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自己喜神还是忌神(关于神意气的几点体悟)
悟拳随想(一三二)
关于“神、意、气”的
几点体悟
2017.7.25.
我修炼太极,钻研“神.意、气”的理论是从2009年拜入汪脉朱传以后开始的。2009年以前也读过不少太极理论的书藉,但没读过专论“神、意、气”的理论,拜入汪脉朱传师门之后,师父让我读两本书,一本是师爷朱怀元的书,一本是《汪永泉授杨式太极拳语录及拳照》(2014年出版)。这本《语录》突出汪永泉授拳的指导思想: 杨式汪脉太极注重内功一一神、意、气的修炼。神意气的修炼,先练知己之功: 松、散、通、空,松散通空上身的同时,再练知彼之功:点劲上手、“听”“问”“拿”“放”、“神意气发人”……
我乍读此书,顿觉耳目一新,从而反复研读,常读常新,对汪祖的神意气理论情有独钟,此书对我最了不起的启发是照此修炼,我能读懂张三丰、王宗岳了。
一,“内三合”与“化合”的感悟
众所周知,修炼太极必须明白什么叫外三合,什么叫内三合,不懂三外合与内三合即不懂太极拳。
很多太极理论把“内三合”说成是“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我也多年照此“三合”理念练拳,练来练去,练气功得来的内气的感知不强反弱了,筋骨不松反紧了,思来想去,可能是一个“力”字在作祟。太极拳不是讲“用意不用力”,“全凭心意用功夫”吗?不是讲“凡此皆是意”、“势势存心揆用意"吗?为什么內三合非要 个“力”呢?“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神、意、气、力,这不是内四合吗?怎么叫內三合呢?所以越练越迷茫。研读汪永泉“神意气”的理论之后,渐渐醒悟,原来神意气是“化合”的,不是聚集的,不是集中的,与“力”没关系,用了“力”的意,神意气就不是“化合”,而是“集中”,神意气化合是内家拳练法,神意气集中是外家拳练法(杨澄甫、汪永泉对内家、外家不同理法都有对比而精到的论述)。所以汪永泉说“用力则滞,则伤,用意则通,则养”。放弃了“与力合”的理念,在后来的坚持不辍、月深日久地打拳中,体感渐近佳境,内气运行渐得奇妙。
二,“气遍身躯”与“松散通空”的感悟
修炼太极,内气是大学问,也是必修课,练太极不懂内气,不明白怎么修炼内气,与太极难有深交,只是浅薄,难得神明,只是拳脚。王宗岳讲“气遍身躯不稍滞”,“腹内松静气腾然”,怎么来的?王宗岳没说,可是汪永泉说了,照汪永泉说的练,内气怎么生发,怎么不滞,怎么腾然,慢慢全在体感里了。不仅如此,汪永泉对气的论述还有“松、散、通、空”十分精深独特的理论。照此修炼,内气可随你恰如其份的意念: 松,松若无骨柔如绵; 散,散可气球可气圈; 通,通透内外气无阻; 空,空无形相应自然。年深月久,持之以恒,修炼不懈,太极神奇功夫会随之而得,高级层次的功夫,也会随之而升华。
三,“神意气发人”与“无形无相”的感悟
太极推手功夫因门派而论,因拳种而论,可以说百花齐放,各有风采,各具特色,研究力法的讲力学原理,研究心法的讲心理学、气学原理,各有修道,入哪个门派或支流,说哪家道理,练哪家功法,得哪家功夫。
我入汪脉朱传之门,专学修“点劲功夫”,点劲的原理就是“用意不用力”,点劲的太极劲儿就是神意气,因为汪祖永泉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神、意、气是太极的真正内劲儿”。汪脉的推手技击功夫有初、高级之分,而高级功夫就是“以神意气发人”,“不动手势”,“不在接触点上争”。
通过与拳友、徒弟们的推手实际操作,我浅得领悟: 二人欲推手,在手将搭未搭之时,我手不干接,心体无极,心空体松,内外干干净净。对方想干什么,是想用力还是想用意,力或意是何方向,对方的所思所为,心已了然,既已了然,就有可控之机,或顺势,或拿放,或球崩,或圈旋,总在便利从心,得机得势,“势势存心揆用意,因敌变化示神奇”,而且肢体不接触,亦显奇妙。我想这可能就是李道子《授秘歌》所说“无形无相”“应物自然”吧?这也是王宗岳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从心所欲”吧?
由此可见,照汪祖永泉的神意气的理论修炼,不仅可懂王宗岳,也能懂李道子。不妄太极之真修、真炼。
四,“养生”与“技击”的感悟
当今,太极界技击实战,舆论风行,好象不技击不实战就不是太极。所以出现了用技击实战来包装自己的门派和大师,也出现了假帽子满天飞,你方闹罢我登场,是非真假无休无止的争吵。
以笔者之见,真实的技击实战从古而论,是习武者生存的本领,吃饭的本事;从今而论,是训练特种兵、特警的战术技能。所以技击实战实施起来,是你死我活地较量,非伤即残甚而至死。
和平年代,法治社会,太极的技击内涵不是这样,也不能这样,果真这样,给人至伤至残,你得花医药费、误工费; 至死,得吃官司,陪巨款。
当今,太极的技击内涵是什么呢?
太极拳“若问其用,则在不用力,而却不畏有力者。倘有大力者,来击我,以吾之至柔,自足以制胜者,盖顺其势而取之也”。(杨澄甫)
“太极拳之虚无气势在技击方面,其变化作用,奥妙无穷。刚劲来犯,可使其捕风捉影; 柔劲来犯,可化之于无形,使对方找不着实地,摸不着重心,英雄无用武之地”。(李雅轩)
太极高级阶段的功夫是“发劲儿是动神意气”,“以神意气发人”,“以想法发人”。(汪永泉)
太极拳是文化拳,集道、孺、释、黄老于一炉,打拳要有孺风道骨、恬淡虚无之神韵,推手要有动静相因,阴阳相济,虚实相伴,开合相寓之韵味,修炼不若如上之佳境,难品鉴也难品味杨、李、汪的太极技击内涵。
太极,不是摔跤,不是格斗,不是拳击,也不是散打擒拿,所以把太极的技击与这些武术门类的技击相提並论,横向较量,是不尽合情合理的。现在太极推手很时尚,但,有些太极推手,较力角斗,撕拉扯拽,搬脖搂腰,纠缠不休,像摔跤?象相朴?象格斗?象擒拿?既象又不象,不伦不类,叫四不象,实不为过。武术竞技比赛,应该龙跟龙争,虎和虎斗,各有技法,各有规则。龙虎争斗,姚明与刘翔同台登场,跨界争王,能斗狠是真的,不斗狠是假的,这不乱套了吗?。
我痴迷太极推手源于2007年欣赏到的石 明、王培生、马长勋、魏树人、李经梧、高壮飞、李和生、朱春煊等宗师的光盘,因十分喜欢他们的太极功夫风采而得以拜入“汪脉朱传”之门。
我们研习推手的理论根基是《汪永泉语录》, 我们喜欢的太极拳的技击原则是不用力,不伤人伤己,求效果神奇微妙,得双方身心舒服,“一身舒服万法宗”,我们修炼太极追求“五舒服”: 打拳自己舒服,观者舒服; 推手自己舒服,对手舒服,观者舒服。研习推手追求艺术性、趣味性、观赏性,既有技击内涵,更利双方养生。
王宗岳《十三势歌》有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汪永泉的太极理论与王宗岳的老拳论珠连璧合,为我们开启了练太极能健康长寿的大门,以汪祖永泉神意气的理论修炼太极,中年,气血两旺,健康无疾; 老年,夕阳红而璀璨,益寿延年,不是空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