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治通鉴要看多长时间(资治通鉴不进入决策圈)
《资治通鉴》第四十四卷,汉纪三十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一般资治通鉴要看多长时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般资治通鉴要看多长时间
《资治通鉴》第四十四卷,汉纪三十六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戊申,公元48年)
【原文】冬,十月,匈奴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遣使诣阙奉藩称臣。上以问朗陵侯臧宫。宫曰:“匈奴饥疫分争,臣愿得五千骑以立功。”帝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
【译文】冬季,十月,匈奴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派使节到汉廷,愿做藩国,自称臣属。光武帝询问朗陵侯臧宫的意见。臧宫说:“匈奴发生了饥荒瘟疫和分裂争斗,我愿得到五千骑兵去立战功。”光武帝笑道:“面对常胜将军,难以商议敌情。我要自己考虑此事。”
【解析】你觉得上面这段材料重点是什么?
个人觉得重点是最后一句:
帝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
即表示对臧宫能力的肯定,又有淡淡失望,表示臧宫没有办法GET到刘秀的心思。
上面材料是匈奴内乱,希望朝见称臣。
刘秀询问重臣意见,其中提到了臧宫。
“匈奴饥疫分争,臣愿得五千骑以立功。”
臧宫的回复很简单,给他5000骑兵,可以把匈奴打趴下,建立功勋。
为什么臧宫会如此说?
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
其一,臧宫过往打了极多胜仗,对此自然是自信心满满,见匈奴如此,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出马必定手到擒来。
用现在的话来说叫路径依赖。
你用一个方法解决了很多问题的时候,你会习惯性地用这个方法去处理所有问题,而忽略具体情况应当具体分析。
其二,对于东汉朝廷来说,天下无战事,而对于臧宫这样的人来说,没有战事意味着没有军功,自然爵位、官位等等都无望。
对匈奴作战,尤其是此时匈奴极弱,恰恰是捞军功的好时机,表现出了请战意愿意料之中。
面对臧宫的请战,刘秀就如开头写到的那样,即表扬,又失望。
这里就要说一说刘秀的意思了。
当下的政治路线是休养生息,打仗必定极大消耗民力、压迫民生。
况且,从刘秀本人的意愿来讲,他现在对战争是很厌恶,并不想打。
就是论事地说,对匈奴这仗并不好打,能找到匈奴主力还算好的,像李广那样迷路才是正常。
看似现在匈奴势弱内乱,但汉朝想靠着5000骑兵就把匈奴打趴下,臧宫也得扪心自问一下,你和霍去病能比吗?
况且最关键的,东汉朝廷内部对匈奴作战并没有累积经验,这真要打胜败难说。
所以,臧宫此时的请战,既没有顺刘秀的路线,从执行上也并不具备多少可行性,反而风险极高。
这也是刘秀感叹的主要原因。
不过,咱们开头说的重点并不在这,而是最后一句话的最后几个字。
吾方自思之
这个意思可以理解为,我自己再想办法吧,或者我再找别人想想。
从做事、解决问题角度来说没什么,但是从权力远近的角度来说,臧宫算是犯了个错。
这句话说轻可以没啥事,说重就是你臧宫没有时刻向刘秀看齐,政治路线没站好。
以后刘秀再进行决策会再找臧宫吗?
恐怕会想着,臧宫就知道打打打,完全GET不到我的心思,叫他过来参谋也没用,还是等事情定了让他来执行。
这就从参与决策变成执行的工具人,意义、地位完全不一样。
或许职位不动、爵位不懂,但是权力影响力却减弱了。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应该记得我说过,权力的构成是多个维度的,有自上而下的权力授予,又有自下而上的权力认同,更有来源于职位的制度加成。
一般来说这三个的合集才是一个人权力的大小。
权力的体现往往在一些事情的参与、拍板决策。
好比说臧宫能够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哪怕他职位小一点,那么他的权力影响力也是很大的。
但反过来,如果说臧宫他是三公,但是国家大事决策不找他,那么他的权力就等于花架子,约等于无。
而如后世明朝中前期的内个大学生,一开始是五品官,但因为参与中枢决策,其影响力极大,隐性权力也很大。
顺着这一点去看臧宫的回答,咱们说严重一点,假如刘秀今后不找臧宫参谋,只是让他做一个具体做事的,臧宫的权力还是有的,只不过削弱了很多,从原来的权力核心开始边缘化,虽然不至于到边角,但起码也会落到外圈。
【闲扯】今天借着臧宫的小故事浅浅地说一个小概念,权力圈。
个人认为权力圈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说,今天以下属的角度来说。
以前我们说,职场要上升,要靠近权力核心,所谓的权力核心就是以领导为核心。
而这里提得靠近,是多个方面的靠近。
一来,是空间时间上的靠近。
二来,是情绪内心上的靠近。
三来,是权力参与上的靠近。
前两个都好理解,后一个是关键。
距离权力核心远近不同,作为下属能够获得权力也不同,这里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资源的分配权。
其二,信息的获取权。
其三,决策的参与权。
其中又以最后一点最为关键,得到这个标志着你在权力核心有了一席之地,算是核心的人。
所以,你看有些单位开会,如果你漏掉某个领导,对方会特别生气。
一方面是你忽视了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从权力上你否定利他的参与权。
一般来说,无论是民主集中制,还是一言堂形态的决策,领导都需要有一些参谋,而这些参谋某种程度就有决策的参与权,只不过他的参与权是通过决策的影响力而实现,在实际职务上可能并没有资格参与。
但你有没有想过,领导为什么会让他们参与进来?或者说让你在这件事情上发话?
通常情况下有两点。
一来是制度上的设计,这个岗位必须要有人参与。
二来是专业上的依赖,这件事情必须要有某些专业的人提供专业建议。
但,制度可以改,专业不一定非要某个人,所以有的时候会出现旁人参与,甚至还会有幕后影子参谋。
所以这些脱离于制度、专业而获得一定决策参与权的人,往往也是靠近权力核心圈的人,或许他职位不高,但在单位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
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些人就是领导的心腹。
那我问你,为什么会让这种人参与进来?
其实道理很简单,把刘秀的叹息反过来看就行了。
此人知道我的心思,能够站在我的角度思考出解决之道,能够为我解忧。
通俗的来说,这个人是自己人,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利益上。
好了,到此为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