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她是湘西一群孤儿的)

为探索孤儿“集中养育”模式,2015年,湘西州成立了州慈爱园,随后在各县市实现全覆盖,全州集中养育了800多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园长张薇就是湘西州慈爱园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她被孩子们亲热地叫做“薇妈”。六一儿童节前夕,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进湘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张薇和孩子们的故事。

湘西慈爱园有位“薇妈”

为大山深处孤儿筑起共同的家

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江昌法

“如果没有遇见您,我将会是在哪里?是薇妈您给了我人生最大的转变,让我知道什么是跨越血缘的大爱。因为有您的帮助和鼓励,我才能够健康茁壮成长。张薇妈妈,能和您成为家人真是太好了。”这是2021年母亲节,在部队当士官的小友写给张薇信里的一段话。

在湘西州,有很多像小友一样来自农村困境家庭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了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湘西州探索了孤儿“集中养育”模式,建立了州慈爱园,给孩子们一个共同的家。

这些孩子,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张薇,孩子们都唤她为“薇妈”。作为湘西州慈爱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她说,当好这些孩子的妈妈,是她一辈子的事业。

湘西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她是湘西一群孤儿的)(1)

张薇给孩子们讲解十万个为什么

在湘西这个孤儿基数庞大、孤儿背景复杂的深度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由政府集中养育孤儿,无疑意味着更多的财力支出和更多的责任风险。但在张薇心里,这条道路最难探索的部分,恰是“慈爱园”这个名字所传达出来的,一个“爱”的命题。

整栋楼一片哭声

在湘西州慈爱园里,每一个孩子的宿舍,都布置得非常温馨。引人注目的是,所有孩子的床,清一色的都不是高低床。

一开始,有人提议为了多住一些孩子,可以放高低床,但张薇没有同意。“高低床没有家的感觉,而像是在住校。因为孩子平时都吃住在园里,所以我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家的感觉,让他们可以随时在自己的床上坐一坐、躺一躺。”张薇说,“宁可多摆一张床,也不愿放高低床。除了床,我们还给每个孩子配了一套书桌椅、一个衣柜、一个收纳箱。”

湘西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她是湘西一群孤儿的)(2)

孩子们在折衣服

在成立慈爱园之前,张薇在福利院工作了十多年。“7年多的时间,我走访了全州300多户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他们的照料缺失、情感缺位让人心痛。所以,我们想为这些孩子提供家庭式温馨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张薇谈起了参与创建慈爱园的初衷。

慈爱园参照的模式,是1920年由辞任归隐的民国总理、也是湘西凤凰人的熊希龄在静宜园遗址上创建的香山慈幼院,香山慈幼院曾庇佑了超过6000名孤贫儿童。在那个灾难频发的时代,它不仅勉力维系着孩子们的生命和尊严,还营造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环境,让孩子们接受了一流的教育,培育出健全的人格。

早在2014年,张薇就参与了慈爱园的创建工作。作为全州第一所以集中养育模式收养湘西地区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机构,张薇面临的压力很大。“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而且把一百多个孤儿集中在一起,是第一次,风险很大。”

一开始,整个慈爱园只有一栋楼,而且选址也是在很偏僻的地方,园子外面是大片的荒地。“当时慈爱园就像一个荒岛,这一带手机信号都很弱,大家上班只能靠对讲机交流。”张薇说。

前期开园后的晚上,有一件让慈爱园全体员工头疼的事。原来,很多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突然到新环境不适应,他们容易哭闹,“当时这个刚哄好,那个又哭了。有些孩子本来不哭,看到别人哭,也跟着哭。就连一些刚毕业没多久的辅导员,也跟着哭,整栋楼一片哭声,让我一度怀疑自己能否坚持下去。”张薇说,“那时候,我们也没什么办法,就是陪在孩子身边,耐心安抚他们,哄着孩子们入睡,因此大家经常整晚整晚的不睡觉。”

棘手的孩子哭闹问题,直到半年下来才逐渐稳定,一年之后才完全改变过来。“现在,在园里住得久的孩子可以带新的孩子,有的孩子一个星期就适应了。”张薇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平日里,张薇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生病。孩子刚来水土不服容易生病,一生病,就要往医院送。孩子一住院,慈爱园的辅导员就要整夜守护在孩子身边。“动手术、做治疗、住院的情况都有,那一段时间,有孩子生病,我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张薇说。

有的孩子发烧,但不是很严重,张薇和辅导员们只能把孩子带回家做物理治疗。“如果吃了药还退不了烧,我们就给他们敷毛巾,用温水擦身体。”

湘西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她是湘西一群孤儿的)(3)

张薇在为孩子们的早餐放配料

张薇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慈爱园里没有保洁阿姨,都是孩子们自己搞卫生。孩子的衣服,也全都是他们自己洗。“学校的老师都说,我们的孩子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自理能力都很强。”张薇说。

父母该管什么,我们就管什么

每次家长会,是张薇和辅导员们最忙碌的时候。一开家长会,整个慈爱园全体出动。“我们必须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家长’,有时候人不够,连自己的家人都要叫来扮演家长。”辅导员许湘萍说,“园长、辅导员都扮演家长角色,管孩子吃喝拉撒、头痛脑热……事无巨细都要我们操心,我们要让孩子在这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湘西的偏远山村,很多人在外面打工找的老婆带回来结婚,生下孩子。孩子父亲去世以后,母亲离开原家庭,或是直接改嫁到另一个家庭,有些会把原来的孩子留给原家庭,不再过问。

小芬和小敏姐妹就是这样的例子。在又生了一个小妹妹之后,小芬姐妹的妈妈就出去打工,一去就是三年。好不容易盼着妈妈回来,妈妈却只带走了最小的妹妹,把小芬和小敏丢在了家里。“当时,我和妹妹在后面追着妈妈跑。我跟着妈妈上了大巴车,紧紧地抱住了妈妈的腿,叫她别走,但她还是用力把我推下车,我哭得很伤心。”小芬回忆说,后来母亲再也没有音讯。

以前,湘西很多农村的孩子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小芬当时只有13岁,考取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但因为交不起500块的学费,就只好辍学去了浙江打工。刷盘子、当洗头妹、卖衣服,什么都干过。她最害怕的就是听到有人来查童工,听到来检查了就躲到楼上去。

小敏把姐姐的情况告诉了张薇之后,张薇便立刻打电话叫小芬回来读书。一开始,小芬还不太愿意,说自己学业荒废了这么久,怕跟不上。但张薇态度很坚决:“你可以学一门技术。”

2016年7月,17岁的小芬入住了慈爱园,不久后,她进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读五年制大专。在读大学期间,有幸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水云学习土家织锦,每日刻苦钻研技艺,织锦作品多次获奖,还成为了慈爱园首名学生党员。

“她很刻苦、很勤奋,给其他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经常让她回园里给弟弟妹妹演讲。”张薇笑着说。

“孩子在学校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要去过问。父母该管什么,我们就管什么。”张薇说。

为了帮助跟他们有同样遭遇的孩子,在张薇当选湖南省人大代表期间,她每年都把这类“父亡母失踪”儿童群体的困境和声音带到会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认定和保障问题也在逐年推进解决。

2020年,慈爱园里开始陆续有孩子上大学,张薇又提出了“将在校就读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发放延长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建议,并在同年得到州民政局和财政局的支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补贴,从一开始的没有,到现在的每月950元。

家访五次说服孩子入园

从慈爱园成立到今天,张薇一直坚持做家访,特别是一到放寒暑假的时候。“孤儿的信息主要是由市县民政部门先提供数据和名字,我们再一个个去家访。”张薇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园里的每个孩子的家里,她都一一走访过,有的还走访了好几次。

在家访过程中,张薇遇到过家里人不愿意把孩子送过来的情况。“当时做工作遭到了很多反对,不少人不理解。但看到孩子生活学习条件太差,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孩子接到园里来。”张薇说。

张薇也遇到过孩子入园后被家长带回去的情况。园里有一个男孩子的爷爷是村干部,对孙子很溺爱,看到园里要求他孙子自己洗衣服,就把孙子带回了家。

男孩回去以后,张薇还去了孩子家家访了好几次。但孩子爷爷怕他到了慈爱园会吃苦,于是便提出条件,要求孩子的衣服必须由辅导员洗,还要单独给他做菜。张薇没有答应,“孩子已经11岁了,我们要管那么多孩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而且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洗衣服,不能为他一个人搞特殊。”

男孩最终没回慈爱园。没过多久,张薇听说孩子因为家人疏于照看,溺水去世了,她心里非常难受。“一回忆起这件事,我就要流眼泪。当时再坚持一下,也许就把孩子留下了。”

为了把孩子接到园里,张薇经常反复去孩子家做工作,最多的去了6次。

湘西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她是湘西一群孤儿的)(4)

张薇在大年三十家访,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聊天

小叶的家在凤凰县山江镇凉灯村,这里是湘西最偏远原始的苗寨。他们家有五个孩子,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是从外地嫁过来的。五个孩子,全都是伯伯一手带大的。

“一开始,这家只报了一个孩子,我来家访之后才发现家里有五个孩子,大的两个都已经出去打工了,留下其他三个在家里,最小的孩子只有十岁。”张薇说,“我当时拿园里的照片给他们看,并让他们到慈爱园看一看,住几天感受一下。但孩子因为没有离开过家里,不愿意入园。”

小叶的伯伯已经50岁了,眼睛失明,没有收入来源,把五个孩子带大,已经异常困难,他非常支持孩子入园。“只要是为了他们好,你们就带走。”孩子伯伯的这番话,让张薇很是感动。

“他们家里老三报了县里的一个中职学校,我当时劝她去我们那里读五年制大专,但孩子不愿意,就一直不停地哭,没办法沟通。”张薇说,“一开始,他们都是讲苗语,也不愿意沟通,我前前后后去了他们家五次,慢慢和他们沟通,最后说服了三个孩子入园。”

逢年过节,张薇的家访便愈发频繁,她几乎每年都陪孩子一起过年。“有一次,我去了两个孩子家陪他们一起吃团圆饭,想让他们更开心一点。同时,也想着孩子亲戚都回来了,可以多了解孩子的情况。”张薇开心地说,“我去的时候,孩子们都在砍柴、烧火做饭。他们爷爷奶奶看到孩子变化很大,都非常感谢我们。”

到过每个网吧,见过凌晨四五点的月亮

个子小小,不太爱说话,在生人面前,总是会有些拘谨。这是亲人朋友对入园前小甜的印象。但如今,21岁的小甜不仅性格变得外向,在乡镇实习时每天都能很自然地跟返乡人员打交道。“我现在感觉世界变大了,更多的是想着为大家服务,如何把家乡变得更好。”

小甜的变化,都源自于慈爱园。在她看来,慈爱园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是一个能够让她发光发亮的地方。

在小甜的眼里,张薇既当父亲,又当母亲。“她既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又对每个孩子都很有爱心、耐心。”小芳说。

每次过生日,都是让小甜最感动的时刻。“同一个月过生日的小朋友,都会集中在一天过生日,特别好玩,能吃到很大的蛋糕。”小甜高兴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我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薇妈还多次请了老师来给我们指导,为我们谋划着未来,经常到凌晨两三点才结束。”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欣欣就是其中一个。为了带好欣欣,张薇倾注了很多心血。

欣欣的父亲在她读二年级的时候因车祸去世,母亲生下她后就离家出走。读初二的时候,欣欣来到了慈爱园。在园里,她很调皮,也爱玩手机,“那时候她晚上玩手机、白天睡觉,不听网课,也不复习,在家里没有人管她。”张薇说,“她天赋很好,但太调皮,我担心没人管她,高考失利,就把她接到了自己家里。”

在家里,张薇每天监督欣欣学习,每天五点多起床,把欣欣叫醒,然后她才去上班。“那时候床头摆了三个闹钟也叫不醒我,都是薇妈把我叫醒的,后来,我发现她眼睛黑了一大圈,很心疼。”欣欣说。

除了监督学习,张薇还照顾欣欣的生活起居。“我忘了带换洗的短裤和袜子,薇妈就马上给我买。”欣欣说,“她给我从超市买牛奶、零食和各种水果,我的一日三餐都悉心准备,变着法给我做好吃有营养的,还帮我洗衣服、洗袜子,她真的就像妈妈一样,我很感谢她一直没有放弃我。”

最后,欣欣顺利考取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给我写了一封1000多字的信,逢年过节还会寄花给我。”张薇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严格的管理制度,让不少孩子想要来一场叛逆的“出逃”。为了找到他们,州慈爱园的工作人员到过吉首的每个网吧,也见过凌晨四、五点的月亮。

14岁的小石刚送来时痴迷手机和游戏,入园后很不适应,他经常会在半夜大家都睡了以后,偷偷翻墙出去上网。

张薇说,“因为他不遵守管理制度,也影响到其他孩子,我就把他退了,退了半年之后,他还是觉得园里好,我们又费了很大劲给他重新办理入园,之后他就变了个人似的,表现很好,现在在长沙的一所职业院校读书。”

张薇还遇到过园里女生突然失联的情况。当时,有两个女孩跑掉了,张薇急得团团转,马上组织全园的人到处找。“因为女孩子外出不安全,那时候我们除了值班的,其他人全部出去找,大家都是通宵不睡觉。”张薇说,“我们查了监控,商店、网吧等地方都问过了,后来是让孩子去上网跟她们聊,三天后才把她们找到。”

张薇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孩子们都看在眼里。有一次,孩子们去古城玩,他们知道张薇爱吃米豆腐,便一起凑钱买一份米豆腐放到张薇的房间门口,敲一下门就马上跑开。“当时真的很暖心,感觉这些年的辛苦都很值得。”

“现在孩子谈恋爱了都会告诉我,我就会告诉他们,眼光一定要高一点,不要把自己看低了。”张薇说,“看到孩子们越来越好,我很欣慰。”

在慈爱园二层楼梯口的墙上,挂着一幅字,那是香山慈幼园的创办者——民国总理熊希龄的一段话:“因为兼了家庭的责任,那管理员必须有父母的心肠,又须有贤明、慈爱、富于经验的父母知识,才可以办得下去。”

湘西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她是湘西一群孤儿的)(5)

《今日女报》2022年5月26日04版报道

编辑:伊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