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列传硬笔(重校重译帛书老子--题记)

题 记如果再生为人,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老子列传硬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子列传硬笔(重校重译帛书老子--题记)

老子列传硬笔

题 记

如果再生为人,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将来生在中国,要是在那未来的时代世界还没有融合起来,我就要致力于使它融合。假如世界已经融合,那我就努力把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转向以精神为中心。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转引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09月12日 第07版《让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中国没有国际感召力的思想学说来提高自己的力量并削弱我们(西方世界)……今天的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意识。

原文为:“China has no internationally contagious doctrine which it can use in order to advance its power and undermine ours…… China today exports televisions not ideas.”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治国方略Statecraft: Strategies for a Changing World》出版社:HarperCollins Publishers第178-17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一部著作?其所阐述的思想能够全面系统地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其所展示的文化自信能够完美地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融合;其所阐释的宇宙生成、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等哲学基本问题能够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我想是有的,这就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可惜近50年来,我们重视不够、研究不深,相关学术研究仍局限于博采众长的比较研究方法,而不是立足于基本字义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仍然无法摆脱两千多年来恶意篡改老子原文、随意曲解老子原意的伪书《道德经》的影响。

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如河上公注、王弼注、严遵注、傅奕注等,虽各有千秋,但终究是一家之言,如果以此为基础“博采众长”去解读老子思想,那纯粹拾人牙慧毫无价值。而《道德经》一书又随意篡改文字、调整段落顺序,致使以讹传讹,面目全非,离老子原意相去甚远,称之为伪书也不为过,要想立足《道德经》去读懂老子思想,那无异于缘木求鱼。而且,伪书《道德经》集中篡改的时间要远远早于汉代,“恒”篡改为“常”并非因避汉孝文帝刘恒之讳,其最早可见于《韩非子·解老》的“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然而可论。故曰:‘道之可道,非常道也。’”还有如:“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由德盛;德盛之谓上德。故曰:‘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无以为”已经被篡改为“无不为”;“众人虽贰,圣人之复恭敬尽手足之礼也不衰。故曰:‘攘臂而扔之。’”“乃”已经被篡改为“扔”;“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货资有余者,是之谓盗竽矣。’”“厌食”已经被篡改为“厌饮食”,“赍财有余”已经被篡改为“货资有余者”;“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已经被恶意添加进去;“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亨”已经被篡改为“烹”;“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兹”已经被篡改为“慈”。等等。包括《韩非子·喻老》中也可见大量篡改之处。所以,《道德经》及其相关解读应当坚决予以摒弃。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虽也存在抄录错误,加上埋藏于地年代久远,导致锦帛受到损坏,存在字迹模糊无法辨认和缺损等问题,但与伪书《道德经》相比有本质区别,并没有人为破坏和篡改,其真实可靠性是传世本《道德经》所无法比拟的,而且文字缺损、错漏、篇章顺序等问题,都可以在通过认真细致的文字考究,以及通读理解全文进行前后印证等予以解决,能够真正学通悟透老子原意。

传世本《道德经》通篇共分八十一章,内容缺乏逻辑架构,非常散乱,导致有观点认为老子只是对上古时代法则进行归纳总结的编撰者,而不是写作者,这都是传世本恶意篡改所造成的严重误读。

个人理解,老子五千言全篇主旨突出、架构清晰、逻辑缜密,文章骨架、布局、构思是匠心独运、气势恢宏,起承转合非常优美,文字简练严谨、浑然天成,是一篇完整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巨著。按照内容结构,可以分为章、节、段,共九章八十一段,但段落划分有些与传世本不同,另外除首、尾和第六章之外,其他六章根据内容不同列出若干节,这样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全文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第五章总第二十二段老子提到“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明君王在国家中枢权力体系中排在第一位,而传世本《道德经》篡改为“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致使一直以来都想当然以为“四大”就是指“道、天、地、人”。这与下文的内容明显不符。老子接下来明确指出并分别阐述了君王、圣人、将军、侯王该如何法道,很显然,国中四大就是指君王、圣人、将军、侯王,内容联系紧密、层次结构清晰。另外还有一处明显表明篇章结构应分为章、节、段的是第八章总第六十九段的“夫我恒有三宝,市而宝之:‘一曰兹,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接下来分别阐述了这三宝。另外,帛书甲、乙本都是《德经》部分在前,这不符合整个篇章结构逻辑,应该是抄录错误,故调整为《道经》部分在前。

研读老子五千言如果缺乏独立之精神,何来颠覆性的让人叹为观止的研究成果呢?《论语·卫灵公》:“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一句其实很简单的话千百年来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却始终无人读懂。有谓“‘有马者借人乘之’便是史之阙文。夫有马而借人乘,非难底事,而史且载此,必是阙文。”(蔡节《〈论语〉集说》引刘安世《耆旧续闻》注);有谓“有马者借人乘之”乃比喻之辞的(邢昺疏);有谓“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有马不能调良,则借人乘习之。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至今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认为“史之阙文”与“有马者借人乘之”乃并列两事的(包咸注、宋翔凤注);有谓“杨氏(杨时)曰:‘史阙文、马借人,此二事孔子犹及见之。今亡矣夫,悼时之益偷也。’”认为“不可强解”,如朱子《集注》:“愚谓此必有为而言。盖虽细故,而时变之大者可知矣。胡氏(胡寅)曰:‘此章义疑,不可强解。’”而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则称:“‘史之阙文’和‘有马者借人乘之’,其间有什么关连,很难理解。包咸的《论语章句》和皇侃的《义疏》都把它们看成两件不相关的事。……其他穿凿的解释很多,依我看来,还是把它看为两件事较妥当。”

个人理解,“有马者借人乘之”其实就是比喻之辞,前人读不懂的原因就在于都把“借”解为借出而不是借入。古人微言大义,如果是借出,就没有必要突出“有马者”了,没马何来借出呢?孔子是用自己有马本来驾轻就熟,却去借别人不知脾性的马来驾车,那就不是自己控制马,而是被马所控制了,来比喻研读发现史籍中存在的缺误,不能丧失独立精神,不能被前人的观点牵着鼻子走而人云亦云。如果我们仍局限于前人的阐释来解读老子思想,摆脱不了固化思维,又何尝不是“有马者借人乘之”呢?

金圣叹批注版《推背图》第四十七象有云:“好把旧书多读到,义言一出见英明。”如果您信了,请转发;老子五千言最后结尾:“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善人”就是“善人之师”,善于教化别人之意,如果您悟了,也请转发。错误难免,敬请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