现),加个又重又吵的硬顶,别人还看不到“拥有汽车”的我,何苦呢?所以,Sedan这种造型依然走过了从开蓬向硬顶进化、汽车动力系统安放位置和驱动形式的改进、从有前后隔断到没有等等一系列的演化至今,才有了“轿车”必须要有四扇车门、两排座位、乘坐4至6个人等等常识性认知。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3)

双门轿车和双门轿跑车之争:Coupe

今天看来,这个争执似乎有点儿多余,因为绝大部分汽车制造商连自己都不会刻意区别两者,更别说普通的消费者了。

其实双门轿车和双门轿跑车之间的分野还是很明显了,例如比较常见的宝马3系,它的双门版型号一般都会将之成为双门轿车,这个跟3系的起源不无关系,最早的三系是源自“02系”,而它是“New Class”即后来5系的缩短轴距双门版本,所以宝马会将之成为双门轿车。Mercedes则不然,以C-Class底盘打造的E-Coupe是用来接替CLK-Class的,而CLK在自家的车型细分是属于入门级双门轿跑车,与CL-Class形成高低搭配,所以E-Coupe的定义当然是要跟大哥相同的轿跑车。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是所有的双门轿车都能叫Coupe。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4)

宝马3系的起源是1966年的“02系”,它是New Class的双门版本,所以,3系双门型号应该被称为双门轿车,而不是Coupe轿跑车。

Coupe这种车体造型的历史不能不知:

Coupe这个词来自法语的Coupé ,而Coupé的名称又来自一种名叫Coupé de Ville的造型,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只有乘客有顶棚遮挡,驾驶员则是露天地驾驶车辆的,这种造型在法系车里很常见,但到了1939年后已经不再有车厂采用,但它的词根则被保留了下来,作为一种双门双座或者双门2 2布局车型的专用名词在二战后的五十年代才被广泛采用。在意大利语中,Coupe这种车体造型名叫Berlinetta,泛指所有硬顶结构的跑车、轿跑车,例如法拉利便会将所有硬顶的车型成为Berlinetta,GTB的B就是这个意思。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5)

这1908年推出的Thomas 4/20 PS就是一辆典型的Coupé de Ville车型,二战后,Coupé这个词才被用来特指双门双座或2 2的运动型轿车。

Coupe车型分类里,因为RS7等在国内开售,近年车迷圈或者抖音上有一个被神化了的名字,叫“四门轿跑车”的形态,但确切地说,这种造型至今仍未得到国际上的一致认可将之作为一种车身结构分类。

四门轿跑车最早出现于1958年的Rover P5B上首次以此名称出现,接着是1988年日产推出的Cefiro(A31)同样在媒体宣传资料上被冠以四门轿跑车的车体属性。之后,才轮到了2004年再次以这个概念出现的CLS-Class,Panamera、A7、KIA Stinger、DS4、Aston Martin的Rapide等等,但因为车体结构不变、只是从外观上被关于“四门Coupe”,所以,才有了不被认可一说。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6)

这是首款被冠以“四门Coupe”的车型,1958年由路华推出的P5B。

加长型轿车:Limousine

这个名字在英语和德语之间是有区别的,英语的Limousine是指那种加长型的豪华轿车,一般用于接待和租车使用,尤其在美国最为常见;而德国对于Limousine的理解是三厢四门轿车,如果像美国那种加长车型,德国将之称为Pullmanwagen。这类车大多是通过定制化、限量型或后期改装实现的,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太遥远且不实用,所以目前除了出租用途外,最常见于国家元首级别座驾。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7)

福特林肯Town Car加长版“柠檬”,在美国街头、尤其是拉斯维加斯一带很常见,主要用于商业接待和出租,曾经的座上客可以告知,其实这种车的乘坐感并不好,感觉坐在一条市政水管里。

前硬顶后软蓬分隔的轿车:Landaulet

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车身结构形式,前排乘客是一个硬顶结构,后排则是一个独立打开的软蓬,而且前后排座椅之间通常都有分隔,这种车就叫Landaulet 。这种结构同样在马车时代便已出现,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汽车租赁业的兴起,它又常见于出租车上,到了1930年代,这种造型已经基本从民用市场消失,晋升为国家元首们的礼宾车或者检阅车的专用造型,尤其在二战后,包括教皇的Mercedes专车、法国元首使用的标致607等等。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8)

2000年由Heuliez车身制造公司在标致607基础上制作的Paladine就是一款Landaulet车型,内饰由爱马仕负责制作,2004年换上小改款车头设计,2007年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就职典礼上使用过。

两厢五门或三门轿车:Hatchback

根据历史传统,汽车上但凡能打开的且有玻璃封闭结构的盖子,才能被称为“门”,所以,但凡能被称为揭背的车型,其第五(三)扇门上一定是要有通透式玻璃结构的,这个非常容易理解,国内曾几何时对于这种“有前冇后、打死罢就”的揭背车型非常抗拒,以至于2000年代初刚进入“私家车井喷时代”那会儿,国内的几大合资车厂都不敢贸然行事,Sail赛欧改出个四门版、Fit飞度先出四门后才敢出五门、五门的高尔夫销量远不及四门的Bora宝来。

全球第一款量产型的揭背轿车是1938年推出的雪铁龙Traction Avant 11 CV Commerciale。依然还是这台雪铁龙,它在汽车工业历史上太多的第一次了,以至于很多文化类的文章都有它出场被回顾的机会。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9)

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揭背车同样是由首款前驱车、首款一体式车架的车型雪铁龙Traction Avant缔造。

斜背轿车:Fastback

最近因为有些车厂推出了一种名叫四门Coupe的造型,一下子在众多的媒体报道文章里便混乱地出现Fastback、Liftback、Shooting Brake等等一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后缀。这些都是车身结构形式的表述,但它们几者之间看似相近,但决不能混为一谈。

Fastback,直译名字叫快背。它最早的起源是1930年开始研究水滴形开始,并在1954年由美国人正式发明了这个专用词。说白了,Fastback就是一种从车顶后部通过一条倾斜且连贯的线条,一直延伸到车尾箱顶部的设计。但Fastback依然有轿车传统的独立行李舱盖,盖子上当然就是没有玻璃了。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10)

1974年的雪铁龙CX所采用的车身线条设计就是Fastback。

Liftback如果从外观视觉上很容易跟Fastback混淆,但只要打开行李舱盖就会发现两者在定义上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一种介乎于Sedan和Hatchback之间的结构,即同样是三门或者五门揭背,但这扇门较为倾斜,跟揭背车相类似,尾门铰链安装在车顶后部,揭开后是一个承载空间,也就是说,Liftback后面打开的是一扇行李舱门,而不是盖。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11)

Liftback这个词和造型由1973年的丰田Celica首先使用,早年很多此类设计都只是使用在双门跑车上,但到了90年代后,越来越多四门轿车使用这种设计,例如马自达626、欧宝Vectra、Seat Toledo,至于国内最早出现的则是使用了Seat车体设计的奇瑞。

Shooting Brake这种造型的中文译名叫“猎装版”,但问题是目前国内被叫开的猎装版车型都是那种“名不正言不顺”的五门揭背型号,因为产生这种车体造型的文化起源在中国是没有的。

Shooting Brake的名字最早诞生于英国,英国的渔猎者们在一辆马车上撑起枪架和弹药储存位置,用以集体打猎时乘坐。以汽车时代的定义其实不难理解,就是可以在尾箱的纵深方向放置一支步枪为标准,而出去打猎这种事也从一群人变成了一两个人的玩意,所以Shooting Brake的车型指的基本都是那些两个人的跑车为主,如果多一排位置的那个就叫旅行车了。

Shooting Brake造型的汽车最早出现在1900年代初,在30年代曾与旅行车共用名字,但后来五门旅行车自己分出了一个Estate的名字后,Shooting Brake就专指了双门跑车或者双门轿跑车的旅行车版本。至于那些五门型号,将斜背稍稍倾斜一点又冠以“Shooting Brake”的做法,始于2012年的CLS(X218),而且选在了中国作首发,由此可见,又是一桩欺负你中国没有汽车文化、只认有品牌就说什么是什么的个案。在国际上,四门Shooting Brake和四门Coupe一样,并不被汽车工业界认可为一个独立车体造型,纯粹商业炒作罢了。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12)

二战后最知名的Shooting Brake车型莫过于1965年由Aston Martin委托一家名叫Harold Radford车身制作公司为其打造的DB5 Shooting Brake车型了,此车仅生产了12辆,如今叫价接近200万美元。

四门或五门无B柱结构:Hardtop

最近,国内很多车迷对于无门框式车门表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当中不乏“唯美”、“个性”等等褒扬字句。先撇除当中某些公关公司的操作,回归到这种无门框式车门的起源,不难发现,它其实只是Hardtop车体结构的副产品而已,并非什么标新立异的发明创造。

Hardtop直接翻译名字应该“硬顶式车身结构”,它可以是双门或者四门,但很少会出现五门揭背,因为车顶的硬度不足以再负荷一个尾门了。硬顶式车身结构最早诞生于1916年,车顶棚全靠A柱和C柱支撑,缺少的B柱是为了营造打开车窗后更开扬的效果,因此也随之诞生了无门框式车门结构与之配合使用,而强大的顶棚必须充当翻滚时的保护作用,所以这种车架设计时必须用到很强大的支撑结构,这也导致了车体重量大幅攀升和重心上移的各种问题,到了1973年,美国的车辆安全标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车顶强度要求,绝大部分的Hardtop结构均不符合标准之下,到了1978年之后,四门的Hardtop车型陆续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剩下的,几乎全部是车架结构跟四门轿车有着很大区别的双门跑车或者Coupe型号,而工程处理手法大多也是通过加大C柱倾斜度来获得更强的车顶支撑力。而无伤大雅的无门框式车门被一些车型保留了下来,但从历史发展来看,这类车门的设计略显多余。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13)

这就是Hardtop四门轿车,B柱仅用作支撑后门,对车顶的结构刚性没有帮助,在五六七十年代非常流行,目前只有少部分双门轿跑车会采用这种设计。

旅行车:Station Wagon

旅行车在英国名叫Estate、美国叫Wagon、法国叫Break或者Familiale、德国叫Kombi。

第一辆旅行车诞生于1914年,由一家不知名的车身制作公司在福特T型车底盘上使用木料制作而成,这也是为什么在二战后,美国出现过这么多以木板木纹为装饰的旅行车设计的原因了。后来在1922年才正式进入全金属车身时代,第一款全钢车身的量产型旅行车是1935年由雪佛兰推出的Suburban,而欧洲最早推出旅行车造型的同样是雪铁龙的Traction Avant Familiale车型,不过当时它的用途以多载人为目的而非为了运货。而欧洲最早开始引入美式旅行车概念的车型则要到了1955年,由东德的汽车制造商Wartburg推出311/9才算是开端,到了广受欢迎则要到1970年代之后。所以从历史发展上看,旅行车的起源在美国、流行于欧洲倒是说得过去的,因为很多车型中,旅行车的销量超过轿车并不罕见。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14)

法国人对于Familiale车型的理解更像今天的Minivan,以载人为主要目的而非载货,而Estate则是在美国式的Station Wagon传入欧洲后才出现。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15)

可能很多车迷对Wartburg 311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到宝马原来的艾森纳赫工厂应该就恍然了,它于1955年推出,311/9就是欧洲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旅行车。

如何区分三种开篷车?

这个话题在我们的【跑车誌】公众号就曾经做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说起源了,直接介绍怎么区分吧:

Roadster就是没有软蓬结构、或者可以将这个软蓬拆掉、或者软蓬收起后车体上看不见的就叫Roadster。

Cabriolet一般是指双门双座位的开蓬车,但开蓬后、软蓬依然能在车体上被看到外露的结构。

Convertible一般是指四座位开篷车,一般就是双门轿车的开蓬型号,软蓬或硬顶可露可不露。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16)

开蓬后不见了蓬的双门跑车,叫Roadster。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17)

虽然近年保时捷911开蓬版的软蓬已经有了收纳、不碍眼,但过去的911 Cabriolet都是能见到软蓬的,名字就这么继续用吧;因为他们家开蓬不见蓬的型号叫Speedster。

标致雪铁龙效果图(这些车身结构都弄清楚了吗)(18)

无论打开的是软蓬还是硬顶,四座位开蓬轿车的正确结构名称都是Convertible。

所以吧,不是所有的开篷车都是“开蓬跑车”,轿车也是可以开蓬的,开蓬的更加不等同于跑车。

目前较为主流的乘用轿车形式基本就介绍完了,本文并没有翻开SUV、CUV这些造型的说明,因为SUV我们会将之视为一辆升高了的五门揭背轿车看待,加上从9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变成了一个较为系统性的分支,或者以后有机会再单独开篇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