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城志愿者官方网站 重庆巫溪三色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1月16日电(李美华 王沁)11月14日,重庆市巫溪县宁河街道广场社区,雨过天晴。

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巫溪县大河乡、下堡镇相继出现阳性病例,且社会面活动较广,巫溪县城各小区接连受影响。巫溪老县城人民广场社区因人员密集、人流量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重庆山城志愿者官方网站 重庆巫溪三色(1)

图为巫溪县委宣传部的“红马甲”志愿者在宁河街道广场社区一小区门口值守。

“红马甲”暖了百姓心

14日中午,县委宣传部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令——14日,所有一线下沉人员必须进驻小区,实行24小时蹲点值班值守。

疫情就是命令。巫溪县委宣传部干部职工闻令而动,在微信工作群里踊跃报名,迅速集结形成抗疫小分队,整装出发、奔赴网格——宁河街道广场社区。

重庆山城志愿者官方网站 重庆巫溪三色(2)

图为巫溪县委宣传部的“红马甲”志愿者在宁河街道广场社区一小区门口登记出入人员信息。

孩子出生后刚刚满月,初为人父的宣传部干部陈永建主动请缨,投身到抗疫最前沿。一到社区报到,他就马不停蹄地忘我工作。只见他穿着红马甲,挂着工作牌,穿梭在社区各个角落宣讲疫情防控知识。

“他就是活教材。”一同奔赴一线的队友刘伟告诉记者,遇到市民插队、不听劝说、不理解时,每次拿他的故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百姓都能支持与配合。

“谢谢你们,好暖人心哟!”在一旁听了陈永建的故事后,市民刘阿姨亲切地说,“有了你们这群‘红马甲’,排队也排得直啦,不戴口罩、聚集拉家常的也明显减少了。”

广场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县委宣传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网格责任单位已经下沉到该社区的“红马甲”有24人,有效解决人力不足问题。

在红马甲的暖心服务中,广场社区各项工作秩序井然。

“蓝背心”贴心为群众

“说是要扫二维码,你帮我看看怎么打开?”“我这个码和这边的不一样,怎么办?”……每逢遇到老年人不会玩智能手机,外地返巫不会更换二维码的市民,身穿蓝背心,胸带“有事你请讲”志愿服务徽章的志愿者李国平总会耐心细致的一一解答。

“小李和我们都已经是熟人啦。”年过七旬的王奶奶开心地说,“这几天,每天做核酸,他耐心教了我两回,今天我自己会打开渝康码进行核酸检测啦”。

重庆山城志愿者官方网站 重庆巫溪三色(3)

图为“蓝背心”志愿者在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打开渝康码进行核酸检测。

社区老百姓问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出门?”。李国平坦言,他把当前的形势和疫情的风险利害给老年人说清楚了,他们的配合度就高一些。

据了解,新一轮疫情以来,李国平连续三天坚守在广场社区,平均睡觉时间不足6小时。

在广场社区人民广场上,像李国平一样的“蓝背心”们约20来人,他们大都来自当地社区群众和自发组织遇事搭把手的热心市民。“手把手”指导人民群众顺利完成核酸信息采集、核酸检测150余人次,为出行不便特殊群体买菜购物60余人次。

“蓝背心”们的贴心周到服务,深受人民群众青睐。

“白大褂”感动一座城

每一条长龙中间和最前端,分别有一个全副武装的“大白”。

中间的“大白”都是来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教师、职工,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工作。只见他们动作娴熟,先扫一个开箱码,再扫试管条码、居民的渝康码或身份证,扫够10名居民后封管,然后再扫下一批……

重庆山城志愿者官方网站 重庆巫溪三色(4)

图为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在进行核酸采样。

长龙顶端的“大白”是来自全县各医院里的“白衣天使”。32岁的梁巨芳就是县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护士,也是一名有着两个小孩子的母亲。在广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核酸临时采集点里,见到她时,她正全副武装,N95口罩在脸庞勒下两道深深的印痕,防护面罩里升腾的雾气凝结成细细密密的露珠几乎蒙住了那双红肿的眼睛,一边搓手消毒、一边撕开棉签儿,指导市民张开嘴进行咽拭子采集。“阿姨动作很轻,一点都不疼……”一名小朋友采完后情不自禁地说。每次给小孩子采集时,她总是格外小心。

得知新的指令,不能回家时,她热泪盈眶地说:“我不来,总会有人来,本次疫情波及面广,发展较快,要想‘跑赢’病毒传播速度,尽快斩断病毒传播链,需要我们所有人都尽一份责任,守一份担当。”

在社区定点坚守两天以来,梁巨芳累计提供核酸检测超1000人次。

不只是陈永建、李国平、梁巨芳……每一个巫溪人,都是志愿者,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之心,奉献之力,和人民群众心手相牵。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