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洄游原因(其成因科学界尚无定论)

“鱼道”之说在钓鱼界很流行,仿佛成了一种钓鱼真理!许多知名钓鱼大师在许多公开场合都谈论过鱼道,钓鱼找着鱼道了,收获才会更好!那么到底什么是鱼道呢?鱼类沿着固定的路线游弋,这条线就是鱼道!这是钓鱼界关于鱼道的定义!

按照这个说法,如果真能找着这条线,那绝对收获可观啊!想想就觉得激动,成群结队的鱼类大部队正在“马路上走着”,我把钩饵投在“马路上”,不爆护都难啊!

鱼类洄游原因(其成因科学界尚无定论)(1)

大鱼成群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鱼类有鱼类的行为习惯,这是个自然科学话题,也是鱼类生物学的内容,是科学,绝不是靠钓鱼大师的主观揣测!鱼类按固定路线游弋的现象,生物学界只定义了一种鱼类的这种行为,那就是洄游!

鱼类的“洄游”和鱼类的“移动”,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洄游路线”是钓鱼人说的鱼道吗?还是“移动路线”才是鱼道

“洄游”和“移动”的区别,有鱼道的话,只能是洄游路线!

鱼类为了逃避敌害而进行的移动,和为了摄入食物或者追捕食物所进行的移动,这类运动是单纯受到条件反射而发生的运动,它的运动是不定期的、不定向的,如果促使运动的条件消失,那么这类运动就不存在了!这类运动我们称它为行动或“移动”。

可见,与我们钓鱼活动密切相关的就是这类运动,因为钓鱼的过程就是鱼类摄食的过程,是鱼类有目标的运动,这个目标就是寻觅食物!

鱼类洄游原因(其成因科学界尚无定论)(2)

钓鱼就是鱼类觅食的过程

可是这种鱼类的移动是不定期、不定向的,是没有固定路线可以遵循的,显然不是钓鱼人所说的“鱼道”!

再来看看鱼类的洄游,洄游是指鱼类在其一生的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周期定向性的迁移运动,这种运动我们称之为洄游!这种运动往往有很大的复杂性、长久性及距离的长远性!是定期、定向、集群性的运动!

可以发现,鱼类的洄游活动才是定向的,有固定路线的,如果说有鱼道的话,只能是洄游路线。下面就来了解一下鱼类的洄游。

鱼类洄游的种类,看完才发现,洄游路线好像也不是鱼道!

①生殖洄游

就是鱼类在生殖期集合成群,寻找有利于幼鱼发育的产卵地点,这种因产卵而发起的集群并沿着一定路线的移动,称为产卵洄游。

这类洄游大部分都发生在海鱼的身上,与我们钓鱼人垂钓的淡水鱼种相差甚远,是不是很失望!

鱼类洄游原因(其成因科学界尚无定论)(3)

淡水钓

淡水鱼有生殖洄游吗?有!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都是洪水溯河产卵鱼类,就是它们产卵时喜欢发洪水的水环境,就是有强劲的流水才会触发它们的洄游活动,这跟我们钓鱼活动又不沾边了!

而鲤鱼、鲫鱼则在河湾或湖泊等安静的环境中产卵,根本不需要生殖洄游,整个淡水鱼类洄游能力大大下降,长江流域的四大家鱼才会有明显的洄游活动,且局限于幼鱼。

②索饵洄游

淡水鱼类基本没有这类洄游特征,都是一些海水鱼类或者淡水海水双环境鱼类才有的行为,远距离迁移是其最大的特征!

最有名的就是大马哈鱼,上溯黑龙江产卵,其幼鱼孵化后沿江出海,直到日本附近去索饵。

鱼类洄游原因(其成因科学界尚无定论)(4)

洄游

③越冬洄游

这类洄游,但凡上过几年初中的应该就知道了,跟我们经常垂钓的淡水鱼更不沾边,这里就不过多解释了!

可见,洄游大都是远距离的,和我们大部分的淡水环境相差甚远,与我们的钓鱼活动也相差甚远,根本不可能是我们钓鱼人能碰见的,所以,洄游路线更不可能是我们钓鱼人在岸边就能碰到的,压根儿就不可能是钓鱼人所说的“鱼道”!

洄游的成因科学界尚无定论,“鱼道”之说更显可笑

鱼类洄游现象的成因至今是个未解之谜,尽管已有很多假说,但都有待事实的验证!现有的一些观点都只是理论推测,并不是科学的结论。

比如从动物的运动角度考虑洄游的成因,还有从进化的观点考虑洄游的成因,以及影响鱼类洄游的因素等等方面,都只是科学家们在依据一定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鱼类洄游活动的成因推测而来!

洄游被认定为鱼类唯一按固定路线游弋的活动,科学界尚不知道其真正的成因!钓鱼界的“鱼道”之说却被大肆宣扬,不觉得可笑吗?

像一些鱼道理论如“铧尖论”,还有“二道坎理论”,都认为鱼会沿着一定的路线由铧尖的左侧游向右侧,还得出铧尖左侧比铧尖右侧作钓效果更好的结论,其实完全是扯淡!铧尖之所以是好钓位完全是因为铧尖处更靠近岸边,食物相对丰富,且水底地形有凸起,鱼都有“趋底性”,这在以后文章中会讲到,这才导致铧尖处鱼儿爱逗留,实际中的垂钓效果优势也不是特别明显。

鱼类洄游原因(其成因科学界尚无定论)(5)

二道坎其实更多的是指鱼的活动范围,而不是活动路线!认为鱼会沿着坎底那条线活动也是胡扯,鱼只有在受到惊吓时才会躲到坎底。

鱼只有喜欢去的地方,是较大范围的区域,是“面”,而不是“线”!

那么,鱼类的行动是没有规律的吗?答案是否定的,鱼类的活动是有很强的规律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钓鱼谚语,“春钓滩”、“冬钓阳”、“一日三迁,早晚钓边”,这些都道出了鱼类的活动规律!

但你细品,所有被钓鱼人证实很有用的钓鱼谚语都是一语道出了鱼儿的活动范围,也就是鱼儿喜欢去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有相同特征的区域,是个“面”,而不是“线”。

鱼类洄游原因(其成因科学界尚无定论)(6)

如果把鱼道理解成是“面”的话,那我就无话可说了,我肯定承认鱼道的存在!但事实是,太多所谓的钓鱼大师人云亦云,大谈这条“线”的作用,甚至把深浅交界处也理解为一条线,典型的呆子!

还有的把钓鱼人打的窝子也理解为鱼道,称之为人造鱼道,真是为了显示自己钓鱼功力深厚净是瞎制造理论,误导钓鱼新手!

记得刚开始在头条写文章时就写过一篇有关鱼道的文章,直接说鱼道是伪命题,结果招来不少“钓鱼大咖”的一顿怼!但这个观点我从来没有改变过,想怼的就过来吧!

续就写这么多吧,第一次一段话概括,还真挺痛快!

-END-

本文原创:姚老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