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十回阅读分享(看红楼梦之第三回)

借贾雨村之眼出黛玉病体离伤之弱、借黛玉之行看其内心世界虽隐秘而可测、借宝黛之心见缘分之妙不可测。

第二回“演说荣国府”,是外人眼中的贾府,是舆论嘴上的众人。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则几乎看遍了贾府内部的构设,也进一步立稳了贾府上下人等的人设。

红楼梦第三十回阅读分享(看红楼梦之第三回)(1)

黛玉刚出场时,并非完整形象

第三回延续了上一回林黛玉女主角的光环,她不仅带领读者游览了如园林一般的荣宁二府,还以缜密的心思和敏感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贾府诸人不同的侧面。

红楼梦第三十回阅读分享(看红楼梦之第三回)(2)

形神都能慢慢写来,不慌不乱

这一回中,众多人物的集体亮相,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也有非常细腻的章法。从贾母到邢、王二夫人再到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春,最后带出鹦哥、袭人等大丫鬟,不仅层次分明,而且重点突出,看完这一回合上书,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将人物行止与性格特点记混记乱。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贾雨村“依附”学生林黛玉谋得官职之前,林黛玉是一个符号,她是贾雨村眼中“身体极怯弱”的女学生,也是在母亲生病时“侍汤奉药、守丧尽哀”的孝顺女儿。这八个字的评价,是儒家传统观念之下的规范。从中也可以看出,贾雨村对自己的女学生并没有更多的了解,这也就造成了黛玉在此前出场时呈现出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

但到了第三回,林黛玉的层次感开始分明起来,从贾雨村“雾里看花”式的评价,迅速转换视角,通过黛玉弃舟登岸之后的所见、所感,勾勒出了这一人物很多的内涵。从看到仆人的“吃穿用度”,想到母亲曾经说过的“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并产生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黛玉谨小慎微的性格开始初见端倪;

红楼梦第三十回阅读分享(看红楼梦之第三回)(3)

步步小心的林黛玉

因为“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惟恐被人耻笑了去”,所以黛玉就更加留心一路的所见,从金陵街市的繁华到“敕造荣国府”的气派,连带着所有的细节,都被黛玉看在了眼里。这一大段文字看似是通过黛玉写金陵、写贾府,但从却让读者看到了黛玉内心的细腻。

作者无比重视林黛玉

用写景的看似闲笔,描画人物的层次,是《红楼梦》常见的手法,后文“大观园题咏”、“刘姥姥进大观园”都多多少少用了这样的手法。作者对林黛玉这一人物的重视,从他所使用的“十八般描写方法”中就能看得清楚且明白。

红楼梦第三十回阅读分享(看红楼梦之第三回)(4)

看,也被看

在与贾母及众人厮见之后,作者写黛玉的视角再次转移。贾府众人的眼光,自然是贾雨村之辈所难比,所以黛玉的“言谈不俗”、“风流态度”在这里被提了出来,也让黛玉的外在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而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之后所说的“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写出了黛玉的超凡脱俗。

红楼梦第三十回阅读分享(看红楼梦之第三回)(5)

时时处处,看到不一样的林黛玉

此后,贾母安排黛玉去见自己的两个舅舅,因为拜之未见,所以能够让读者将注意力继续放在林黛玉身上,并对这一丰满的人物形象细细品咂。试想,如见了贾政、贾赦,则情节的重点将难免偏移。通过无关紧要的“错过”,让读者始终关注林黛玉,是人物塑造的法外之法,看似不着痕迹,实则笔笔带到。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第三回的重心在写林黛玉,重中之重则在写黛玉与宝玉的相见。在未相见时,黛玉视宝玉为“懵懂顽童”、为“蠢物”,欲不相见但终难避免。

红楼梦第三十回阅读分享(看红楼梦之第三回)(6)

这样的初相见,心动!

到初见面时,黛玉“吃一大惊”,生出了“何等眼熟至此”的想法。从此前听人提起,到如今相见如故,黛玉凭借着“步步小心”的内敛,避免了初见时的失态。她开始细细打量眼前这个未曾谋面,但又无比亲切的宝玉。书中虽未写宝玉说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时黛玉的表现,但不难揣测的是,敏感的黛玉一定会有共鸣。

红楼梦第三十回阅读分享(看红楼梦之第三回)(7)

黛玉之美,不胜收!

宝玉对黛玉外貌、形神的评价,是黛玉形象的点睛之笔,而在宝玉摔玉之后,黛玉当晚无比自责、“多心伤感”的表现,则是作者对黛玉内心世界的再次描画。

黛玉在这一回里,从万千雷同的小姐形象中脱颖而出,几乎让读者看到了一个“5D”的形象,人物跃然纸上的同时,也印在了读者的脑海中,没有一个人物能与黛玉相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