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三体讲的是什么主题(刘慈欣告诉你三体所有知识)

读完全篇您一定会有所收获,更多文章,请关注~

开始

刘慈欣三体讲的是什么主题(刘慈欣告诉你三体所有知识)(1)

如今,刘慈欣被公认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

他连续12次获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最高奖“银河奖”,《三体》系列被称为“当代最优秀的长篇科幻小说”。

更多网友认为他的作品达到了世界级水准。

大刘,这个供职于山西娘子关某大型电站的“60后”高级工程师,几乎是孤身一人掀起了热潮。

实际上,“突然”的背后经历了漫长的积累。

记者梳理发现,他1999年至2007年间只接受过1次媒体专访,2008年5次,2009年3次,2010年达到12次。他至少接受了25次媒体专访和其他公开活动。

刘慈欣三体讲的是什么主题(刘慈欣告诉你三体所有知识)(2)

曾有一杂志邀请刘慈欣和一位教授对话,其间刘慈欣突然指着旁边的女记者问教授:“如果全人类只剩下我们三个,我们必须吃下她,人类才能继续生存,你吃不吃?”教授表示要三人团结奋斗,否则宁可人类灭绝也不吃。女记者表示愿意让别人吃自己,自己决不吃人。

但刘慈欣说:“我一定会吃”。他认为人的生存是人性的本源,人之不存,人性焉附?在极端情况下,生存的利益比空洞的道德重要得多。

在《三体》系列中,刘慈欣构建了一个外星文明“三体世界”。

三体人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他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掀起了讨论热:所有文明都以生存为第一要务,有这样的基础,在猜疑链和技术爆炸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了黑暗森林法则。

从地球的情况看,科技水平与道德不一定同步发展,丛林法则在宇宙里完全可能存在。

与天马行空的“三体”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慈欣的现实生活环境并不能唤起任何想入非非。

从1:50000的google地图看上去,娘子关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位于晋冀交界处,东西向的绵河切割太行山区蜿蜒流过,形成海拔仅350米的低洼河谷。这里一直是长城沿线的要隘,“百团大战”之地。

《三体》系列火爆之前,刘慈欣很少长时间离开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

刘慈欣三体讲的是什么主题(刘慈欣告诉你三体所有知识)(3)

成名后,刘慈欣曾有机会去大城市,但在他眼里,那里人际关系比较丰富,诱惑因素多,这会让写作“相对困难”。

有一次他去上海,看着浦东的景色觉得很科幻,自信心很受打击:“我去火箭发射基地这些地方,都没有什么感觉,反而是在大都市高耸入云的高楼下,有一种强烈的科幻感。”

有科幻迷曾说:看完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会感叹他是正常人类吗?或是他本来就是外来文明遗落在这里的存在?

关于文学

读 :很多书迷说《三体》的好看与美国科幻的好看完全不一样,你觉得差异主要在哪?除了克拉克之外,你的知识来源是怎样的?

刘慈欣:这应该与文化差异有关吧,中国作者当然更熟悉中国人的欣赏取向。另外也有两国科幻文学的发展程度方面的原因,美国科幻文学发展得比较成熟,表现方式也比较成熟。比如在对背景描写方面,美国科幻常常是直接把读者扔到未来世界中,然后在故事的演进中把世界的设定一点一点地透露出来,这对国内读者来说很不适应,他们倾向于在明确世界的设定后再读故事。

我是工科出身,有一部分科技知识来源于学校的学习,其余部分则来自于阅读,我所工作的地方地处偏僻,并不认识科学家,其他领域的学者认识的也不多,所以很少有直接交流学到的东西,这确实是个欠缺。至于知识结构,什么都知道一些,什么都不精通,我想这也是一个科幻作者常有的状态吧。

读 :你的三部曲,从头到尾都没有描述三体人长什么样,有网友认为他们可能像蚂蚁一般,不具备个体智慧而是共同具有集体智慧。

刘慈欣: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情节,读者怎么想都行,我说了就限制了想象的空间。对于已经完成的小说,作者在作品之外过多地诠释它是无益的。

读 :你的小说通常比较宏大,对爱情的着墨少,《三体》也有这个特征,主人公有好几个。《三体3》结尾有小感情,但似乎有点突兀,不是持续贯穿的。这会不会影响了读者的接受?

刘慈欣:爱情描写需要篇幅,对于科幻小说,要有大量的背景和设定的描述,篇幅比传统文学更紧张一些,所以爱情描写比较少;另外作为工科男,这方面的描写显然不是我的长处。所以只能把笔墨集中到科幻内容上。

读 :有读者朋友认为,《三体3》如果在二维打击结束、女主角逃离之时收住,可能会更好,你怎么看?

刘慈欣:那样的话故事就不完整了,我想要一个有空灵意境的诗意的结尾,克拉克《2001》的叙事结构对后来科幻小说的影响很大,我就是一个例子。

刘慈欣三体讲的是什么主题(刘慈欣告诉你三体所有知识)(4)

读 :目前写科幻的主要是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出生的作家,再晚的作家主要写奇幻、穿越。国内科幻受众少、读者相对不多,是不是因为科普教育出了问题?

刘慈欣:首先,我从来不认为奇幻、穿越就比科幻容易写,任何题材中写出优秀的杰作都不容易。国内科幻受众相对较少,既有科普教育方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有作者的原因。在初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的情况下,好的科幻作品不应该有什么阅读的知识门槛,世界科幻经典大多就没有这种门槛,如果读者感觉科幻小说中存在知识障碍的话,大多是作品本身的问题。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对于科幻中涉及科技的描述,读者看不懂多半是因为作者自己也不懂,我不只是在说别人,我的小说中也严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科幻中涉及科技的描述,读者看不懂多半是因为作者自己也不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