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被谁杀的最后结局(此人差一点执掌江东)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相持,孙策暗中盘算袭击许都,迎取汉献帝,便秘密整顿兵马、部署将领。不过,建安五年四月四日(200年5月5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他骑的是一匹快马,扈从骑兵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时忽然碰到三个人,这三人都是被孙策所杀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最终,尽管孙策没有直接被刺客刺杀,却还是因为伤重,所以在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孙策被谁杀的最后结局(此人差一点执掌江东)(1)

众所周知,孙策去世后,他的弟弟孙权开始执掌江东。不过,实际上,孙权不是一开始的继承人选,对于张昭等大臣,曾推举和孙策相似的孙翊。当然,孙策还是没有同意,依然将大权交给了孙权。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孙翊这位历史人物。

首先,孙翊(184年~204年),又名孙俨,字叔弼,是孙坚的第三子,孙策、孙权的弟弟。初平三年(192年),孙策在孙坚下葬后举家移居江都,并在那里遇到张纮,孙策决定向袁术请得父亲旧部,占领江东以报父仇,孙翊等人则迁居丹阳。

孙策被谁杀的最后结局(此人差一点执掌江东)(2)

在东汉末年,尽管孙坚勇猛无双,但是,和刘备一样,孙坚因为缺乏根基,只能依附于四世三公出身的袁术。当然,在攻打荆州牧刘表的过程中,孙坚不幸阵亡。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孙策,同样选择依附于袁术。不过,孙策显然不是屈居人下之辈。在孙策的请求下,袁术授予他兵马,给予其攻打庐江郡的机会。

等到孙策来到江东后,成功击败了扬州牧刘繇。在此基础上,孙权、孙翊等人也迁移到了孙策身边。孙策平定江东后,孙权与孙翊二人之后被朱治举荐为孝廉,曹操对他们以礼征辟。对此,在笔者看来,此时的孙翊,已经和孙权齐名了。相对于沉着冷静的孙权,孙翊性格严厉暴躁,喜怒快意写在脸上,这显然和孙策比较相似。彼时,朱治数次责备劝说孙翊,以道理向他说喻。但是,孙翊并没有真正改变。

孙策被谁杀的最后结局(此人差一点执掌江东)(3)

《三国志·孙翊传》注引《典略》中记载:“翊名俨,性似策。策临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

公元200年,孙策临死时,张昭等大臣曾提名与孙策相似的三弟孙翊,也即建议孙翊来接替孙策。诚然,张昭等大臣在江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意见,孙策必须慎重考虑。但是,孙策还是否定了孙翊。究其原因,应该还是和孙翊的暴躁性格存在直接的关系。因为孙策的强势,已经引起了江东士族的不满,成为他被许贡门客刺杀的重要原因。现在,如果让强势的孙翊即位,很可能会继续激化孙氏和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

孙策被谁杀的最后结局(此人差一点执掌江东)(4)

基于此,孙策选择了性格低调务实的孙权,也是着眼于孙氏的长远发展。从之后的情况来看,孙策传位给孙权,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在孙权的努力下,东吴最终和曹魏、蜀汉三足鼎立。不过,孙翊的下场则是比较凄惨的。

建安八年(203年),因为舅父吴景病逝,孙翊以偏将军领丹阳太守,时年二十。孙翊上任后,任用了妫览、戴员。但是,孙翊后来却多次责备妫览、戴员。于是,妫览、戴员就密谋叛变,并和孙翊的部下边鸿相互勾结。

建安九年(204年),趁着孙翊喝醉的机会,边鸿从后面斩杀孙翊。当时郡中所有人都很忙碌,无人去救孙翊。边鸿杀害孙翊后逃入山中,终被追捕的徐氏擒获。妫览和戴员将杀孙翊的罪责都推给边鸿,并且杀掉他,但是,丹阳郡的将士都认定罪魁祸首是妫览和戴员。

妫览和戴员知道孙权和孙翊关系亲近,索性一了百了,杀害了前来察看的宗室重臣孙河,欲献丹阳郡给曹操手下刘馥。妫览又逼迫孙翊的妻子徐氏。徐氏知道妫览和戴员是杀夫凶手,她假意安抚妫览,私下与孙翊亲信孙高、傅婴、徐元定下计谋,成功诛杀妫览和戴员,并用他们的首级祭祀孙翊墓。

孙策被谁杀的最后结局(此人差一点执掌江东)(5)

等到孙权来到丹阳郡后,立即诛杀了妫览和戴员的家族。此外,孙翊有一个儿子,名为孙松,字子乔,曾在东吴担任射声校尉,封都乡侯。在东吴的各个公子中,孙松最受孙权的喜爱。大约在公元231年,孙松病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