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临水临崖整治措施(昔日陡坡机动车常托底)

顺义区胜利街道太平社区10号楼东侧有一条陡坡路,这里不仅陡,还十分狭窄,大部分时间只能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机动车难以出入,不少居民深受影响。为了帮助群众办好身边的小事、实事,近日,社区和街道经过多方征集意见,决定将陡坡路拓宽、降缓,同时提升道路周边整体环境。至改造完毕,整个过程仅用时7天。

据了解,太平社区10号楼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居民的出行工具以自行车和摩托车为主,家门口这条陡坡路长8.5米、宽2.5米、坡度达到23度,社区也一直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补,通行还算说得过去。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原来的自行车、摩托车被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所替代,而这条路因为坡陡、路窄,越来越成为居民出行的瓶颈。很多居民不得已,只能走很长一段路,绕行至社区北门出口。有时,有些居民会开着私家车强行上坡,但往往都以车辆托底、剐蹭为代价。“我的车底盘和保险杠上都有划痕。”居民刘先生对此深有感受。

太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街道沟通协调,对社区斜坡路进行实地勘察,召开居民代表议事会研究讨论改造方案,并入户征集居民意见。在多方的努力下,陡坡改造提升工程11月下旬正式开始。

道路交通临水临崖整治措施(昔日陡坡机动车常托底)(1)

工程将斜坡路西侧的墙面拆除,向西移动至与社区文化墙衔接,如此一来,不仅美观,而且将道路的宽度由原来的2.5米拓宽到3.3米。社区还重新整修东侧行人台阶和扶手,并将坡上的高度降低30厘米,坡下面的道路缓缓升高40厘米,让坡度整体降至12度。

道路交通临水临崖整治措施(昔日陡坡机动车常托底)(2)

考虑到陡坡路旁边还有一根线杆,为了保障安全通行车距,社区协调相关通信运营商等产权单位,将线杆向西挪移了半米。通行的问题解决了,居民们也盼望着道路周边的环境能够得到同步提升。相关环境改造随即进行,同步建成的不仅有1000平方米的文化宣传墙,规范的20个停车位,还安装了休闲座椅,增加了晾衣区,整治了飞线。

仅用了7天,陡坡路改造工程基本完工,道路较之前既平缓又宽敞。在试通行一周的过程中,社区又按照居民的通行体验设置了相关标识牌,划定了消防通道线。

道路交通临水临崖整治措施(昔日陡坡机动车常托底)(3)

至此,困扰居民多年的顽疾陡坡路终于能够正常通行私家车了。“路宽了,坡缓了,环境优美了,现在出行真是方便多了!”居民马女士说。

道路交通临水临崖整治措施(昔日陡坡机动车常托底)(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