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功过(太子三师三少的择选和册命是怎样的)
唐玄宗继位后并没有马上册立太子,直到开元三年(715年)才立郑王李瑛为太子。但在这之前,玄宗已经任命刘幽求为太子少保、窦希碱太子少傅、王守一为太子少保。刘幽求,武周时期进士出身,后参与唐隆政变,拥立睿宗继位。开元初,授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刘幽求在睿宗继位与玄宗继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元元年(714年)十二月罢知政事的同时,“除太子少保”。窦希碱,窦氏外戚,袭父爵,玄宗继位后,“希碱等以舅氏,甚见优宠”。
开元二年(715年)七月,光禄卿窦希碱为太子少傅。窦希碱因外戚身份受到玄宗重视,选其为太子少傅也是因其舅父身份。王守一年少时与玄宗交好,后尚清阳公主,作为玄宗王皇后胞兄,又在先天政变时有功,由此尚迁殿中少监、晋国公,开元初累转太子少保。上述三人成为太子师保只是政治所需,与太子的培养无关。
在李瑛为太子期间,玄宗任命师保9人。开元八年(721年)秋九月,玄宗加封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又从二人传可推知,太子少师、太子少保的任命可能在开元初年未立太子时期。岐王李范,为睿宗第四子,从玄宗诛太平公主,以功赐封,与薛王业并满五千户。开元初拜太子少师,开元八年(721年)迁太子太傅。薛王李业,睿宗第五子。睿宗以李业好学而授秘书监,兼右羽林大将军,俄转宗正卿。开元初拜太子少保,八年(721年)迁太子太保。
此外,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夏四月,玄宗在封赏宗室时,将师保之职又同时授予三王:庆王潭为太子太师,棣王洽为太子少傅,鄂王涓为太子太保。庆王李潭,为玄宗长子,开元四年(717年)正月,遥领安西大都护,仍充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二十一年(733年),加太子太师。棣王李洽,为玄宗第四子,开元二年(714年)十二月,封为都王,后改封棣王。二十二年(734年),加太子太傅。鄂王李涓,为玄宗第五子。开元二年(714年)五月,封为鄂王。二十一年(733年),加太子太保,兼幽州都督。此三人均为玄宗子,选任为太子三师只是虚职加衔,与前文李范与李业情况相同。
除此之外,还有多位朝臣罢官或养老成为太子师保。陆象先,苏州吴县人,世为著姓,进士出身。先天政变有功,加授青光禄大夫。开元十年(722年)历任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开元十七年(729年)二月,陆象先为太子少保。源乾耀,进士出身,累迁谏议大夫、梁州都督等职,开元四年(716年)成为宰相。后随帝封禅,拜尚书左垂相,仍兼侍中。其性谨重,历官皆以清慎烙敏得名。
开元十七年(729年),停兼侍中事后,迁太子少师,因避祖名,又拜为太子少傅,封安阳郡公。开元二十四(736年)十一月,同时任命尚书右垂相萧高为太子太师,工部尚书韩休为太子少师。萧高,开元初为中书舍人,历宋州刺史,后多次迁为尚书左垂、兵部侍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拜太子太师,后因萧高贿牛仙童一事,贬青州刺史,不久又恢复太子太师之职。
李亨被册立为皇太子后,萧高仍为太子太师。韩休,出身昌黎韩氏,制举入仕。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受到中书令萧篙举荐,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因犯言直谏罢为工部尚书,后与萧嵩同时被贬。源乾耀、萧嵩、韩休三人皆以宰相罢为太子师保,陆象先太子少保之职为养老之用,可看出任命太子三师三少的目的并不是为教辅太子。
李亨为皇太子时早己成年,太子师保除太子太师萧嵩外,师保任职者依旧主要为宗室外戚与年老官员,新任命师保共8人。开元二十七年(740年)夏四月,“太子少傅窦瑰为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李昌为太子少傅。”开元二十七年(740年),以年老任太子少傅。窦希灌,玄宗舅父。玄宗继位后,
爵毕国公。初为左散骑常侍,后授太子少傅。除此之外,还有崔琳,开元时为中书舍人。侍中宋憬亲礼之,尝曰:“古事问仲舒,今事问琳,尚何疑?”崔琳官至太子少保。信安王李讳,太宗曾孙,中宗时封嗣江王,累为州刺史,开元时,改封信安郡王。开元十五年(727年),李讳在唐藩之战表现突出,军功显赫,后迁礼部尚书、朔方节度使。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六月,拜为太子少师,后以年老致仕,又在天宝二年(743年),“迁为太子太师,制出,病薨。”
天宝年间,太子师保任命更为频繁。李适之,为李承乾之孙。天宝元年(742年),代牛仙客为左相。天宝五年( 746年)夏四月,李适之拜为太子少保,罢知政事。韦韬,国子祭酒韦叔夏之子,承父家学,精通典礼。历任集贤修撰、光禄卿,后迁太常卿,玄宗时期礼制多为其所订,官终太子少师。
哥舒翰,突骑施酋长哥舒部后裔,初事节度使王锤,王锤攻新城,使哥舒翰经略,三军无不震慑。至天宝八载(749年),拜特进、鸿护卿、御史大夫等,为玄宗开疆拓土屡建奇功。后加河西节度使,封西平郡王。天宝十三载(754年),拜太子太保,又兼御史大夫,此时太子太保只是哥舒翰兼任官之一。
陈希烈,早年因精通玄学,得到玄宗重视,累迁至秘书少监,后代张九龄专判集贤院事。天宝五载(746年),被李林甫推荐拜相,同掌政事。杨国忠拜相,受到杨国忠嫉恨,天宝十三载(754年)秋八月,乃拜为太子太师,罢知政事。显然,李亨为太子时期,太子师保的选任更为随意。
与此前相比,玄宗在位时,任命师保人数最多,共21人。择选标准主要有二:一为李唐宗室兼任,二为朝臣养老罢相闲职,对于真正能够培养太子的师保并未任命。
总体来看,唐前期太子三师三少的择选标准逐渐发生变化。从太宗时期的功臣元勋、博学鸿儒,到高宗时期重臣兼任;再到武则天临朝称制时,为安抚宗室诸王多以亲王加太子师保之衔;又到中宗睿宗时期的无明确标准,多以师保官职授予宗室、外戚及老臣;最后至玄宗时期,太子三师三少主要由诸王出任,此外就是荣养老臣和安抚外戚,此时任命较为频繁,择选标准不断降低。
唐前期官员的册命授职,依据官职品级,授职的形式、机构、程序等各有不同,相应的任命文书亦有所区别。从太子三师三少的册命来看,武德初至天宝年间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武德初,朝廷诸制草创,对于太子三师三少册命并无明确规定。贞观八年(634年)对官员册命仪制所作的具体规定,规定了太子三师三少册授的方式、地点。简言之,太子三师临轩册授,太子三少则朝堂受册。高宗时期,沿袭贞观之制,三师临轩册授,三少朝堂受册之制未变。
据《唐会要·册让》所载,太子三师三少册授之制,“至光宅元年,并停”。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废黝唐中宗,另立睿宗为皇帝,按此记载此时群臣的临轩册授和朝堂册授都应停废,同样太子三师三少的册授也应停止。
自神龙之后,政局混乱,朝廷官员任命临轩册授礼废而不用,任命官只采用制、救两种方式。对官员任命问题,《资治通鉴》亦载:“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中宗之末,璧幸用事,选举混淆,无复纲纪。”至玄宗即位之后,朝局始稳定,高级官僚册授之制应略有恢复。
玄宗开元时期,唐前期的相关制度规定基本被囊括进《唐六典》和《大唐开元礼》之中。开元二十年颁布的《大唐开元礼》中列有“临轩册命诸王大臣”仪和“朝堂册命诸臣”仪二者,其中亦明确太子三师行用前者,而太子三少则行用后者。
从其仪制程序来看,“临轩册命诸王大臣”仪的主要程序大致为:册命前一日,有司陈设御握,展宫悬,又设举摩位等;其日,受册者服朝服,与群官俱集朝堂,群官各服其服,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而出,奏太和之乐;皇帝即御座南向坐,通事舍人引受册者入就位,群官在位者皆再拜;中书令读册讫,受册者再拜受册,其后群官在位者皆再拜;受册者以次出,侍中跪奏“礼毕”,皇帝兴,降御座,奏太和之乐,群官在位者以次出。“朝堂册命诸臣”仪的程序则明显简略:其日,受册者朝服至东朝堂,中书舍人宣册,受册者再拜受册,退出,还第。
从《大唐开元礼》的规定来看,临轩册授仪式中有皇帝出席的环节,朝堂册授则无皇帝出席的仪式;临轩册授仪中有对文武百官礼仪的详细规定,具体有站位、朝向、礼拜等规定,朝堂册授无相关记载;临轩册授对护卫、用乐、时间等具体规定,朝堂册授亦无;朝堂册授时,由中书舍人持册、宣册,在临轩册授时由中书令负责此程序。从上面这些差别,可以看出临轩册授仪式更为隆重,礼仪等级更高。
唐前期官员册授的一般程序是先以制(诏)书发布命令,再由礼部等准备册命事宜,后举行册礼,此时任命制书末尾多云“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尽管《大唐开元礼》对官员册命作了详细的规定,而据《唐会要·册让》所载:“自开元己来,册礼久废,惟天宝末,册杨国忠为司空,至是复行。”由此可知,尽管册授制度被保存下来,不过行用机会并不多。现有文献对于三师三少册授实例记载极少,因此除制度性规定之外,尚应考察唐前期太子三师三少临轩册命、朝堂册命的实际行用情况。
关于唐代前期的师保册命文书,现今可见的如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授长孙无忌太子太师房元龄太子太傅萧瑀太子太保制》,高宗时的《册许敬宗太子太师文》《授唐休憬太子少师制》,睿宗时的《授宋王成器太子太师制》,玄宗时期的《授岐王范太子少师等制》《授信安王讳太子太师制》《授崔琳太子少保制》等。
从这些册命文书格式来看,从太宗至玄宗大体未变;从内容来看,对师保的选择标准由朝廷重臣渐变成亲王兼任;从制书反映出的册命程序来看,唯有《授宋王成器太子太师制》《授岐王范太子少师等制》中有“主者施行”的语句,表明玄宗开元时期诸王为师保时应有册授礼仪。关于师保册命礼实际举行的事例,现只有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加授李彭为太子太师时提及到的临轩册命,但是实际举行情况不得而知。
总之,唐前期太子三师三少的任命,应经历从三师临轩册授、三少朝堂册命,至三师三少皆制授两个阶段。高宗以后三师三少的册命仪式,应只有亲王兼任师保者才会实行,册命呈现出一定的皇室专属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