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中的赵高是奸臣吗 秦始皇时期的赵高
《史记·李斯列传》中曾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成为了赵高是太监的最早最直接证据,那么是否可以说赵高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监呢?这个说法其实涉及到了两个问题,一是赵高是否真的是太监?二是赵高之前是否存在太监?
问题之一:赵高是否为太监?实际上目前争论较大虽然《史记·李斯列传》提到了赵高“宦人”的身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蒙恬列传》又均提到了“隐宫”一词,但一直以来关于赵高是否为太监,其实始终存在争议,而争议的关键便在于对《史记》用词的理解。
赵高
1、太监之说。这种说法认为《史记》中提到的“宦人”指的便是太监,不过关于赵高是如何成为太监的,则仍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赵高是为了复仇而自宫成为阉人,这种说法出自于赵翼的《陔余丛考》,不过这种说法缺乏可靠的史料作证。另一种则依据“(赵高)生而隐宫”认为赵高属于“天阉”,即为先天残疾所致。不过,《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了赵高的女婿阎乐,可见赵高并非“天阉”。第三种则认为赵高是被阉后入宫,这种说法虽然较为合理,但同样缺乏可靠依证据。
2、非太监之说。这种说法认为,赵高既然有女婿,可见其并非天然阉人,而先秦时期的宦官特指在宫内为官之人,这些人并非全部为阉人,除了出入后宫、服侍帝后的奴仆之外,仍然有不少正常人在内宫任职,这部分人被马非百称为“仕宦”,“宦官”从东汉时期开始才被用来特指阉人、太监。此外,马非百根据《睡虎地秦简》提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其实是对“隐官”的误写,而“隐官”其实指的便是类似于后代的“劳动教养”。与此同时,史料从未直接提及赵高遭受宫刑之事,因此判断赵高并非阉人。
虽然关于赵高是否为阉人,目前仍有争议,但普遍采用阉人,即太监的说法。原因在于《史记》除了提到“隐宫”之外,还提到了“宦人”、“宦籍”等佐证,且这与赵高宫中近侍的身份比较符合,不过关于赵高到底是如何成为阉人的,则由于时代太远而难以考证。
问题之二:赵高之前是否存在太监?赵高之前其实已有阉人阉人在我国出现的其实很早,有学者根据现有资料推测,大约早在夏商时期,宫廷中便可能已经有了宦官的存在。而到了周朝,各诸侯国已经大多设置了宦官,《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不过,“太监”这个词是唐朝才开始出现的。
“寺人”指的便是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大多以阉人充任,而这个职位在周朝时期便已经大量出现。例如《诗·秦风·车邻》中便有“未见君子,寺人之令”之语,《周礼·天官·序官》中则有“寺人,王之正内五人”的说法,《左传·僖公二年》中则有“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的记载。
不过,宦官(阉人)出现的虽然较早,但关于历史上的第一个阉人是谁,目前根本无从判断。而《左传·僖公二年》中提到的“齐寺人貂”,则是目前有记载的最早阉人,杜预注说“寺人,内奄官竖貂也。”
竖貂,也称竖刁、竖刀,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宦官,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而自宫成为阉人,主要负责掌管内侍和女宫的戒令。竖貂的自宫行为,令齐桓公甚至不顾管仲的遗言而对其极为宠信,结果在其病危时,竖貂作乱,不给桓公饭菜,结果导致齐桓公活活饿死。
齐桓公之后,公子无诡继位,竖貂又带人守住正殿,与齐桓公的其他儿子对峙,除公子昭逃走之外,其余公子全部被杀,宫中的乱局直接导致齐桓公死去六七十天也无人搭理,寝室蛆虫遍地,尸臭熏天,一代霸主齐桓公因宠信宦官而落到这个地步,也着实令人叹息。
公子昭逃到宋国之后,在宋襄公的支持下,带领宋兵返回齐都,双方再度剑拔弩张,而竖貂则被老臣高傒诱杀于宫中,无诡也随后被杀,公子昭得以回宫继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