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经典的十句话(论语中的5句处世良言)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在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段话:“普通一般人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这个解说在本篇里就有。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论语中经典的十句话(论语中的5句处世良言)(1)

最开始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大吃一惊,因为我们自己以及身边大多数人多少年来都是这么认为的,认为读书就是学知识,学文化,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大不了再加上天文地理等等。

但是看到南怀瑾老师这段话,我才明白,原来知识和学问是两回事。

为了印证这个观点,我把论语读了又读,最终终于明白,南老师说的是对的。

论语中经典的十句话(论语中的5句处世良言)(2)

举几个例子。

一、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

原文是这样: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段话意思是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吃饭不求太过饱足,居住不求多么华美的屋子,做事勤勉敏捷,说话上谨慎小心,靠近有修养有道德的人,以他们的言行为标准来修正自己,这就可以说好学了。”

其中“敏于事而慎于言”一句,可以说可以直接拿到我们职场中来用。

就是说做事上要勤勉敏捷,说话上要谨慎小心。

举个例子。

比如有两个员工,一个做事非常拖沓,领导交给的任务,好几天都完不成。然后他又特别话多,每次又都说不到点子上。

还有一个员工,做事勤勉,迅捷干练,话不多。但是每次开口,都能切中要害。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喜欢哪一个?

论语中经典的十句话(论语中的5句处世良言)(3)

二、子曰:“不患无位,患无以立。”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意思是说,在社会上发展,不担心没有自己的位置,而要担心自己没有立得住的本事。

我之所以对这句话印象比较深刻,是因为樊登老师讲《论语》时,讲过的一个故事。

樊登大学毕业,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刚进去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名校毕业,天之骄子,应该可以在这里大有作为。但是没过多久他发现,中央电视台的人才太多了,他自己在这里几乎就是一个小透明。而北京的房价又那么高,生活压力越来越来越大,他于是越来越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后来在困惑之下,他无意间翻开了《论语》,却被《论语》中的一句话给点醒了。这句话就是:“不患无位,而患无以立。”

孔子教导我们,走入社会,不要担心没有自己的位置,而要担心自己有没有能立得住的本事。

看到这段话,樊登豁然开朗,明白了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自己,想要解决外部的困境,首先要提高的是自己,朝着内部去使劲儿。

从那以后,他潜心读书,几乎把中国儒家的经典翻遍,尤其是《论语》。读完这些,又开始看国外的一些经典。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他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逐渐迎刃而解。因为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前人其实都曾遇到过,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多前面的智者都已经写在了书里。

最终,被读书改变命运的樊登创立了樊登读书会,想要引导更多的人来读书。如今随着樊登读书会越做越大,樊登的事业版图也越来越大。

而促使这一切发生改变的,只是《论语》中的一句话。

论语中经典的十句话(论语中的5句处世良言)(4)

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意思是说,见到比自己贤能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人家看齐学习;见到那些不是很好的人,就要马上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没有犯过像他这样的错,有他这样的毛病。

关于这一点,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也说过类似的观点:“我们要尽量从别人所犯的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自己的”。

向优秀的人去学习,我们可能都会去做,但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估计只有很少的人能做到。

而查理芒格的意思是说,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我们的成长会快得多,因为不需要自己亲身去把所有错误犯遍。

论语中经典的十句话(论语中的5句处世良言)(5)

查理芒格

四、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意思是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做到了再说出来(这样就可以算是一个君子了)。

类似的话,《论语·里仁篇》中还有一句,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这两句话,都强调的是行动的重要性。

其实不光孔子,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深知行动比言语重要的道理。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就是因为认识到行动比空说道理要重要得多,才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陶行知”,以时刻警醒自己。

西方也有类似的谚语:“只听说耶稣的门徒做了什么,没听说他们准备做什么”。

所以你看,关于行动,东西方先贤的认识,是如此出奇地一致。

论语中经典的十句话(论语中的5句处世良言)(6)

陶行知

五、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去识别一个人。就是不但要听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

我们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也是如此吗?容易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但经历的事情多了,见识的人多了,就会知道,原来嘴上说的跟实际行动是两回事。我们也就更加珍惜那些不善辞令,但在做事上踏实沉稳,一直让我们值得信赖的人。

写在最后

从这几个随手从《论语》中拿出来的例子,你就能知道,孔门的学问,儒家的学问,真跟我们平时说的“文化知识”不一样。

难怪古人会有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因为《论语》本就是关于世情人心,关乎为人处世的大学问。

所以儒家的另外一部经典才叫做《大学》,讲的就是如何做人的学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