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为什么会镇墓(南阳考古发现之我见)
南阳黄山遗址史前水路交通系统就是——《山海经》九丘
南阳黄山遗址考古新发现!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遗迹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3月14日,在“2021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现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马俊才公布了南阳黄山遗址最新考古成果,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2022年03月14日 大河网)
南阳黄山遗迹考古的最新发现,更加夯实了笔者《山海经证真》书稿中的结论:南阳九架孤山即《山海经 海内经》的“九丘”。以下摘自笔者书稿——
《山海经 海内经》:“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
【按,九丘即南阳九架孤山。此地原为帝台之都,即考古发现的六七千年至四千年前的南阳黄山遗址。4000多年前被陶唐氏等九路诸侯联军占领,各自命名一个山头,即此九丘由来。所谓“以水络之”,之前笔者只能根据地图判断,东有白河与西有潦河,在两河之间。而最新的考古发现如大河网“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遗迹”一文所报道的:“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则让这一判断形成闭环,就是“九丘”即九架孤山一带的确形成环状甚至网状水系,可见《山海经》“以水络之”所言不虚。
在白河、铁河之间的南阳九架孤山:《山海经》九丘
南阳九架孤山,笔者从未到过南阳,从资料来看,大致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九架孤山在今白河、铁河两河之间分布,
1独山,距离南阳市区最近,历史上以出“独山玉”闻名;
2黄山,在独山东北方向,白河之滨,不是安徽那个黄山,那个在《山海经》里另有其名,沿革地理最早的名称是黟山。最近火热的黄山遗址即在此山西北不远处;
3丰山,这个山虽小,但是在《山海经》里极其重要,详见下文;
4蒲山,在丰山西北方向;
5紫山,在蒲山以西;
6塔子山,在紫山西南方向;
7磨山与8羊山,两座小山距离很近,在塔子山西南方向;
9遮山,从磨山、羊山再往西南方向不远,在南阳市下辖县镇平境内。
可能有人出于本位主义,排除了镇平的遮山,而把白河东岸不远的隐山纳入进来,就成了南阳九架孤山的第二种说法。其实,行政区划在不同朝代不同时代经常发生更迭,沿革地理上的名称变化实在太多,不能刻舟求剑地来看待。比如最早叫“北京”的是当今的山西太原。而最早叫“太原”的是甘肃平凉。东莞、顺德这些广东的地名,在古代都曾是北方才有的地名。
言归正传,《山海经》上述九丘与九架孤山如何一一对应,这是需要实地考察深入研究的,目前笔者只能得出这个总体结论,南阳九架孤山即《山海经 海内经》所言之“九丘”。就“九丘”的名称看,第一是“陶唐之丘”,当指陶唐氏,很可能就是尧。其统治核心区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笔者推断是尧时代征讨至此,因而将南阳的九架孤山用九大部族名称来命名,后代根据流传地图及传说,形成这一段文字。但又不指明具体方位,所以后人不深究误以为是“神话传说”便了事。笔者研究“九丘”的确是《海内经》里叙述“南方”部分的内容,而不是其他方位,因而大体是站得住脚的。
此前在讨论《山海经》一书的来历时论及上古文献典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笔者支持九丘是“九州”地理的观点,现在看来,《九丘》一书,或许即为南阳上古的历史地理甚至可以认为是地方志,西周最初南阳有申、鄂(噩)、吕、谢等国,逐渐被楚兼并。所以春秋末期楚国左氏倚相能读这些前代遗留下来的文献,被视为“国之宝”。
另,《山海经》版本众多,断句分段各自不同。比如袁珂《山海经校注》即将下段“建木”一节与此“九丘”相连,并引清代学者吴任臣的说法认为建木生于九丘之上,并与黄帝、太暤相联系。笔者书稿中分为两段,相互无关。因为笔者已经证明建木、若水在今重庆一带,与此南阳九丘无涉。】
袁珂书影
南阳黄山遗址M77大墓墓主最大可能就是《山海经》里的“帝台”
1.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
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
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
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
【按,本列为今熊耳山脉南侧向东到嵩山最后到郑州一带的山系。苦山即熊耳山脉南侧。休与之山即熊耳山西南端山峰,比如卢氏县虎头山,具体所指文献资料、地图资料皆难详,有待实地考察确认。
帝台,为其他文献亡佚的上古帝王,当即南阳黄山遗址“大王墓”之墓主。与“帝台”相关内容在本节“中次七经”及后文“中次十一经”多见。详见下文。】
2.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
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其上多砺,其下多砥。
【按,鼓钟之山或即山峰熊耳山。帝台当即考古发现的南阳黄山遗址M77大墓墓主。详见下文。】
南阳黄山遗址M77号大墓:帝台之墓
3.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䔄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中次七经)
【按,姑媱之山或为熊耳山脉中的三不管疙瘩。此“帝”承前文,当即帝台。】
中次十一经:
【按,本列山系从江淮分水岭伏牛山脉的西端开始向东南延伸,东到方城缺口以北,再向东北到沙河汝河汇流处以西、平顶山市东北的伏牛山脉东尾。原文一些方位和里程仍然存疑。有水源作为旁证的山基本上可以准确定位,其余山峰,大致范围可以确定,具体到一对一确认,仍有待实地考察。】
6.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
有兽焉,其状如蝯,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则国有大恐。
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
有九钟焉,是知霜鸣。其上多金,其下多榖、柞、杻、橿。
【按,丰山,沿革地理上的南阳名山,高225米,面积仅0.6平方千米。位置在泗水河入白河处以南,蒲山以南,自古以来受当地人祭祀。可惜近年炸山取石,毁坏了山体,也揭示了“九钟霜鸣”的秘密。据孙保瑞《南阳丰山文化探寻》一文,“由于丰山的山体内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天然溶洞,每到隆冬霜季,东北风刮起,撞击山体,石壁震颤,发出轰鸣,几千年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丰山霜钟’”。本节下文第33山亦名“丰山”,是另外一座同名的山而已。
丰山、清泠渊
雍和,应为一种猿猴。亦非吉祥象征,而是预示着恐慌。后来雍和则是雍容和谐的涵义,比如北京的“雍和宫”。
神耕父疑即“大荒西经”死后降于巫山的夏桀部下“夏耕之尸”。《大荒西经》“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则丰山或即巫山。而战地章山,则在本章下文第36山。当然,有认为“神耕父”即神农氏,还有根据张衡《南都赋》“耕父杨光”的说法,更有注云是“旱鬼”,不知有何依据。
清泠之渊,是历代相传的沿革地理名称,这在《山海经》全书里都是比较少见的。唐人多有相关诗作传世,如李白《游南阳清泠泉》“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李咸用“鸢寒鸦晚空相暄,时时侧耳清泠泉”;武元衡《旬假南亭寄熊郎中》“酬对龙象侣,灌注清泠泉”。
《山海经》郭璞注云“清泠水在西鄂山上,神来时水赤有光耀,今有屋祠之”。可见,至晋代郭璞时仍有神耕父的祠堂。西汉置西鄂县,属南阳郡。治所在今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鄂城寺。据说后来王子朝葬地即在此处。南阳考古发现有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的夏饷铺噩国墓地及西汉西鄂古城遗址。清泠之渊即发源于五朵山一带今泗水河麒麟水库及到丰山段白河的前身,据前文“沮漳之渊”、“漳渊”等文例,此“渊”指丰山白河间蜿蜒幽深的泉源、河道等水体。
九钟,即久负盛名的南阳八景之“丰山霜钟”,为古人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实际上是霜降之后西北风强劲,加之空气日益干燥,大风吹入山间多个石洞产生激荡共鸣,发出洪钟一样的响声。古人不解,以为神异。
(本文有关丰山资料参考: 维普期刊专业版 南阳丰山古文化探寻 摘要 作者:孙保瑞;公务员网“南阳丰山古文化研讨”一文)】
16.又东南五十里,曰高前之山。
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其上有金,其下有赭。
【按,高前,袁珂引郝懿行注曰:“《吕氏春秋 本味篇》云:‘水之美者,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甚是。则高前之山即高泉之山,应即今河南洛阳嵩县南部伏牛山中的龙池山,海拔2129米。山顶北侧有龙池漫,为古冰川遗留冰斗积水成湖,常年不干,谓之龙池,即此“帝台之浆”。
《吕氏春秋》书影
帝台,正史与大部分传世文献所佚的古代帝王,“中次七经”有“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帝台之棋”等语,《穆天子传》亦有穆王游至帝台遗迹的记录。其位置即在此及在近旁熊耳山一带。而伏牛山中龙池山有此“帝台之浆”,可见帝台当时在豫西熊耳山、伏牛山一带颇有影响。
《穆天子传》书影
考古发现的距今六七千年前至约四千年前的黄山遗址,时代跨仰韶文化、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大王墓”,一时间学者有说大禹墓的,有说黄帝墓的,有说炎帝墓的。笔者据多年对《穆天子传》、《山海经》等先秦文献的研究,以及与最新的考古发现相结合进行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认为南阳黄山遗址M77号大墓最有可能即《山海经》、《穆天子传》两书所言的帝台之墓。该遗址出土有“中华第一铲”的独山玉铲,加之大墓主人有象牙弓、两把玉钺,地位之尊崇无以复加。考之文献,验以历史地理,非帝台其谁欤?
罕见的象牙弓及王权象征的玉钺,都在暗示着墓主的尊崇身份
黄山遗址M77大墓墓主:最大可能即《山海经》帝台
至于帝台所处的具体历史时代,有待考古测年的具体数据。大体上说肯定是夏代之前,或为屈家岭文化的盛王或为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的英主。
清晰可见的考古地层分布
笔者此前发布有“《山海经》诸帝初探”一文可参,该文中笔者将帝台与帝俊、羿、帝江、帝鸿并列,已经得出“帝台显然是人王而非天帝”的初步结论,当时并未有相关考古发现可以佐证。】
关于南阳最新考古发现,请参考大河网、映像网等官方媒体的最新报道。限于篇幅,此不一一列举,全文引用。
(作者声明原创,所有权利保留。引用主要结论与观点须经本人同意,未经许可的一切抄袭、剽窃、洗稿等恶意行为,本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