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中有什么心理学内容(残酷的不是碎尸凶手)

在21世纪到来之后的20年里,随着电话的普及,网络的覆盖,到如今发展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通讯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人性”化。交通也是一样,在这20年间,小汽车开进千家万户,火车也逐渐从普通列车发展到了动车组,然后到现在有了高铁,飞机场越来越多,航班越来越频繁。通讯和交通是连接人与人关系的重要途径,多样的通讯方式为相隔两地的人传递更为立体的信息,方便的交通将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拉得更近。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人们理想的泡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发生质的变化,现如今的高科技视频技术,还不如古人的“千里共婵娟”来的能够触及心灵。

古人的寂寞和孤独来自于物理上的距离和信息上的障碍,而现代人的情感疏离,则逐渐的演变为,当我们通过各种文明进程拉近了物理距离,消除了信息障碍之后,仍然要面对无法触及的心灵,而感受到的,那份扎根于人性深处的“孤独”,这种“孤独”要远远大于古人物理上无法触碰的寂寞。在文明的进程中,看似在帮助我们当下生活的技术革新,其实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节奏和思维,当技术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时,也许我们看到的不是我们内心所渴求的“真相”,而是更为残酷的人性现实。而在这份现实之下,又演变出了新的无法触碰的情感代沟。

白日焰火中有什么心理学内容(残酷的不是碎尸凶手)(1)

在2014年国内上映了一部名叫《白日焰火》的悬疑爱情片,这部影片因为斩获了64届柏林电影节上的金熊奖和银熊奖而名声大噪。影片由刁亦男执导,由廖凡和桂纶镁主演。两位主演用精湛的演技,在大银幕上,演绎出那份富有年代感的刻骨孤独。为了找寻现代文明下的颓废和荒芜,刁亦男把故事的背景选择在富有工业感和温差极的东北城市哈尔滨,而故事的两个主要段落,也被导演恰到好处地安排在充满躁动的酷夏,和隐晦生冷的寒冬。

桂纶镁在影片中饰演一位冷艳神秘的北方女孩吴志贞,然而她特有的口音,冷漠的表情显然和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而正因为这份特有的美和冷的结合,使得导演轻而易举的在银幕上呈现出了一个让人无限向往,却又充满未知的神秘意象。吴志贞在银幕上的形象,就像人性深处的情爱欲念,我们为之深深地沉迷,却又无法精准的感受和具象的表达。这种美,是导演为银幕找寻的一条无法逼近,又一直存在的地平线。

白日焰火中有什么心理学内容(残酷的不是碎尸凶手)(2)

影片的另外一位主角,是由廖凡饰演的警察张自力,这位刚刚跨入而立之年的男人,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均一塌糊涂。哈尔滨这座城市特有的工业荒废气息,映衬着胡子邋遢潦倒颓废的张自力,进而从张自力的视角出发,游走在这座城市之中,遍布在张自力周遭的,是一个个更为冷漠的面孔,淹没在更为冷漠的人群。

有影评人说,这部影片里的群众演员演技过于生涩,而作为导演的刁亦男,却刻意的放纵了这种现象。群众演员们人浮于事的职业态度,恰到好处的找到了张自力视角下的人生百态。而这种氛围下,导演将一个个暴力场景,用一种近似于“看客”的视角呈现在大银幕上。透过银幕,真正让观众内心产生悸动的,并不是影片中直观的断指残臂,而是一幕幕人间悲剧之外,人们冷漠的眼神,以及近乎于没有受到任何情感触动的表情。

白日焰火中有什么心理学内容(残酷的不是碎尸凶手)(3)

人群的冷漠,妻子的背离,战友的事故,煎熬着张自力灵魂深处无法宁息的欲望躁动。躁动的灵魂和孤独的处境,让张自力在清醒中颓废,在醉酒时荒唐。而当导演将这一切嵌入到哈尔滨这座颓废的工业城市时,银幕上呈现出了一份特有的荒芜气息,而这份气息又幻化出了能够侵入灵魂的孤独感。导演巧妙地截取了张自力在1999年和2004年两个人生片段,导演利用这种时空的顺延、变换和对立,在银幕上找到了人性深处对孤独所特有的恐惧与无奈。

导演通过碎尸案,巧妙的将银幕中人物因为时间和世故而断裂的人生进行一次残忍的修复,然后彻底的将爱恨情仇用一场“白日焰火”的荒谬景象碾碎在银幕中。这种银幕上的割裂和再造,是导演对电影语言纯熟而巧妙的运用,而银幕上的每个人,在这种宁静又突然的撕扯中,被呈现得尤为孤独和无奈。如“白日焰火”夜总会失踪了丈夫的老板娘,如因为痴恋吴志贞而甘当活死人的梁志军(由王学兵饰演),如看到五年前名片,人生宛如一梦的暴发户赵建平,如外表看似温婉,内心极其猥琐的干洗店老板荣荣(性别:男,由王景春饰演)。

白日焰火中有什么心理学内容(残酷的不是碎尸凶手)(4)

悬疑氛围中的碎尸案真相,在银幕上渐渐的演变为一场关于人性的拷问,在对错、善恶、爱恨的焦灼中,在冷漠、荒芜、躁动的环境里。观众跟随着张自力的视角,沿着碎尸案的线索,进入了比碎尸案更为残酷的人性现实,当人们被吴志贞的美所深深迷恋和吸引的同时,陷入的不仅仅是生死危机的境地,更是人性沦丧的抉择。一时间,银幕前的观众也被廖凡精湛的演技深深的代入到了张自力的角色,也成了被吴志贞的冷艳绝美诱捕的对象。

这种对美好勇往直前的向往,和那种在欲望中迷茫自失的境遇形成了极具张力的戏剧化冲突。而这份冲突之下,是导演对于一份回忆,和一段人生中的旧时光深深的情节。在向观众展现这起离奇碎尸案时,导演在银幕上展现了富有年代感的景象,如影片开始时,隧道中满载士兵,唱着时代歌曲的军车,如张自力和妻子在宾馆中玩纸牌时房顶上的壁扇,如张自力同事牺牲时,发廊屋里暧昧灯光中的胖女人,如调查梁志军时,斑驳澡堂中的浮生百态。

白日焰火中有什么心理学内容(残酷的不是碎尸凶手)(5)

在表现这些充满写实感的场景时,导演始终让银幕中的画面保持一种冷漠感,仿佛他对这一切没有任何多余的情感关怀,也许这就是电影作者,对于一个年代的感同身受。而这种画面的冷漠感,映衬着颓废城市,颓废的城市中,又翻滚着躁动的无处安放的灵魂,这一切也让银幕前的观众,沉侵在一场关于“孤独”的盛宴中。冷漠的世界,颓废的城市,躁动的内心,通过一起起连环杀人碎尸案交相呼应,解构织链。

而桂纶镁标志性的清纯美感,在这部影片中被导演演化成冷艳下的残忍,从梁志军到“白日焰火”的老板,进而到张自力,以及过程中被碎尸的追求吴志贞的矿工,甚至在调查碎尸连环案时牺牲的警察,他们都被因吴志贞的美艳诱惑而形成的致命漩涡裹挟其中。进而导演在银幕上开始对杀人碎尸案的答疑解惑,被一个个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场景,深化为对人性孤独宿命的探索,无论是躁动的张自力,还是外表冷艳的吴志贞,亦或是甘愿活成了活死人的梁志军,甚至那个拍着脑袋瓜感慨自己昨天还赢了10万块,却被一件遗忘在皮大衣中的名片拉回五年前的暴发户。无不彰显着时光流逝的无情,和人生的乏味枯燥。

白日焰火中有什么心理学内容(残酷的不是碎尸凶手)(6)

在游乐场的摩天轮中,看似浪漫的场景,被“白日焰火”的霓虹灯激化为一场夹带着罪恶的激情。当裹挟着罪恶的真爱顷刻的时释放时,银幕中弥漫着的依然是人性深处不可控的躁动气息,而最终被导演诗意呈现的,是一种竭尽所能而无法释怀的孤独宿命。

白日焰火中有什么心理学内容(残酷的不是碎尸凶手)(7)

影片的结尾,在吴志贞指认犯罪现场的破旧小区,张自力点燃的充满浪漫气息的“白日焰火”演变为一场消防闹剧,无序的救火场景,烂醉的张自力,是依然无法平息的躁动灵魂,是依然无法解脱的孤独宿命。整部影片中,导演通过哈尔滨的冬天、煤堆中的尸块、人性深处的孤独,将银幕前观众感官上的彻骨寒意,层层递进,由肌肤到内心,再顺延到人性深处。最终真正让观众感到残酷的不再是碎尸杀人的凶手和真相,而是那份无法摆脱的人性“孤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