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汶川新县城规划(汶川县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县)

阿坝汶川新县城规划(汶川县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县)(1)

1月29日,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省政府决定命名汶川县等14个县(市、区)为首批省级生态县。汶川县成为阿坝州首个省级生态县。

近年来,汶川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东南绿色经济先行示范带、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战略目标”,以“一江四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强力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阿坝汶川新县城规划(汶川县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县)(2)

2021年,岷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省控映秀、水磨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草坡沟、渔子溪、杂谷脑河等6条主要支流水质达标率100%,县级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17μg/m³、30μg/m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稳定在100%;县城城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控制在55分贝以下,达标率100%;森林蓄积达1785万m³;公众对生态环境综合满意度达93.15%。

一组数据的背后,是汶川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汶川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抓手,编制并印发《汶川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0-2030年)》、《汶川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全县立足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个方面,有力有序推进创建工作。完成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水平评价考核,位列全省第九,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

阿坝汶川新县城规划(汶川县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县)(3)

“我们以‘最严格’作为导向,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阿坝州汶川生态环境局局长袁世宁表示,为筑牢汶川蓝、增添生态绿、护好一江水,汶川以最严格的制度强化担当,以最严密的法治落实责任,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汶川县按照“一增一减”原则,深入实施“七大保护”行动、“七大治理”工程,扎实推进岷江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系统治理,新建防火隔离带17.4公里,完成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栽竹6113.95亩,森林覆盖率达56.85%。治理地灾隐患点210处、水土流失面积386平方公里,巩固干旱河谷生态治理成效。自然保护地面积达2694.6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66%,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标(EI值)达到“优”级。系统推进“三治岷江”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一河(湖)一策”,设置各级河(湖)长116名、管护员30名、河道警长40名,扎实开展“四项行动”。加快推进河道堤岸建设,编制完成全县23条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保护区和保留区范围,管护河流654.4公里,保护率达到91.8%。疏浚草坡河、登溪沟等21条河流河道35.29公里、269.72万m3,积极构建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常态长效机制。

同时,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全县大力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编制《汶川县2021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汶川县2021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完成漩口小麻村、威州麦通村等8个村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占比达50.72%。着力开展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达97%以上,农村卫生厕所达标率93%,农村垃圾收转运体系覆盖率达84%,有效处理率达91%。

阿坝汶川新县城规划(汶川县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县)(4)

全县加快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全国首批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目标和《汶川县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规范补偿标准体系,围绕4个方面18项重点试点任务,梳理生态综合补偿试点项目21个,总投资9.76亿元,初步实现垂直生态补偿的有效整合。截至目前,正在开展前期项目9个,开工12个(已完工4个),开工率57%。

“通过污染防治战役纵深推进,环境准入实现‘保姆式’服务,环保执法保持高压态势,环境监测网络‘雏形’初具,环境保护宣传氛围更浓。”袁世宁表示。

阿坝汶川新县城规划(汶川县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县)(5)

汶川县严格按照“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严格落实“四控”机制,完成2021年工业源、移动源等大气污染源调查更新,投资930余万元,完成顺发冶炼、阿坝矿业等5户工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全县596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锁定87个问题排口并完成第一批次22个排污口整治,汶川电解锰渣填埋场应急工程治理成效明显,城镇10座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达13750吨/日。完成全县70余家企事业单位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持续开展湘汶、顺鑫等6宗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2021年“水、气、土”污染防治目标全面完成。

优质的人居环境是汶川生态服务价值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汶川县全面实施城乡“四化”工程,持续推进“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启动“全域无垃圾攻坚行动”,彻底解决城乡地区、公路沿线、村组社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安全防范手段,全方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持续加快地灾拦挡坝清淤、地灾治理工程修复加固、排危除险和自动化监测项目建设。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收获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守护好群众耐以生存的良好家园,汶川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笃定而行,持续加码。如今,站在生态发展新的起点上,汶川各族群众将用自己的汗水,继续共同描绘“净土阿坝、康养汶川”美丽生态画卷。

汶融媒记者:伍排勇 孟正凯

编辑:林迁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