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图读懂生活垃圾分类(七嘴八舌话分类)

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关注一图读懂生活垃圾分类(七嘴八舌话分类)(1)

关注一图读懂生活垃圾分类(七嘴八舌话分类)(2)

关注一图读懂生活垃圾分类(七嘴八舌话分类)(3)

为进一步倡导垃圾分类理念,营造人人皆知、广泛参与的分类氛围,增加沈阳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内九区开展“七嘴八舌话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每场活动,市、区两级分类办负责人、街道、社区工作者、分类企业负责人、居民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就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中遇到的难点以及分类不便之处进行探讨。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七嘴八舌话分类”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同时也是充分听取民意、汇集民智,解决市民的分类困扰,使垃圾分类成为每个公民的行动自觉。8月3日上午,随着和平区“七嘴八舌话分类”活动落下帷幕,沈阳市内九区均已就垃圾分类工作中居民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解惑。据悉,该活动今年将在沈阳市开展20场。

问:新的投放点太远了,扔垃圾是不是不方便?

答:3辆电动载桶车在每日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形成移动式投放点位。

7月22日上午,苏家屯区金柳园小区的“七嘴八舌话分类”活动正式开始。自6月14日开始,金柳园小区居民投放垃圾开启“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新模式,整个园区的居民都在4处分类棚亭内进行垃圾投放。活动前的民意调查显示,部分居民认为新的投放点位路程较远,有些不便。“设立投放点之前,通过数次调研,最终采纳了大部分居民的意见并将该点位设置在园区南门正前方。”企业代表现场为居民解答了点位设置的原因,同时针对居民反映的投放距离远问题,区分类办负责人和企业代表现场表示:“马上着手安排3辆电动载桶车在每日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形成移动式投放点位,为居民提供方便。”

问:厨余垃圾为何非得破袋投放?

答:从末端处理来看,厨余垃圾破袋肯定比不破袋好。

“破袋”是目前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很多居民即便做到分类,但在投放垃圾之时都嫌脏嫌麻烦,不破袋就直接投放到厨余垃圾桶内。对于这样的垃圾,分拣员是如何处理的?金柳园小区的分拣员冯大姐现场为居民演示。她戴着橡胶手套,打开桶盖,从已经装有厨余垃圾的桶中拎出垃圾袋,打开后将分拣不规范的垃圾挑拣出来,塑料袋底部附着的厨余汤汁一点点滴落至桶内,在夏日的高温下,活动中坐在前排的居民即便戴着口罩,也无法抵挡厨余垃圾变质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冯大姐演示完毕,主持人邀请现场居民上前体验。一个流程操作下来,居民李先生说:“我刚才实实在在体验了分拣员的工作有多辛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地破袋投放,就可以为分拣员减轻很大的工作压力。”

在直观感受了分拣员工作的辛苦之后,苏家屯区分类办负责人从专业的角度就此问题进行了解答:“破袋投放能减轻末端压力,防止塑料袋缠绕在刀上、转轴上,破坏设备运行和设备本身。另外,如果不破袋,就无法检查厨余垃圾分得到底好不好,看不出厨余垃圾中是否混了其他杂物。”

问: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异味大,尤其是夏天还会招来蚊虫,怎么办?

答:未规范分类投放垃圾,投放后桶盖未关闭是投放点产生异味的原因之一,会马上研究除味措施。

7月29日上午,“七嘴八舌话分类”活动在浑南区金水花城社区艺术家园小区展开。三位居民提到“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异味重”的问题。对此,浑南区分类办相关负责人现场对此进行了解答:“少部分居民没有将垃圾投放到桶内,或者投放后不及时关上桶盖,是造成投放点异味大的部分原因。在引导居民规范投放垃圾的同时,会加大垃圾投放点清运频次,加强场地消杀、桶内冲洗,解决臭味问题。”

问:饭店的厨余垃圾、剩菜剩饭是怎么处理的?

答:对违规私拉偷运餐厨垃圾行为依法查处。

铁西区分类办于6月底举办了“七嘴八舌话分类”活动。活动中,于先生提出的上述问题引起居民共鸣。工作人员现场解答:“铁西区执法局一直在加强夜间执法巡查管控力度,对违规私拉偷运餐厨垃圾行为依法进行查处,从源头上切断非法利益链。”

问:分类宣传时总说垃圾分类是对“两邻”理念的践行,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

答:单元门口卫生改善,居民间减少摩擦,邻里关系更和谐。

8月3日,和平区格林生活坊三期小区的“七嘴八舌话分类”活动上,居民抛出了这个问题。街道工作人员回答:“垃圾桶放置在单元门口,居民投放垃圾确实方便,但对一楼的居民造成很大困扰,有味道、不卫生。同时,垃圾桶过于分散,会令保洁员的工作量巨大,也会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垃圾分类后,改善了社区环境,邻里之间的感情自然更和睦,所以垃圾分类有利于‘两邻’建设。”

深入百姓精准施策

解决垃圾分类实际问题

“垃圾分类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要求,我们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去适应,去努力,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沈河区万柳塘公园里,带着小孙子遛弯的张阿姨驻足观看了活动之后感慨地说。在大东区的大东公园内,大家通过讨论解决了关于“大件垃圾回收”的困惑。于洪区的活动现场,区分类办相关负责人、分类服务企业负责人、物业公司代表在活动中的一番探讨为垃圾分类工作与物业企业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可行性道路。在皇姑区太平庄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者解答了居民们长久以来的疑惑——垃圾存在“先分后混”的情况,是因为部分居民不分类投放,造成了事实上的混投,而混投的垃圾也只能作为“其他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所以就有了一些人印象中的“一车拉走”。

沈北新区碧桂园太阳城小区的一场“七嘴八舌话分类”活动让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印象深刻。一位小男孩略带羞涩地问:“叔叔,是不是如果我们现在不进行垃圾分类,天空就没那么蓝了?”话音落下,原本热闹的讨论突然停下,现场似乎静止了5秒……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