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

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1)

7月3日,浙江新昌调腔首部现代大戏《后山叶芽》在绍兴进行首演。《后山叶芽》以浙江省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县红旗茶厂等新昌茶叶变革地为原型,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后山坳村支部书记陈国忠敢于创新,勇于打破政策壁垒,因地制宜,践行两山理论,带领村民在八山半水半分田的贫瘠土地上,改良茶种改变工艺,打响大佛龙井绿茶品牌,从一个小山村的脱贫梦辐射到全县农民创业梦,最后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故事。作为基层院团献礼建党100周年剧目,该剧入围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和绍兴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资助项目。

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2)

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3)

80年代初,浙江新昌农民勤劳耕种,在种粮、种烟和种茶之间展开较量。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全县农民积极栽种珠茶,新昌成为全国珠茶产量、出口十大县之一。然而随着政策变化,农民辛勤耕种的珠茶出口产生滞销,后山坳的农民们为寻求出路,展开一场保茶大争论。剧中,村民们靠着种茶、炒茶,腰包一天天鼓起来。后来,又顺势发展起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进而打造成“江南民族村”。剧终,后山坳靠着茶叶脱贫致富,绿水青山间,茶农们且歌且舞……一片小小的叶子,富裕了一方百姓。后山坳村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敢于拼搏、脱贫致富的心路历程令现场观众深受触动,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4)

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5)

新昌调腔盛行于明、清之际,班社以杭州为中心,遍及杭、婺、绍、甬、台、温各地;抗战后,迭经战乱,加之乱弹、滩簧、越剧等兴起,由盛转衰,目前仅新昌一隅存演,并珍藏晚清抄本一百五十九本。2006年,新昌调腔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调腔剧目有古戏、时剧及目连戏三大类,古戏包括元杂剧、宋元南戏及明清传奇。2014年调腔目连戏又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戏保留了明代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杂白混唱”“以曲代言”及“不托丝竹、锣鼓帮扶以板助节、一唱众和”遗风,是其唯一遗音。自明代起,调腔班社兼演昆腔,与甬昆和班演出。时剧多为清中晚期传奇,其中《碧玉簪》和《双狮图》被越剧移植而家喻户晓。

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6)

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7)

新昌县调腔剧团成立于1957年,有着“天下第一团”之称。目前拥有演职员60余名,其中国家一级演员2名,二级演(奏)员16名。传统剧目如《挑水伯》《甄清官》《闹九江》等,先后参加浙江省第十、十二、十三届戏剧节决赛,并获得优秀剧目大奖等荣誉。近年来,新昌调腔演出范围遍及海内外,还赴美国洛杉矶、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四川、福建等地演出,所到之处深受欢迎。

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8)

新腔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主任王莺介绍,聚焦新昌茶产业发展这一主线,创排一出现实题材剧目,这是调腔传承保护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新尝试。为了把新昌茶农近四十年的奋斗历程原汁原味搬上舞台,排一出原原本本讲老百姓的戏,创排过程前后历时一年多时间,演职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体会茶农的苦乐酸甜,部分唱段还几易其稿。观众严大爷说:“以前看戏,都是古代人的故事。《后山叶芽》这出戏,演的、唱的都是我们经历的事。生活化,接地气,有烟火味,很有亲切感。”

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9)

“从戏曲表现来说,新昌调腔‘不托丝竹,锣鼓助节,前场启齿,后场帮接’,唱腔激昂高亢,大开大合,在表现家国情怀等现实生活题材方面更具优势。从传承发展来看,新昌调腔是‘戏曲活化石’,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们要始终扎根生活的土壤,既要把传统的剧目传承好,更要与时俱进,创新当代题材,把创排的重心转移到当下的现实生活和时代的发展变化之中,聚焦时代,观照现实,贴近生活,更好地用传统剧种演绎现代故事。”王莺表示。

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10)

新昌调腔名段欣赏(新昌调腔后山叶芽创排首演)(11)

(来源:新昌旅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