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心理疏导(为孩子撑起心理健康的保护伞)

来源:教师报2020年12月30日,作者:申 燕,原标题:《为孩子撑起心理健康的保护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探析》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及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还有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幼儿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幼儿容易因为难过、失望、嫉妒、愤怒、恐惧或不被尊重时做出有害的、厌烦的无意识的行为和决定。当幼儿教师或家长没有发现或不知如何帮助幼儿疏导这些负面情绪,以致负面情绪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幼儿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小学儿童心理疏导(为孩子撑起心理健康的保护伞)(1)

  一、国内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纵观国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以下两个方面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其一,要努力建立早期儿童心理健康系统,包括将幼儿心理健康服务纳入现有的幼儿教育系统;其二,美国俄亥俄州跨机构早期干预委员会成立了一个幼儿/家庭心理健康委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早期干预,并促进跨学科的合作服务、教学和研究,为有幼儿的家庭服务,这对于我国幼儿园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就国内的研究现状而言,早在1985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陈家麟、骆伯巍撰写的《5-7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对851名5-7岁幼儿的心理健

  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有18.33%幼儿身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吕文静于2010年撰写的《浅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出:“最近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3.9%。另据某地区对当地5000名4~6岁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9.7%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4%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9%的幼儿忧虑、紧张。”2019年侯徐旭、范君乐、马锐撰文《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对乌鲁木齐市的各个区、县的幼儿园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研究结果显示,854名学龄前儿童CBCL问卷调查结果中,共发现102名儿童存在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94%(102/854),检测出存在行为问题的102名儿童中有41名男童8.52%(41/481),有61名女童16.35%(61/373)。

  尽管各项数据都显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需关注和进行专业干预,但是幼儿园教师一般都没有经过非常专业的心理学方面的指导,虽然他们在学校学习过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但是没有系统地、完整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是没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目前,也没有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相应规范管理和培训,而幼儿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完善相应的心理教育机构、机制等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幼儿教师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性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对于五大领域里的健康领域理解是不够全面。认为健康领域主要是身体健康、体育锻炼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因缺少专业知识的支撑而不能完全观察与辨析,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疏导也是较少的。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知而不行、先行后知等情况,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则提出更高的考验。

  三、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待于提高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有关的抽样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者约占20.8%。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NEA)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或严重忧郁,或极度偏见,或凶恶而不能容人,或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而现今的幼儿园教师每个月都有大量的资料需要填写,如教案、周计划表、幼儿教育随笔、幼儿个案分析、幼儿成长档案手册以及需要上交给各级部门的各类资料;要承担如“法官”、“导演”、“妈妈”、“老师”等各种各样的角色;还要面对各级各类的检查与验收,经常处于身心疲惫的工作状态。如果幼儿园没有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师德师风的培训、心灵鸡汤的慰藉,在如此“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教师在与幼儿的相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动作或语言可能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

  四、家长潜移默化造成的问题

  每一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一位家长的学历、阅历、性格更是千差万别,虽然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可是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有时可能简单粗暴,甚至会发生暴力行为。而幼儿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在耳濡目染之中会形成不好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大,有的孩子会变得忧郁、性格孤僻、性情粗暴、行为野蛮。他们当中的少数人还可能从不守纪律、不听劝告发展到违法乱纪。

  五、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缺失

  目前“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路径研究存在针对性、实践性不强,经验层面的论述较多,但系统化的实践与梳理较少等问题。多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计划中没有单独的一节活动是心理健康内容,幼儿园教师还只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在开展五大领域的活动中,在教案中的三个目标:知识、技能、情感目标中的情感目标中涉及或者在健康领域活动中进行极少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在教学计划中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园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安排进每周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认知情感,疏导悲伤、妒忌、紧张、胆怯、自卑、焦虑等消极情感;帮助幼儿获得如何结交新朋友、如何维系友谊等人际关系教育;帮助幼儿进行环境适应、学习困难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此类活动与探索,可以对幼儿多进行正强化与积极干预,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被关注、被安慰、可靠的情感,获取在逆境中前进的勇气,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游戏的融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每周开展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而要与幼儿园各个教学环节,如在一日活动、主题教育、区域活动、游戏等相融合,也不能只限于某一种方法或某一种形式,需要立足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和园本化的特点,分层分类地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