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命题说话30篇范文通用版(普通话命题说话范文3篇)

范文一:家乡的风俗

我的家乡是陇南,说起家乡的风俗,我想最有趣的、最值得说的,就是举办婚礼了吧。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男女双方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在举行婚礼前,双方的父母忙前忙后,发喜帖、办嫁妆等等。买来的嫁妆先放在女方家里,到了新娘出嫁的那一天才一起送到男方家里。

最热闹的还是举办婚礼的那天。那天的一大早,新娘便在自家梳妆打扮,等待新郎的到来。新郎到来以后,新郎、新娘一起走出女方的家门时,新娘用手捂住脸轻声哭泣,表示对娘家的留恋,而女方家和新娘同辈的,年龄小的男子就轻拉着新娘,表示舍不得姐姐出嫁离开家,而新娘必须给男子红包,以表示吉利。新娘出门时用雨伞或头巾把脸遮住,当接新娘的队伍开始走时,女方家里人就开始放鞭炮。另外,新娘还要带去几位年轻的女子,表示陪嫁。

男方去接新娘回家时,一般来说都不超过中午十二点钟。如果在同一条街上,有两户人家娶媳妇,谁先娶回来,就意味着谁先得孙子,先发财。所以娶新娘,娶得越早越好,如果新娘去新郎家的路上要过桥,新娘必须往水里抛几枚硬币。新娘到男方家后,新房里的蚊帐是由男方的舅母或婶婶帮挂的,一边挂一边说一些吉利的话,男方的父母给挂蚊帐的人一个红包。

在喝喜酒的时候,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因为他们可以得到一个对于他们来说是数目不小的红包。

家乡的风俗除了举办婚礼以外,其他的像三月三、端午节等。也非常有趣,有机会再给你们介绍。

普通话命题说话30篇范文通用版(普通话命题说话范文3篇)(1)

范文二:我家的春节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我觉得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佳节,它标志着农历旧的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即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

在我的家乡,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贴对联,包饺子。除此之外,人们还要杀鸡杀猪用来拜神或祭祖祖先。拜神或祭祖祖先时,还哺哺祈祷,求上天保佑,说完了求保佑的话,还要放鞭炮,人们是想借鞭炮的响声来驱除妖魔鬼怪,带来福音。

接下来就是准备年夜饭,除夕团圆之夜是中国人难解的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一般都是围在电视机旁一边聊天儿玩耍,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可是人们的心里面却在默默地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

每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总会闭起眼睛静静地许愿,有时也会给自己定下新年的奋斗目标,有时我的心里会有一种遗憾的感觉,感慨时光过去得如此匆匆,而自己往年的愿望还没达成。尽管如此,经过岁月的洗礼,我已长大成熟,学会了勇敢地面对现实的一切,乐观地接受新的一年的挑战。我喜欢过年,因为过一个年不仅能带给我新年的快乐,还能让我不断长大,让我不断成熟。

普通话命题说话30篇范文通用版(普通话命题说话范文3篇)(2)

范文三:中秋节的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也称仲秋,又叫作“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古时候,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吃团圆月饼。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迎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

[关联命题]童年的记忆、难忘的旅行、我的假日生活、我喜欢的节日、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等。

应试小贴士:风俗往往和一个地方的风土民情紧密联系,介绍不同地方人们特有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建筑特色等,可以介绍某个节日中的传统习俗。

普通话命题说话30篇范文通用版(普通话命题说话范文3篇)(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