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个人历史资料(赵青讲述赵丹故事)

来源 // 江海晚报 2021-02-26

赵丹个人历史资料(赵青讲述赵丹故事)(1)

赵丹个人历史资料(赵青讲述赵丹故事)(2)

赵丹个人历史资料(赵青讲述赵丹故事)(3)

从南通城里走出来的人民艺术家赵丹,是中国电影史上独树一帜的演员,他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一个高峰。牛年伊始,85岁的赵丹长女、舞蹈家赵青娓娓道来爹爹鲜为人知的南通故事,深情解密赵丹隐秘的感情世界——

□口述人:赵丹长女、舞蹈艺术家赵青

□记录者:江海晚报记者宋捷 朱晖斌 南通广播电视台记者俞挺

“我爹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念叨着他挚爱的艺术,梦想在银幕上倾情演绎他崇拜的几位人物。”

【口述实录】

不知不觉,爹爹离开我们已经40年了。我永远忘不了爹爹生命的最后乐章。

那是1980年秋后的一个下午,我从中国歌剧舞剧院排练场赶到北京医院210病房,见到宗英妈妈拿着一个笔记本在那里等着我。笔记本上记着爹爹的遗言:宗英,你辛苦了。我们夫妻关系是和睦的,家庭子女是快乐的……人活着或者死了,都不要给别人增添忧愁。艺术家在任何时候要给人以美、以真、以幸福……不开追悼会,不要奏哀乐,我喜欢贝多芬,喜欢柴可夫斯基。

这份遗言是我爹爹生命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奏了这光辉的乐章。他在病榻上从不提自己的病情,总是强作欢颜,以减少前来探望者的担忧。

10月9日晚上,爹爹一直敬重的阳翰笙伯伯来到病房时,爹爹已不能说话。他挣扎着用左手艰难写出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翰老保重——为我们大伙。”直到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候,爹爹心里还是想着别人。

第二天清晨,新华社播出一则消息:我国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赵丹同志因患癌症,于今日凌晨2时4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

几天后,中国文联和国家文化部在京隆重举行悼念人民艺术家赵丹大会,文艺界、电影界千余人出席。

【采访手记】

在启动这组“口述历史”系列人物访谈之初,我们在小范围征集人物线索,许多朋友都提到赵丹。在曾担任南通市副市长的朱晋先生牵线搭桥下,我们和赵青及她儿子赵彤取得联系。

赵青是赵丹和叶露茜爱的结晶。赵丹原名赵凤翱,1931年考取上海美专后不久,因为酷爱红色而易名。5年后,他喜得爱女,取名赵青。父女俩名字组合起来便是“丹青”。早年在上海美专学过美术的赵丹擅长丹青自不必说,令人称奇的是,舞蹈家赵青古稀之年拿起画笔,几乎是无师自通地在画布上挥洒她心中的梦想。5年前,赵丹诞辰百年之际,“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绘画联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首都艺术圈里一时传为佳话。

从上世纪30年代起,赵丹在中国戏剧、电影艺术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把自身的演艺才华施展得淋漓尽致。他先后出演并执导了50余部戏剧和近40部作品,塑造了上百个性格不同、色彩迥异的角色。1936年,赵丹主演《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逐步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并开始有意识地在表演技法上进行探索,被誉为“中国影坛上开放的一朵奇葩”。2005年,在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赵丹获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

10多年来,赵青创作过许多作品,油画里的父亲倾注她对父亲的爱。赵丹对长女赵青的爱是出了名的,赵青小时候,赵丹还让女儿立下“长大了不嫁人”的字据。也只有女儿赵青最懂爹爹的心,深知爹爹有许多未了的心愿,特别想在银幕上扮演周恩来、鲁迅、李白、闻一多、齐白石等角色。2010年,赵丹去世30周年的时候,赵青创作了大型油画《银色的梦》,图中所绘角色,俱是赵丹想演而没能如愿的银幕形象。2015年,在赵丹百年华诞之际,80岁的赵青满怀深情地创作了以父亲曾演绎过的经典人物为主题的画作《屈原——雷电颂》《李时珍》《林则徐》《聂耳》《烈火中永生》等。

“爹爹风流倜傥,得志时上过天堂,失意时下过地狱。他隐秘的感情世界也精彩跌宕,不亚于他出演的电影和戏剧。”

【口述实录】

1962年一个秋夜,爹爹兴致勃勃地来到我家,笑眯眯地从外衣兜里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他刚从照相馆取回的照片。我以为他要做宣传资料用,他却小声说:送人的。

爹爹是个憋不住的人,经不住我的盘问,便向我坦白:我恋爱了,对方是那位南国名伶。

自从我亲娘跟了他人后,爹爹人生道路上受到许多打击,尤其在感情上,留下很深的刀痕。他渴望爱情,宗英妈妈开始给了他这一切。可随着时间的变化,生性好强的她为了自己的事业,下生活,采访写作,很少和爹爹卿卿我我、终日相伴,家变成旅馆一样,两人终年天南地北,逐渐产生隔阂。

爹爹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埋怨:早知道你宗英妈妈这么到处奔波,真不如娶个家庭妇女当老婆,回家有人端茶端水,问寒问暖的。更糟糕的是,爹爹猜忌特别大,常常瞎猜宗英妈妈变心了,但只是查无实据、事出有因而已。

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爹爹带着我和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弟弟赵矛,同去探望在京郊疗养的阿姨。因为我在北京工作,从此以后,我便成了爹爹和阿姨“鱼雁传书”的中继站。

到了冲刺的时候了,爹爹按照我的建议去找周恩来总理。果如爹爹预料的那样,总理不同意我爹离婚。

不久,“文革”爆发。爹爹和阿姨天各一方,一个在上海挨斗入狱,一个在广州剃头受罪。

爹爹临终之际,阿姨与她爱女闻讯赶到北京。她女儿给我打电话说:姐姐,妈妈本想来看阿丹叔叔最后一眼的,但想想还是不进来看了,就在心中永远保留美好的形象吧。

【采访手记】

和常人相比,艺术家往往有更加丰富的感情世界,赵丹也不例外。

赵丹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银幕形象,也在银幕内外留下不少与感情有关的话题。

70多天前,96岁的一代艺术家黄宗英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大半个世纪以来,她左手连着电影,右手牵着文学,在影坛和文坛都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她在荧屏上和生活中扮演过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包括晚年嫁给了文学翻译家冯亦代等,但最广为人知的角色还是赵丹的妻子。

黄宗英曾先后有过4段婚姻,赵丹的风雨人生中也经历过山重水复的感情波折。赵丹和黄宗英两人携手走过的32年,尽管也有风风雨雨,但还是留下了不少佳话。黄宗英生前曾感慨地说过,这辈子最难的角色是“赵丹妻”,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也是嫁给了赵丹。

65岁的人生并不漫长,却跌宕起伏,颇有传奇色彩。现实生活中,赵丹那光鲜而又有一些隐秘的感情世界,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赵丹最初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在杨柳依依的濠河之畔。那一年他才15岁,悄悄喜欢上一位叫白素娟的女生。三元桥畔,柳丝丛中,留下他们爱的足迹。只可惜白素娟红颜薄命,小小年纪就死于肺病。

他的第一次婚姻轰轰烈烈。1936年春,杭州六和塔下,在大律师沈钧儒证婚下,上海滩上6位当红艺术家举办了一场浪漫的集体婚礼。3位新郎中,赵丹和顾而已均来自南通,另一位新郎唐纳的新娘叫蓝苹。

在六和塔拍照时,赵丹的新婚妻子叶露茜已经怀上赵青。后来他们过了4年甜甜蜜蜜的日子。受一本书《盛世才与新新疆》的影响,1940年,25岁的赵丹带着满腔热情去了新疆,却因为排了一部话剧得罪盛世才,被投进大牢,受尽酷刑。直到抗战结束前夕,才被周恩来等营救出狱。彼时,他的爱妻叶露茜以为他已不在人间,改嫁剧作家杜萱。

一句谣传,害得赵丹妻离子散。回到上海,苦闷的他重返影坛。1946年,他与秦怡主演电影《遥远的爱》,两人都是离异单身,导演陈鲤庭想撮合两人“咫尺的爱”,赵丹也喜欢秦怡,但秦怡若干年后在接受《鲁豫有约》时说,我和阿丹只有友情,但没有爱情,他太闹了。

1947年,赵丹在拍摄电影《幸福狂想曲》时,邂逅比他小10岁的女主角黄宗英。一部戏拍完,这位热情而美丽的女子走进赵丹心里。她也爱上了风流倜傥的阿丹,便向丈夫程述尧提出离婚。程述尧追到上海努力想挽回这段婚姻,未果,却意外结识了大明星上官云珠,两人后来结为伉俪。迎娶黄宗英时,赵丹已35岁,种种磨难过后,他终于迎来自己人生中的一个暖春。

赵青说,爹爹是鼎鼎大名的电影明星,长得又帅,人们都以为他拈花惹草,其实不然。尽管时常有不少女影迷痴迷赵丹,有的还情书连篇,但赵丹没有利用自己在电影圈的光环,做过蝇营狗苟的勾当。

“听着熟悉的南通话,吃着麻糕和脆饼等家乡特产,爹爹沉浸在对往事的欢乐回忆之中。”

【口述实录】

1946年,爹爹在新疆蒙难5年出狱后,带我和弟弟苗子回南通老家过春节。

这是我第一次乘轮船,也是首次到南通。春节旅客拥挤,爹爹只买到两张硬席卧铺票,从十六铺码头上船出了吴淞口以后,我看着宽阔的水面非常新鲜,连声高呼:“我看到大海啦!”可是爹爹却告诉我:这是长江,不是大海。

爹爹祖籍山东,出生在扬州,周岁后到南通,在南通生活了15年,度过难忘的青少年时代。南通老城区环城南路长桥附近的西南营36号大院,是他终生难忘的家园。我们一下南通港码头,就奔向那里。

坐了5年牢,爹爹独自带着一儿一女回到故园,欢喜惆怅悲叹交集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好在一大家子过年非常热闹,听着熟悉的南通话,吃着家乡的麻糕脆饼和各色瓜果,爹爹讲起他的童年故事,沉浸在对往事的欢乐回忆之中。他指着正厅告诉我们,小时候就在那里表演《空城计》,自己做戏票,“卖”给长辈们。

他拉着我和弟弟的小手走在环城南路的石头街上,参观我爷爷开办的新新大戏院,告诉我们他曾在那里看过梅兰芳、欧阳予倩、程砚秋、杨小楼的表演。我们去时那里已改放电影了,我大姑就在那里售票。

爹爹又带我们去他当年读过书的崇敬中学,自豪地告诉我和弟弟,当年他曾在这里和顾而已、朱今明、钱千里等几位同学好友组建了小小剧社,由演文明戏正式改为演话剧。

爹爹这一次回家,老家的亲戚朋友都很同情他的遭遇,纷纷给他说媒找对象,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采访手记】

赵丹65岁的人生中,有15年是在南通度过的。他能说一口纯正的南通话,熟悉南通六桥之内的风土人情。濠河水滋润了少年阿丹的美好心灵,也为他的艺术人生提供了许多养分。

1980年10月10日,人民艺术家赵丹因患癌症,告别了这个他深爱的世界。8天以后,家乡的《南通市报》分三次刊发了他的遗作《南通——我的第二故乡》,详细记述了他从出生的第二年开始,在南通度过的15年美好光阴,包括儿时他随父亲参加张謇寿辰喜庆堂会的趣事,他自己第一次正规演出的场景,以及从创办“小小剧社”到走上正规话剧道路的来龙去脉。

20世纪初叶,南通曾被誉为“中国的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张謇先生在办实业、教育和慈善的同时,兴建了一系列文化设施,举办过众多有全国影响的文化活动。1919年,在赵丹四五岁的时候,更俗剧院、伶工学社等开中国戏剧风气之先的场所在南通城里横空出世,春柳社的启蒙和左翼剧联的影响,也使南通的现代戏剧运动较早萌芽。赵丹的父亲赵子超,在北伐战争时期做过营长,喜欢文艺,不仅经常带少年阿丹听戏,还开了一家戏院,引领阿丹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

1916年至1931年间,赵丹在南通老城区西南营36号、崇敬中学和新新大戏院,开启了他表演艺术生涯的序幕。他与挚友顾而已、朱今明、钱千里等组建“小小剧社”演文明戏,分任社长、演出部长、舞台部长、联络部长,后来他们成为“影坛四贤”。当时,赵丹全家都很支持“小小剧社”演戏,戏服是赵母所做,赵父开的“新新大戏院”成了“小小剧社”的活动天地,也成为那个年代赵丹从事进步戏剧、电影事业的起点。

正因为对家乡满怀炽热的感情,赵丹生前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时常念叨老家的乡里乡亲。在他离开人世12个年头之际,女儿赵青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把爹爹的骨灰安葬在他自幼成长的故园南通,家乡在赵丹初中母校崇敬中学(现改名实验中学)专门修建了丹亭,雕塑家成阳精心创作的作品《微笑的阿丹》,深情凝视着一代又一代母校的学子。

百年以来,无论阿丹漂泊到哪里,南通一直是他最温暖的家。

#南通##江海i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