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条社交原则和方法(关于社交你必须遵循的十条原则)

《元一拆书日记2022年第248篇》 2022年9月9日星期五,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六条社交原则和方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条社交原则和方法(关于社交你必须遵循的十条原则)

六条社交原则和方法

《元一拆书日记2022年第248篇》 2022年9月9日星期五

今天凌晨2点多才到家,喝酒,早晨起来头蒙蒙的,今天不拆书,写点其他话题,写什么呢?关键词:朋友的标准。

这个关键词有两个维度,一个标准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朋友,这个朋友要具备哪类特质,一个标准是我们成为别人的朋友,我们要如何做一个别人喜欢交往的朋友。所以从这个层面看,可以换个关键句:能成为朋友的两个人应该具备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我们还是谈三个方面:交友为啥要有标准?我们中年人了,要怎么去做?这个标准应该是啥样的标准?

首先,我们聊一下,交友为啥要有标准呢?曾国藩说,吾乡数人,均有薄名,尚在中年,正可圣可狂之际。这句话啥意思啊?他说,我们这类人都混得相对不错,有些小名声外在。并且都是处在中年,正是可以往圣人方向发展,也可以往狂人方向发展的时候。这句话导出了我们要为啥要交友设标准的原因。

我们看看看这句话在今天,对于我们有没有启发之处。其实今天看曾国藩这句话,我感触特别深。我们现在是中年人,虽然三十出头,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从心态上你可以说永远年轻,但是我们就是一个中青年了。这是客观事实。

这个时候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有了对自己一定的认知,有了对他人对社会一定的认知,正处于半山腰的状态。我们抬头往上看,看到上山的人,都是吭哧吭哧的努力,人家比咱们优秀,还比咱们努力。往下看呢,都是笑脸,不如咱们的人呢,有正在往下出溜的人,也有躺平的人呢,也有浑浑噩噩的人,啥样的都有。

这可能就是曾国藩所谓的‘可圣可狂’背后的意思。就是中年是个比较尴尬的年纪,你可以往上走,也可以往下‘出溜’,‘出溜’就是下滑的意思。而这个时候,我们很尴尬,说你懂吧,其实你无论是从阅历能力多个维度都差点火候,说你不懂吧,其实你也有了十年的社会阅历,加上一定的学识基础,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所以我们处在了一个上需要迈个台阶,下可以稍不留神就出溜的年纪。

所以这个档口,你选择和一群什么样的人频繁交往进而触发你行为就成了你未来是向上还是向下的关键因素了。这就是我们为啥要交往有标准的人的原因。这是非常关键的认知,如果我们认知不到这一点,交往的任何人都是凭感觉,给你感觉舒服你就交往,让你感觉不舒服,你就不交往,但是有个大前提,你也不知道你的感觉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当然选择让你舒服的人交往肯定没错,但是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对我们成长,对我们未来,对我们生意,对我们生活,对我们学习是不是更有正向价值。这是非常关键的提前。这个提前错误,后面你是做了选择,也是一塌糊涂。

我一直和身边的伙伴们宣贯一个理念: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化!但是,有个大前提,我没有深度说,那就是首先我们得成为一个有筛选资格的人,否则只能被筛选。这就是概念定义的重要性。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对这个事的概念定义准确而清晰,如果概念定义不准,模糊不清,那么后面都是错的。

选择也是如此,选择正确有个前提,就是我们需要透过我们自身看自身,啥意思呢?就是思维背后的思维,也可以成为‘元思维’,‘元’有本质,源头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做好选择,你要先明确,选择的标准是啥。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聊的第二个主题。

第二个主题:我们怎么去正确而清晰地定义这个标准呢?有个锚定的点,你的价值观。我们天天说价值观,问下自己,你是否能一句话给我说明白,啥是价值观吗?停下来一下,你先思考下,价值观的本质是啥?你对价值观这个概念的定义是啥?我不卖关子了,我直接说答案,我们说的个人价值观,其本质就是一个人认为‘什么更重要’。就是这么简单。

我举例你就懂了。1992年,邓公在南方划了一个圈,我们今天知道它是深圳,那个时候广州处处有一个标语:时间大于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你仔细研究:时间大于生命,生命大于金钱。都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取向。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什么就是你的价值观。而这个东西,是经年累月的阅历学识认知综合形成的。而非一日之功。

所以价值观不会轻易转变。价值观不轻易转变,就给‘成年人只能去筛选,不能被教化’找到了核心原因。我写到这里,如果持续读过我的文章,你应该有个基本的逻辑清晰脉络了。所以我们谈的心智,认知,概念,价值观,方法论,行为关键点。他们是一套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

我们研究一个人,把这个人对人事物概念本质定义的是否准确清晰又必要,进而这个人的价值观取向,进而这个人做事的方法论,进而做个人做事的行为习惯及其关键点。整套东西由内到外的各个细分,就是这个人的底层思维逻辑了。这个东西不研究明白,我们说清晰地认知自我和他人,都是拍脑袋的吹牛逼。凭感觉是最靠不住的。别和我扯什么第六感,第七感,在我的价值观中,我不信这个东西,我只信一个东西:因果逻辑。

换句话就是:实事求是的条件满足。不同的条件造成不同的结果。这是基本逻辑,也是元逻辑。就是逻辑的逻辑。扯得太远了。

我们总结下第二个板块,就是我们要正确清晰而必要的审视下我们的自身价值观,问问自己,什么是更重要的?然后再评量一下,这个你认为的确定是正确的你认为的吗?你以为重要的东西真重要吗?是正确的重要吗?‘正确的重要’,这个点非常重要。我们只有先选择好正确的事情,接下来才是把事情做正确。这是两个维度的认知。

好了,最后我们谈下what,就是我们正确而清晰又必要的交友标准到底是啥呢?

参考冯唐在2017年意大利出差时写第一篇爆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中年猥琐油腻男》。我觉得这个对于男女都适用,特别是我们处于成家后,上有老下有下的中年人,就是70年到90年出生的人都算。那么到底是啥呢?我们来看看标准:

第一、不要成为一个胖子。

这一点非常关键,我说一句扎心的话:你连你体重都控制不了,你还怎么控制你的人生?健身吧,多用肉身,身体是你一生中一切的基础。你死了,就永远消失了,你放心,你认为最重要的父母哭你三天后该吃吃该喝喝,他们会继续活下去。

你老公会继续娶更漂亮的姑娘,你老婆会继续找更帅更有钱的男人嫁了。你孩子伤心几天后还是过他自己的一生,如果小开始跟其继父继母继续生活,如果大了,有你没你照样继续生活。你的朋友亲戚可能喝顿酒,聊聊你,有的说你挺好的,可惜了,有的说你挺遗憾的,壮志未酬,有的人心里笑一笑,脸上无表情,过几天就过去了。别说我咋知道的,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你也不例外。人性都如此,谁比谁更高尚呢?都差不多。

第二、不要停止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从你正在读我这篇文章开始,不要停止学习涉猎新知识,新技能。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不要认为你今天很老了。我身边有个大姐大,她公司做得很大,工业机器人领域在全国排前三,全球排全十,牛逼不?这么牛逼的人,还是那么低调,所以牛人总让你感觉很普通,普通到一剑封喉。

大道至简就是这个意思,和我们这类人交往依旧不装不端。你记住,你段位很高的时候依旧能做到不装不端,是非常非常高的修为。我身边好几个这样的大哥大姐。身边有几个这样的人,真的让你不努力都难。我都写跑题了,我要写的不是她,我要写的是她妈,啥玩意?

你没看错,我要写她的69岁的妈妈。她妈妈已经69岁了,女儿也不差钱,她依旧做手工卖钱,卖不了几个钱,还有更牛的,人家老太太在老年大学教别人做手工,厉害不?当老师了。这还不算啥,人家老太太想以后买个车拉着老伴去旅游,有车容易,不会开怎么办啊?人家以95分的高分驾照理论考试已经通过了。69岁的老太太了,干嘛呢?人家才开始考驾照。

我们一个三四十岁的人,如果不再学习了,我们躺平了,我们还要脸不?够励志不?一点不励志。我奶奶84岁,两年前,我把她接到苏州来了。至今耳不聋眼不花,比我身体素质都好。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差喂喂她了,我来苏州十年了。人家苏州的老太太,每个人家里不得有几套房啊,人家老太太呢,坐公交去菜场买点菜,然后洗洗摆在路边,手里拿杆小秤,只为了赚那几块钱。不够我们点个外卖的钱。人家却乐此不疲。

身价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苏州老太太们,原来我的认知我理解不了。我还安慰自己,他们固定资产没法变现,手里没有生活费,所以就得辛苦赚钱。这是我SB的认知,过去认知水平低得出的结论。

还有一个人,我爱人的姥爷,苏北人,一个82岁的老校长,人家老校长每个月退休金一万多块钱,老年补贴每个月又有一千左右,综合退休收入一个月比他小儿子的夫妻俩的工资总和都高很多。但是呢,人家老校长去年没拆迁还有几亩地,人家老两口还是每年都种花生,小麦之类的。并且人家老两口还给他们全家人做饭,当起了妥妥的‘保姆’。

再对比下我奶奶,一个体质都比我好的老太太,现在处于‘人已死就差埋’的状态。每天就是吃喝,然后等死了。我是不是不孝顺啊?可能是。这么大岁数了,我还能逼她干嘛呢?不得好好孝顺吗?你错了。我觉得人这么活,跟死也没啥区别,不就是每天吃饭睡觉,然后等着哪天一口气上不来了,一火化,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东北一个老大爷,叫王德顺。今年85岁,比我奶奶大一岁,人家去年考取了飞机执照。牛逼不?简直就是牛群在撞牛棚大门——牛到家了。所以别说你岁数大了,你毕业了,只要你没死,就得学习,就得进步。只要干不死,就往死了干,活着干,死了算。

第三、不要呆着不动,这句话和第一条没区别,就是动起来。不多讲了。

第四、不要当众谈性。我理解冯唐说的这个‘性’,是淫秽的意思。谈性不等于谈淫秽。不当众谈淫秽的东西,这是底线。你开开玩笑,无伤大雅是无妨的,但是千万守住一个原则,不要淫秽。这个尺度非常关键。动不动评量个‘什么深浅,什么长短’这类无聊的淫秽话题,一定是红线。显得你特别猥琐。

第五、不要追忆从前。这个追忆从前不是不能复盘。复盘是理性看待过去优劣。‘追忆从前’指的是动不动就回忆原来自认为牛逼的‘高光时刻’。这一点,特别是我们酒过三巡后,最容易犯的毛病。你在大排档,看到那些‘上身真皮’的光膀哥,动不动开口就是‘想当年……’这就是油腻的表现。

第六、不要经常教育晚辈。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我在2021年,没有一个年龄比我小的朋友。啥意思呢?我认为年龄比我小的都是小屁孩。我压根不屑于交往,我认为人家不如我。如果喝茶吃饭聊天的时候,有小屁孩在身边,可能还不自然的就说教一番,动不动给人家指点一二,现在看来自己完全是二货。

自从我一年前,我见过几个朋友公司做抖音的几个小家伙之后,我颠覆自己了,我要向年轻人学习,我是89年的人,现在是00后的天下,比咱们小十年的年轻人真是高手云集。

我社群中有个李老师,咨询师。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读高中,大女儿目前已经工作是老师。我见过她两个女儿,真的优秀。特别是做老师那个大女儿,简直就是小谷爱凌,就是冬奥会的顶流运动员,世界冠军,谷爱凌。看到李老师家大女儿,言谈举止,都非常像。

不是夸孩子,而是那股上进、有思想、阳光、有朝气、那个感觉,让你如沐春风十里的清爽感。这样优秀的晚辈面前,我习惯让他们叫我大哥,别叫叔叔,我真心对他们是敬畏,啥意思呢?就是我是心底里喜欢他们这类年轻人,后生可畏。

你要理性看待一个事:他们刚刚入职场,十年后,他们将是我们的今天。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认知,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远远超越我们。所以千万不要和我一样像过去那样愚蠢。不要教育晚辈,要和他们交朋友,深度交朋友。让自己时刻处于年轻的冲击波范围内,你放心,你思维僵化不了。

第七、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一点特别重要。一个人的独立,不要给朋友添麻烦。很多人有个价值观我是不认同的,朋友就是用的。这是他妈的什么歪理学说。气到我爆粗口,朋友不是给你用的。

记住,借钱找银行(特别铁的人,支付利息 请客吃饭,记住朋友的钱也有机会成本,给利息都是回报率极低的事情,所以要额外再请客给点小礼物,因为我就是这么干的,别人我不清楚),办事给报酬,请客不蹭饭,适度保距离。

这是我对于不麻烦朋友的准则,我不是口活,我就是这么干的,不给人添麻烦,不依靠任何人,是一个人从心理断开脐带的标志。不给别人添麻烦包括亲戚和朋友。什么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靠’字让中国人永远直不起腰来。这个靠是单方面的依靠,就是对方的累赘的意思。而朋友的‘靠’应该是双向加持。

本质是‘交换’并且进一步是‘价值交换’,你没有价值,你就应该离你朋友远一点,不要成为人家的累赘,人家可以忍一时,慢慢的就淘汰你了。有一次群里的杰哥(一个做工业机器人的女老板,我给她起的别称)说起很多原来玩的小姐妹不一起玩了。我说过,其实没啥,就是相互没有价值加持的原因。朋友,不是你淘汰他,就是他淘汰你,如果你们不能同时进步,不在一个层级上,你们很难相互长久。这是客观事实。

第八、不要活在古代。啥意思呢?不要一直守旧,不要一直用‘老年机’,用一用苹果最新款。时刻要活在现代里,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个你不了解的东西,不要轻易否定,要尝试着去了解下。不要总认为古代人很有智慧,我告诉你个事实。现在修长城的智慧远比古代牛逼。不要认为苏州园林,古代木工智慧很牛逼,现在的工艺要超过古代几百倍。古代的东西有意义,不一定有价值。

第九、不要脏兮兮。这一点就是个人形象了,不一定要每年都穿新衣服,但是要保持整洁。犀利哥不是主流,你无法通过一个人邋遢的外表去看到他内心高贵的灵魂。基本一个中年人邋遢,内心也邋遢,思维也邋遢,认知也邋遢,心智更邋遢。你仔细去观察吧。

第十、不要鄙视与年龄无关的习惯。对每个人的个人习惯保持不评判。我们都说的‘保温杯泡枸杞’的梗。其实这是偏见。纯属个人习惯,我们不用评价。

以上十条,是我们自己的行为准备,也是找朋友的准则。我觉得冯唐这个十条,挺好的。但是很多人理解的不深度,我通过个人的拆解,我想应该更理性看到背后的逻辑。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