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氏大全及名字(古人的姓氏名字分别是什么含义)

"姓名"是我们每个现代人来到这个世界时所拥有的第一张名片。每当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只有取好了名字,医院才能为其办理出生证明,户籍管理部门也才能为其登记户口。

古代姓氏大全及名字(古人的姓氏名字分别是什么含义)(1)

说到取名,很多人都知道,今人的名字与古人有所不同。比如现在,人们的姓名包括姓氏和名字两部分,然而在古代,"姓"、"氏"、"名"、"字"却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姓:经历了从表示母系血缘到表示父系血缘的变化

"姓"一直表示血缘关系的传承。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通常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姓"便用来表示母系血缘关系的代际传递。同一个部落的人们,拥有同一个女性祖先。这也是为什么汉语中现有的最古老的姓氏中,往往都带有一个"女"字,如姜、妫、姬、嬴、姒等。

古代姓氏大全及名字(古人的姓氏名字分别是什么含义)(2)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原先以母系血缘关系来追溯先祖的方式,自然也就变成了通过父系血缘关系来追溯父系先祖,因此原先用来区别不同的母系氏族的"姓",便开始用在父系身上,并一直沿用至今。

以黄帝为例,他姓姬,如果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就说明他的母亲、母亲的母亲、母亲的母亲的母亲……追溯到头,这些先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姓,便是"姬";但黄帝所处的时代显然已经是父系氏族社会了,因此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便是,他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的父亲……都姓姬。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古社会,即使在同一个父系血缘系统内部,他们的姓也未必是一样的。比如前文提到,黄帝姓姬,但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当中,有十四个都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姓氏。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史记·五帝本纪》

氏:曾经显贵身份的标识

"氏"与"姓"的历史同样悠久。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同姓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同姓部落内部,出现了用"氏"来对小一些的族群加以区分的方式。结果,"氏"越来越多,以至于到春秋战国时期,有记载的"氏"的名称已达600多个,而同时代的姓的数量,根据顾炎武的考证,只有23个。袁庭栋在《古人称谓漫谈》中说:

"最初的'氏',大体上应当是各个父系氏族的称呼或标识,也可以是该氏族的男性首领的称呼。"

——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

从现存史料来看,至少在黄帝的时候,以氏来区分人群的方式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其主要作用之一便是用来表示同姓当中有相当的身份、地位的人。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黄帝便是轩辕氏,同时代的还有神农氏,以及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提到的蜀山氏之女(帝颛顼的母亲)、陈峰氏之女(尧的母亲)、涂山氏之女(夏朝第一位君主启的母亲)等。

以"氏"称男,以"姓"称女的古老传统

常常被今人忽略的是,在可考的文字记载当中,春秋、战国及以前的历史时期,通常都是以氏来指称男子,而以姓来指称女子,并以此来区分人的贵贱。比如姜子牙,在古文献中常被写作"吕望",因为他虽然姓姜名望,但是吕氏;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屈原,他姓芈[mǐ],因为祖先首封于屈地为卿,所以以"屈"为氏;类似的还有商鞅,商鞅姓公孙,因秦王封其在商地为君,故称"商鞅";吕不韦也是姓姜,只是以吕为氏,所以称吕不韦。

女子因为在那个时代极少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因此只需要明确她们的姓,不至于与同姓结婚就可以了。所以在婚前,通常是以在家的排行加上姓来称呼,如秦景公的女儿、楚昭王的母亲孟嬴(就是嬴家长女)。

古代姓氏大全及名字(古人的姓氏名字分别是什么含义)(3)

影视剧中的孟嬴形象

结婚之后便是在姓之前加上夫家的国名或氏。比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女主褒姒,她便是姓姒,因为在被褒国献给周幽王之前,已经在褒国国君的后宫里了,因此到周幽王身边的时候,便被称为"褒姒"。通常,只有具有相当社会地位的家族或个人,才会有"氏"来标识自己。

古代姓氏大全及名字(古人的姓氏名字分别是什么含义)(4)

现在的很多姓,都来自于先秦的"氏"

从战国时代开始,由于权力的不断下沉,导致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新兴家族,也开始用氏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并把它作为自己家族的标识。慢慢地,氏越来越普遍,甚至取代了过去为数不多的姓的作用,变得人人都有了。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姓与氏逐渐合流,不再单独起区分男女、地位的作用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或者说氏。到秦汉以后,姓氏的新用法稳定下来,很多原来的氏便直接成为了新产生的姓,并一直沿用至今了。难怪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总结说:

"自秦以后之人,以氏为姓。以姓称男而周制亡。"

——顾炎武《日知录》

长辈唤名,晚辈称字

解决了姓氏的疑惑,接下来自然要说到名字。相信很多朋友在看古装剧,尤其是历史剧的时候都会纳闷,这个人明明叫"刘备",为什么很多人叫他"玄德"?白娘子的老公明明叫"许仙",为什么他姐姐一口一个"汉文"?

古代姓氏大全及名字(古人的姓氏名字分别是什么含义)(5)

这个其实不难解释。因为我们今天理解的名字,在古人那里,只是代表了"名"而已,并不包括古人名字中的"字"。也就是说,古人的名和字也是分的门清。《仪礼》上记载:

"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仪礼》

也就是说,古人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取名。等到男子长到二十岁行冠礼,女子长到15岁行笄[jī]礼时,只要是读过书的人,无论男女,都会拥有自己的字。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礼记·曲礼上》

男性有字比较普遍,女性有字,则多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比如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王昭君,"昭君"便是字,她本名"王嫱";还有三国时期的大才女蔡文姬,"文姬"为字,名"蔡琰",等等。

古代姓氏大全及名字(古人的姓氏名字分别是什么含义)(6)

古代男子冠礼

名是长辈所取,基本上不会变;字则大多是自拟的,而且可以随用随改。之所以会在行成人礼时加字,是因为古人考虑到从此,家族里又多了一个"社会人"了,"名"不便在社交场合被呼来喊去,所以把"字"作为给平辈或晚辈称呼的新名。一方面是为了"敬名",因为名是长辈取的;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避讳。

古代姓氏大全及名字(古人的姓氏名字分别是什么含义)(7)

古代女子笄礼

在最近大火的《陈情令》中,蓝忘机或许是出于挑衅,从一开始就没有好好叫过一声"无羡",张口闭口都是"魏婴!魏婴!"在古人眼里,除非是非常亲密的同辈之间,否则,这样直呼其名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当然,人家是剧情需要,这里就不多说什么了。

古代姓氏大全及名字(古人的姓氏名字分别是什么含义)(8)

到这里,我们大概清楚了,名是用来给长辈叫的,字则是给平辈和晚辈叫的。可是小编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既然平辈之间叫的"字"是在行成人礼之后才有的,"名"又是给长辈们叫的,那么古时候的小屁孩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相互之间又应该怎么称呼才合适呢?欢迎在评论区po出你的高见哦~

[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

参考阅读:

1. 司马迁《史记》

2. 顾炎武《日知录》

3. 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