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聊斋节选主要内容(石遗夜谭语文小知识)

聊聊这两个字,是因为昨晚(9月11日)看了央视纪实频道的《国乐的侧脸》第四集。这一集是谈《离骚》的。一位潜江研究荆楚民间音乐的人士说,潜江人现在都说“这兮”“那兮”。这“兮”就是《离骚》里的“兮”。

我的老家与潜江毗邻,也有这类说话,不过在读音上有区别。“这”,读成阴声;“那”,读“nūo”。兮,是“些”。举个例子,张三问李四:“扁担放到哪里了?”李四用手指了指神堂旁的墙角,说:“在那(nūo)些。”“这些”“那(nūo)些”就是“这里”“那里”的意思。而“这兮”“那兮”也是“这里”和“那里”的意思。那么,这里的“兮”与《离骚》里的“兮”是不是相同,或者今天潜江人说“这兮”“那兮”是不是受了《离骚》里的“兮”的影响,只有做更深入的研究。

不过,“兮”和“些”,倒都是语气助词。

先说“兮”。

高中语文聊斋节选主要内容(石遗夜谭语文小知识)(1)

《辞海》对“兮”的解释是:“古代诗词赋中的语助,相当于现代语中的‘啊’”。举了两个例句。一是《诗.周南.葛覃》的“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一是《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解释基本相同,不过,要具体些:“兮,句中句尾语气词。”

再说“些”。

高中语文聊斋节选主要内容(石遗夜谭语文小知识)(2)

“些”作语助用时,不读“xiē”,而读“suò”和“sā”。

“些”读“suò”时,宋代学者洪兴祖在他的《楚辞补注》里解释说:“凡禁咒句尾皆称些,乃楚人旧俗。”例如,《楚辞.招魂》中的“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些”读“sā”时,是“句末语气助词”。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中就有这样两句:“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其实,兮,不止是《离骚》中有使用。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广泛地使用了。好比现在的“啊”“呀”等词一样,不是某地域或某人的专用词。

注:文中的解释和例句引自《辞海》和《王力古汉语字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