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国标(手语如何演绎古典诗词)

摘要:《中华手语大系(视听版)》更深层的意义,是把文化注入手语中,可使中国手语具有更强的文化表现力;是向听障人群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其共享主流文明,继而可望与主流社会一起创造文明。对待残障人群,要尊重他们,创造各种条件充分激发其潜能,使之成为社会的建设者,甚至能够像本书的编创团队一样,成为文明的创造者。

手语国标(手语如何演绎古典诗词)(1)

华夏时报(chinatimes)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之美,既表现在它的语言美、音韵美,更表现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然而,长久以来,由于沟通障碍的存在,聋人群体却很难通过常规语文教学充分体会到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记者了解,此前曾有一些特殊教育工作者和聋人朋友尝试将唐诗翻译成手语,但是,如何通过手语来真正传达唐诗的美感和韵律?让中国的古诗词可以“灵魂起舞”?

“这确实是个技术难点,此前,国内所有的手语唐诗实质上都是‘翻译’,打个通俗的比方,也就是将唐诗翻译成手语中的‘散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成员郑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很多聋人艺术家在尝试创作真正意义上的手语诗歌,但国内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成果几近空白。

究于此,郑璇的团队一直在探索的路上,旨为让手语诗歌真正成为一种文学。如今,郑璇主编的《中华手语大系(视听版)》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从艺术角度再造原诗

据记者了解,《中华手语大系(视听版)》共三册,分别为《手语说汉字》《手语读论语》《手语诵唐诗》,各册按主题分类排列,并附有二维码。每个汉字、每个句子、每首唐诗均附有对应的视频,读者可以直接扫码进入视频版块自行观看。

手语国标(手语如何演绎古典诗词)(2)

其中,第一部的《手语说汉字》共分数字、自然、生物、身体、人伦、器物、性状、动作等8篇,合计76字。这些字,都是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今日仍极为常用,且具备很强构词能力的基本字。先结合甲骨文字形讲字理,再解说字形演变明字义,配上手语打法教国家通用手语词汇,最后再复习巩固相关词语。不仅是讲字,也是在讲语言、讲文化、教手语,一举多得,引人入胜。

第二部《手语读论语》,10篇97句,均为从杨伯峻、杨逢彬等知名专家的著作中选出的《论语》经典名句。每句配上国家通用手语示范视频,正面、半侧面交替播放,以便学习。字幕中不仅有现代汉语译文,也列出了中国手语的书面转写形式,便于读者同时学习汉语与手语。

第三部《手语诵唐诗》,16篇55首,皆是脍炙人口、贴近生活的名篇,且形象生动、短小精悍,易于用手语展示。每首诗先呈现原文,然后“以诗译诗”,翻译为现代汉语,以手语诵读,力求让读者感受到中国手语及古今汉语的格调、韵律、节奏之美,体验到不同语言外在形式的差异和内在意蕴的统一。每首唐诗的现代翻译和手语诵读,都可以视为再创作。甚至,部分唐诗,作者利用手语的韵律、韵脚、停顿等做成“手语诗歌”,这种独有风味的手语诗歌与常规诵读并置,更多了几分情致。

诗歌翻译不易,有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而言,诗歌甚至是不可翻译的,那么,郑璇团队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的理念是‘以诗译诗’。一首唐诗,翻译成手语之后,变成一首‘手语诗歌’。手语也可以‘押韵’。”郑璇边比划着手语边解释,“手语包括四个要素:手形、位置、方向、运动。这其中任一个要素的重复都可以做到‘押韵’,押的是手语韵。比如,《静夜思》全诗四句,第一句末尾手势方向是在右上方打出(明月光),第二句的末尾手势是在左下方打出(地上霜),第三句又回到右上方(望明月),第四句再回到左下方(思故乡)。这样就是用方向来押韵:右上——左下——右上——左下。又比如《江雪》这首诗,四句手语的最后一个动作,我们都用了同样一个‘5手形’,这就是手形去押韵。”郑璇告诉记者,她曾学过多年舞蹈,并且多次编创过手语歌,所以能够很好地把手语和艺术结合起来。

据记者了解,“以诗译诗”是从艺术角度对原诗的再创造,运用手语本身的手形、位置、方向、运动等诸要素,结合韵律、节奏、停顿等,展现手语本身的形式之美。

《寻隐者不遇》中,郑璇尝试以单个“5手形”及其变体形式的组合串起了全诗。《凉州词》中,郑璇和团队成员一起将原诗的结构打散、重组,运用蒙太奇式交替闪回的拼接手法进行电影式的编排。拍摄完毕,意犹未尽,他们甚至还剪辑了一个手语诗歌MV作为“周边产品”。

“这个MV太美了,我要把它介绍给世界各国不会手语的朋友,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手语这么美丽,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么有魅力。”来自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刘丽容教授欣喜地说。

残健人士携手合作

郑璇告诉记者,对于55首唐诗,他们除了创作利用手语本身的手形、方向、位置等要素形成特定韵律、营造特别效果的“手语诗歌版”,还开发了相对较贴合原始文本的“常规诵读版”。“常规诵读版”降低难度,力求平实,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将唐诗文本译为中国手语,主要供特殊教育教师课堂教学参考,也便于国家通用手语初学者、手语翻译从业者练习手语技能。

《中华手语大系(视听版)》缘何将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需求也纳入考虑?据记者了解,郑璇本人就是一名在特殊教育战线上奋斗多年的聋人教师。她在2岁半时因故失聪,然而,得益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她有幸成为“随班就读”模式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她在武汉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师从复旦大学的龚群虎教授攻读博士,是我国首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的听障人。同时,她曾赴美担任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孔子课堂的教师,出访过挪威和日本。她喜爱阅读,喜爱创作,喜爱舞蹈,跳《千手观音》,跳《踏歌》,跳《孔雀飞来》。她能够熟练使用汉语、英语、中国手语和美国手语,在聋人和健听两个群体、中国和外国多边学界无碍交流。她创立了“汉语—手语—沟通技能”的聋教育三位课程体系,主编的《手语基础教程》广被业界选用,加印达8次,创国内手语教材销量记录。她热心聋人公益事业,国内听障人士的社会活动,几乎都可发现她的身影。

记者同时了解到,这套大系由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合力完成。一方面,南京市聋人学校作为本书的主编单位之一,给本书的出版提供了鼎力支持,另一方面,本书大部分参与者都是听障人士。大系的另一位主编正是大众熟知的邰丽华女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千手观音》的领舞,精缩舞剧《化蝶》的主演。出镜的模特是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听障艺术家,插图出自听障画家、听障摄影师之手,朗读配音由达到普通话一级甲等水准的听障口语者完成,手语指导大部分是手语经验丰富的聋人朋友,视频的拍摄和剪辑亦均由聋人创业团队独立承担。

这些听障人士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享有者,同样是中华文明的贡献者。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称,《中华手语大系(视听版)》更深层的意义,是把文化注入手语中,可使中国手语具有更强的文化表现力;是向听障人群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其共享主流文明,继而可望与主流社会一起创造文明。对待残障人群,不能仅仅是不歧视,仅仅是使其得到社会的照顾救济,更要尊重他们,创造各种条件充分激发其潜能,使之成为社会的建设者,甚至能够像本书的编创团队一样,成为文明的创造者。

如何对待残障人群,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残障人群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据记者了解,作为国家语委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成员,李宇明曾于2018年参与了《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的审定工作;2020年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的审定工作……2021年两会期间,他通过屏幕看着邰丽华等聋人代表用手语“唱”国歌,这一幕令他心潮澎湃。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