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什么名义致敬英雄(他们诠释了英雄的含义)

寻常日子,人们总有着多样化的追求:或奋力追逐职业理想,或痴迷个人爱好,或放眼世界走走停停……英雄,似乎是个遥远的词汇。但今年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生命健康面临威胁,人们不约而同地渴求英雄降临。这些日子,英雄有了一致的形象,他们身披白袍;英雄有了统一的名字,他们叫医疗卫生工作者。

近日,这些英雄中的10支代表性团队获颁“时代楷模”,并集结在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特别节目《致敬!时代楷模 抗疫英雄》录制现场,讲述他们难忘的人和事。

以什么名义致敬英雄(他们诠释了英雄的含义)(1)

决战时刻受国之重托

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能将这些知名医疗机构的精锐力量聚在一起,一定是最要紧、最关键、最难啃的“硬骨头”。1月26日,上述6家医院组成的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驰援武汉,救治危重患者。

与最凶险的病魔短兵相接的时间里,北京医院重症医学专家常志刚的一个工作画面让人动容:在给一位患者做穿刺时,由于患者糖尿病导致血管病变,操作异常困难,常志刚立刻跪在地上,选取最合适的角度穿刺成功。“后来同事说我跪了20分钟。但我只感觉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和时间抢生命。”常志刚说。

抗疫的日子,对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专家杜斌来说尤为漫长。1月18日抵达武汉,此后转战哈尔滨、北京、乌鲁木齐、云南,200多个日日夜夜,杜斌说自己也没想到离家这么久。谈到被称为“重症八仙”之一,他更直言个体力量的有限:“如今我们国家抗击疫情能取得如此卓越的阶段性成果,是参与疫情防治的全体医务人员努力的结果,更是14亿中国老百姓共同努力的成果。”

前辈的模样,后辈有学有样。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中有不少90后的医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士吴文芳报名请战时没有丝毫纠结,直言“做了最酷的决定”;在隔离病房克服恐惧帮一位老奶奶吸痰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新月收获了感谢,发现“自己这么被需要和被依赖”;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给写信,并很快收到了回信,在决战时刻感受到国之重托。

生死关头凸显本色

疫情最为肆虐的时候,全国9个省市、16个医疗队、286家医院累计3202名医护人员鏖战武汉雷神山。12天建设完工,雷神山医院的揭幕展示了中国的基建实力;1600张病床,累计收治患者2011人,其中重症患者占比53.6%,累计治愈出院1964人,全体人员零感染、院内零事故、废水零流出,雷神山医院的谢幕更有赖于中国医生的拼搏。

总人数达1183人的辽宁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是援雷神山医护人数最多的队伍,也是有正能量、感染力的队伍。55岁的赵洪露护士长所到之处满是笑声,她爱教患者说东北话、扭东北秧歌。她说,别看自己已是当奶奶的人了,但业务熟练、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共情治疗”,给患者加油鼓劲绝对给力。

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余纳则整天“提心吊胆”。青年突击队队员陈伟明在8小时内连续为8名危重型患者行纤支镜治疗,余纳生怕陈伟明“先倒了”,没法向医院、向他的家人交代。

不眠不休、以一当十、整日奔波在患者之间的经历,被上海援鄂医疗队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护士邹芳草画进漫画。“小笼包遇上热干面”等漫画版援鄂日记火爆网络,“网红”邹芳草很清楚,大家赞赏的是漫画背后的白衣英雄。

雷神山之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中法新城、光谷两个院区,也集中收治了重症、危重症患者。该院组建了一支特别的队伍——同济特战尖刀连,集中医院插管、护心、护肾、护肝、护脑等领域尖兵,多学科合作,24小时值班待命。“插管敢死队”要凑到病人面前,把喉镜插到病人的嘴巴里,感染风险非常高。新冠病毒不仅攻击肺部,还会诱发炎症风暴,护心、护肾小分队化身“防暴”精英,针对患者有可能出现的急性心衰、心梗、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多器官脏器等危急情况积极给予提前干预、及时阻击。新冠重症极易出现病情急转直下的情况,重症救治团队用一刻不停地细心呵护诠释了“生命都是守出来”的意义。

护肝小分队及时评估、跟踪疑难病例肝损伤;康复小分队开展了重症新冠肺炎早期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营养小分队为新冠肺炎患者量身定制营养治疗方案;中医药小分队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贡献中医经验和智慧;气切小分队成为帮助危重症患者脱离有创呼吸机支持的一张王牌;咽拭子采集队创新设计了发热门诊咽拭子采集平台,重构咽拭子采样工作流程;压疮专护攻关小分队制订患者个体化防护计划;重症救治MDT团队的病例讨论会,一日无休,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支援金银潭医院的小分队驻守金银潭医院ICU病房,开辟了另一个战场……人们可能无法一一记住队员们的名字,但他们的奉献值得被铭记。

攻坚重症,值得被铭记的还有被网友誉为“王炸天团”之一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重症救治医疗队。3批次总计161人,医疗队全建制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和武汉红十字医院多个重症病区,赢得了武汉同行的交口称赞。

华西医院首批医疗队队长、医院党委副书记罗凤鸣记得,最开始的日子,由于吸氧病人太多、中央供氧不足,救治工作压力巨大。医疗队因地制宜,想出各种土办法,比如“传统高流量 面罩钢瓶供氧”或“无创呼吸机 鼻导管钢瓶供氧”。后来,医疗队派出了医学工程师、呼吸治疗师随行,用尽一切办法解决救治最棘手的问题。

在风暴中心——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重症救治收尾的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江苏省人民医院是派出援鄂医护人员最多的单个医院。这支208人的医疗队此前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危重症病区,圆满完成任务后又转战金银潭。该院副院长刘云说,两次承担重症清零任务,虽疲惫但光荣。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疫情结束后,江苏省人民医院还和我们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从医、教、研、管理等方面给予我们支持。”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说,这场援助留下了带不走的团队和情义。

展身手不拘于“武器”

英雄从不囿于特定战场,也不拘于特定武器。

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生杨金亮坦言,早期当他用中医药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时,曾遭遇过抗拒。一位50多岁的患者,看到杨金亮开出的中药方,嚷嚷着中医药疗效太慢。

“我们跟患者沟通了很久,他才答应试试看。”杨金亮欣慰地看到,用药后患者发热症状迅速消失,肺部感染也大有好转,“后来用中药特别配合,甚至成了病区的中医药义务宣传员”。

随着队员们对新冠肺炎的了解加深,中药应对的方法不断丰富。中医药“三方三药”不但在武汉、湖北显示了威力,还在海外交流经验时受到肯定。

如果将医疗救治比作正面战场,医护人员做的是减存量的工作,那么疾控人的工作就是控增量,打的是外围战。在对口支援湖北的队伍中,天津市对口支援恩施州疾控工作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队伍之一,也是疾控队员最多、专业最全的一支地方对口援鄂工作队。70名队员组成流行病学调查、场所消毒、实验室核酸检测、心理干预等多支工作分队。

疾控队员的战场覆盖了医院隔离病房、安置点、社区、乡镇等,近距离接触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也有被病毒感染的危险。但来自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于茂河幽默地表示,他们的工作无非“说、学、斗、倡”:说就是要能把专业的事情,对病人、媒体等说明白;学是指学国家防控方案、诊疗方案,学最新科学研究等;斗就是在流调过程斗智斗勇;倡就是做好科普宣传和倡导倡议,把疫情防控知识变成大家的行动。

录制结束,夜幕已深,京外代表们准备连夜赶回。很多人表示,第二天还要出诊,耽误不得。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就是其中一员。从武汉返粤后,原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的张忠德履新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到了新岗位还要出诊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张忠德笑了:“那当然,出诊看病永远是我最爱干的事情!”

走过疫情、走下领奖台,这些白衣战士依然诠释着英雄的含义。

以什么名义致敬英雄(他们诠释了英雄的含义)(2)

文:健康报记者 崔芳

图:健康报记者 张丹

编辑:管仲瑶

审核:曹政 闫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