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言传身教对我们的启示(曾国藩传躬身入局)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身处乱世的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最终使清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与能够“躬身入局”关系很大。何谓“躬身入局”?“躬身入局”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发?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言传身教对我们的启示(曾国藩传躬身入局)(1)

从一个故事开始了解“躬身入局”

曾国藩曾经给他的学生李鸿章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后来李鸿章又常常将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子孙。

这个故事讲的是:

有一个老翁准备请客。就叫自己的儿子去置办果蔬。结果过了很长时间他的儿子都没有回来。于是老翁去村口寻找他的儿子,才发现原来他正在和一个挑货的汉子站在一个狭窄的水睦对峙,他们互不相让,谁也过不去。

一开始老翁以“家中有客”和“其子矮小下田会浸湿食物”为由劝挑货的汉子给自己的儿子让个道。但汉子不肯并认为老翁儿子的果蔬即使被水浸湿了也无妨。

这时无奈的老翁解衣脱履决定亲自下水来化解这一场对峙。挑货的汉子见状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下田避让,争执因此化解了。

在这个故事中老翁通过“解衣脱履,身处其中”才化解了一场僵持不下的矛盾。这就是曾国藩“入局”之道。

一开始老翁只是站在岸边讲道理,费尽口舌也无法解决问题。但是当他转换思想,亲自“入局”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曾国藩言传身教对我们的启示(曾国藩传躬身入局)(2)

故事原文

曾国藩的“躬身入局”——不弃笔却从戎

曾国藩认为“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

曾国藩所处的晚清是一个旧秩序即将崩盘,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在1838年成功登第。两年后(1840年)就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十三年后(1851年)洪秀全又集两万余人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并迅速占领武昌,九江,安庆等地。清朝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

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清朝大臣,为了挽救清朝的政权,与太平天国抗衡。他清楚地知道比起一个儒生国家更需要一个武将。因此他不弃笔却从戎,建起了湘军。这就是他所入的局。

湘军的建立是太平天国和清朝命运的转折点。最终湘军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大好局面。

曾国藩言传身教对我们的启示(曾国藩传躬身入局)(3)

面对外患,曾国藩也能做到“躬身入局”。在认识到洋人对于中国是比太平天国更大的祸患以及中西武力的悬殊之后。他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阅读各种关于西洋的书籍,接触一切可以接触到的西洋事物。并创建了“安庆内军械所”和“江南制造局”用以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西方技术。其中他和李鸿章等人一起建造的江南制造局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上海江南造船厂,现在它是我国最大的造船企业之一。他是当之无愧的洋务运动领航者。

曾国藩言传身教对我们的启示(曾国藩传躬身入局)(4)

江南制造局

“躬身入局”的方法

曾国藩还总结了一套“躬身入局”的方法,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并特别强调要“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

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在衡阳组建水师,需要设厂建战船。但是他寻遍湖南全省的能工巧匠,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怎么造战船。

他就自己着手设计,最后他终于找到几个懂行的人,并从他们处了解到了外地舰船的大体模样。于是大到船的尺寸结构,小到每一个部件,他都会亲自和工匠们一起设计,反复试验。最终由于他事事躬亲,坚持不懈,反复试验,终于建成建成十营水师。

生活中,如何“入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也能运用“入局”之道来解决。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苦于如何教导孩子。常常烦恼他们为什么调皮贪玩不爱学习。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躬身入局”就会发现调皮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常常对手机爱不释手呢。我们可以放下手机,也去读书学习,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可能就会收到奇效。

作为子女,我们常常会觉得父母唠叨。明明自己早已成年,很多事情早已明白,为什么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躬身入局”就会发现父母的唠叨都是对我们的关心,多陪陪他们,一切就会好很多。

作为同事,我们可能有时会觉得有些同事很难沟通。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躬身入局”就会发现很可能并不是他们难沟通,而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有误。换一种方式沟通可能就会顺利很多。

……

曾国藩言传身教对我们的启示(曾国藩传躬身入局)(5)

躬身入局,挺膺负责

结语

很多事情,都要我们身处局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法。深受传统儒家思想教诲的曾国藩“躬身入局”,一生都在为了清朝竭尽全力,成了清朝的“中兴第一名臣”以及“洋务派之父”。

就在前几天有这样一则新闻,北京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体验了一天外卖员的生活。从接单、取餐到赶路,他一个小时才挣了三元钱。他累瘫在马路边上,感叹这个钱太不好挣了。一开始他很疑惑为什么平台要给外卖小哥派这么多单子,后来才知道如果小哥们想要一个好的收益就必须抢很多单子。

这真是一个好官啊,他通过“躬身入局”的方式真正体察到了人民的不易,这样的官员才能更好的为人民做事,为百姓谋福利。

曾国藩言传身教对我们的启示(曾国藩传躬身入局)(6)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我又想起以前在历史书上读到的晋惠帝,他看见百姓因为饥荒饿死,竟然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样身处局外的人能做成什么事呢,果然在他的统治下西晋开始走向衰落。

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解之事,或许也可以想想自己是否身处局中,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倘若换个思维方式,让自己先“入局”,也许很多事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你们觉得对吗?[比心]

#读书##阅读的温度##21天图文打卡挑战#

图源网络,涉侵权删除


这里是@素水书斋陪你一起读书,一起共品百味人生。关注我,一起解锁更多精彩。[来看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