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有效应对古汉语学习中的枯燥(郭锡良怎样掌握古汉语词义漫谈)

导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语言学家郭锡良先生于2022年12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郭锡良先生师从王力先生,毕生致力于汉语史研究与教学,为古代汉语的学科体系建设、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当代发展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

郭锡良先生教书育人,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泽溉学林。章黄国学公众号特推送郭锡良先生的一组文章,以表达我们对郭锡良先生的沉痛悼念。

怎么有效应对古汉语学习中的枯燥(郭锡良怎样掌握古汉语词义漫谈)(1)

郭锡良先生

怎样掌握古汉语词义漫谈*

文丨郭锡良

词汇是发展的,词义是不断演变的。古今词义不同,千万不能以今义去比附古义;即使同属古代汉语,一个词的词义在不同时代的古文中,也往往会有所不同,词义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拿“寺”字来说吧,金文作

怎么有效应对古汉语学习中的枯燥(郭锡良怎样掌握古汉语词义漫谈)(2)

,其实本是“持”,用手从下托扶着东西就叫“持”。《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之声。”这是从汉代的意义来解释的,并不可信。先秦“寺”有侍奉的意思,见于《诗经》、《左传》和《韩非子》,只用于“妇寺”或“寺人”。例如: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诗经·大雅·瞻卬》)

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释文》:“寺本又作侍。”)人披请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妇寺”的“寺”和“侍人”即侍奉在君主左右的宫廷近侍(宦官)。“侍奉”和“托扶”的意义是有联系的。秦代以后用宦官担任外廷的重要职务(力卿),于是把他们任职的官署称作“寺”,如太常寺、大理寺、太仆寺、鸿

怎么有效应对古汉语学习中的枯燥(郭锡良怎样掌握古汉语词义漫谈)(3)

寺等。《说文》的解释就是根据“寺”的这个意义来的。《左传·隐公七年》:“发币于公卿。”杜预注:“诣公卿府寺。”孔颖达疏:“自汉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在西汉时,府和寺是有分别的,只有九卿的官署才称“寺”。东汉以后,“寺”的词义扩大,凡官署皆可称“寺”。《汉书·元帝纪》:“地震于陇西郡……坏败水原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居。”注:“凡府庭所在皆谓之寺。”佛教传人中国后,东汉明帝时派人到天竺(印度)求经,以白马驮回佛经四十二章,开始存放在鸿寺,后在洛阳西面建立白马寺以藏经,于是“寺”又有了佛寺的意义。六朝以后,“寺”一般只保留佛寺的意义。在阅读古书时,需要根据作品的时代来理解“寺”的意义。

怎么有效应对古汉语学习中的枯燥(郭锡良怎样掌握古汉语词义漫谈)(4)

《汉语史论集》郭锡良 著

再如“房”字,先秦是与“堂”、“室”相对的。前为堂,后面正中是室。先要升堂,然后才能人室,堂有户通室。所以《论语·先进》说:“由也,升堂矣,未人于室也。”室的两旁是房。《说文》:“房,室在旁也。”段注:“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房也有户通堂。例如: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诗经·王风·君子阳阳》)

执荐者百人,侍西房。(《荀子·正论》)

这里的“房”是与“室”有别的。汉代以后,“房”和“室”的这种分别消失了,住的房间一般都称“房”,皇后的住室叫“椒房”,芳香高雅的住室叫“兰房”,同时“房”和“室”还分别产生了一些新的意义。“房”可指物体分成间隔状的各部分,例如《淮南子·汜论》:“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室”可以指刀剑的鞘,例如《史记·刺客列传》:“(秦王)拔剑,剑长,操其室。”

总之,掌握古代词义,不仅不能以今律古,还要注意词义的时代性。有些词不仅古今意义不同,还有先秦不同于两汉、两汉不同于南北朝、南北朝不同于唐宋的情况。

一词多义是由词义发展而形成的。词义发展的规律往往是从本义到引申义,名个义项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行”字,甲骨文作

怎么有效应对古汉语学习中的枯燥(郭锡良怎样掌握古汉语词义漫谈)(5)

,像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诗经·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由“道路”引申为“走路”、“行走”,《论语·学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由动作涉及的对象引申指动作本身,属于词义转移。由“行走”再引申为“走了”、“离开”,《论语·微子》:“使子路反,至则行矣。”由“行走”还引申为“实行”,《论语·先进》:“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由“实行”再引申为“行使”、“使用”,《论语·卫灵公》:“行夏之时(使用夏朝的历法),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行”的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

行(道路)——行走(走路)——①走了(离开);②实行——-行使(使用)

由“道路”义到“行走”义是近引申,由“行走”义到“走了”义或“实行”义也是近引申;但由“道路”义到“行使”义却显然是远引申。不揭示出“行走”、“实行”义等中间环节,我们很难理解“道路”义和“使用”义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因此,在掌握词义时,我们要自觉地去发现一词多义之间的这种引申的线索,揭示词义的系统性,而不把它们当作一个个孤立的义项来看待。目前一般的字典、辞书往往只是罗列义项,没有顾及义项之间的联系,义项的排列大多杂乱无章。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分析了一千多个古汉语常用词,注意了各个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我们编写的《古代汉语》在“引申义分析例”中分析了七十五个常用词,对词义引申的线索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新版《辞源》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也大致注意了这个问题。

怎么有效应对古汉语学习中的枯燥(郭锡良怎样掌握古汉语词义漫谈)(6)

《古代汉语》郭锡良 等 编著

词义引申往往又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比如“左”“右”两个字,甲骨文作

怎么有效应对古汉语学习中的枯燥(郭锡良怎样掌握古汉语词义漫谈)(7)

怎么有效应对古汉语学习中的枯燥(郭锡良怎样掌握古汉语词义漫谈)(8)

。《说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