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字训言大全(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古代八字训言大全(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1)

《庄子人间世》颜回向孔子陈述的两种在卫国的处世方法,都被孔子断然否定了。孔子认为他的所谓“端而虚,勉而一”的最终结果,只可能是对暴君“外合而内不訾”。于是,颜回又想出了一个与“端而虚,勉而一”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案向孔子请教: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内直”,指内心正直,坚持原则,不与卫君同流合污;“外曲”,是表面上附和卫君,以求自我保护;“成而上比”,则是不直接陈述己见,而是托古喻今,来感化卫君。对自己“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的处世办法,颜回进一步解释说:

古代八字训言大全(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2)

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

“内直”就是《人间世》下文“颜阖为卫灵公太子傅”一节中所说的“心莫若和”。意思是说,所谓内心诚直,就是把人看作与自然同类,如果这样,那么天子与我,同是自然之子。既然大家都是自然之子,就会有共同的属性。君主与我都是人,我为什么希望别人称赞,认为我说的都对,又何必在乎别人指责我,说我说的不对呢?像这样的人,人们会称之为童子,这就是“与天为徒”。那么,什么又是“外曲”呢?颜回的解释是:

古代八字训言大全(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3)

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

“外曲”,其实就是《人间世》下文“颜阖为卫灵公太子傅”一节中所说的“行莫若就”。擎,执,指上朝时臣子手中执笏;跽,指跪拜君主;曲拳,抱拳鞠躬,指大臣想见时所行之礼。这段话是说,所谓外曲,就是表面上与众人一样由朝叩头,拱手作揖,既然人人都做,我又怎么不能做呢?做与众人相同的事,别人也就不会指责我与众不同。与众人同,就叫做“与人为徒”。

最后,颜回又解释了何谓“成而上比”:

古代八字训言大全(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4)

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

谪,争。这段话意思是说,所谓“成而上比”,就是与古人同类,他们的言辞虽然有教训的作用,却为我用作谏诤之言,而且这些话是自古就有的,并非出自我的发明。像这样做,我所说的话虽直率,却不会招来忌恨,这就叫做“与古为徒”。这样的方法可行吗?

古代八字训言大全(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5)

从“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到“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都是颜回筹划的规劝卫君的具体实施方法。在颜回看来,他已经为自己的卫国之行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从内心诚直,到亦步亦趋地混同众人,再加上借古讽今,颜回以为自己已经是胜券在握。可惜的是,这一切仍只是颜回一类“君士子”善良美好却幼稚天真的不切实际的臆想而已。“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那已经是“古之人”或者“古之人”时代之前的人有观念了。在“古之人”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也不存在什么君臣之分,万物与我为一。然而,当今社会却是君王“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在这样的粹,倘若再幻想以上古之时的观念去劝说君王放弃暴行,与民同甘共苦,视民与己同为“天之子”,只能是天真无邪的“童子”的幻想。失去全然没有可能性的“与天为徒”,剩下的,就只有“外曲”与“与人为徒”。所谓“与人为徒”,说白了就是与卫君同流合污,或者效仿众人随波逐流;而所谓“与古为徒”,很可能最终成为谈古索旧的陈腐之作,这样的结果显然都是与颜回赴卫的初衷背道而弛的。

那么,孔子又是如何看待颜回“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的呢?

古代八字训言大全(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6)

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大”,太;“政”,同正;“法”,法则;“谍”,当。孔子说,不行,仍不可行。你的办法太多而不够适当通达。不过,虽固陋,却还可以免罪,如此的话,你在卫国仅仅是能保住性命而已,如何谈得上感化卫君呢?你的种种办法,说明你内心的成见已经太深了。

孔子对颜回最后提出的“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仍加以否定,但此次与否定与前两次颇有不同。对于“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孔子不再警告颜回“必死于暴人之前”,或者“外合而内不訾”,而是“止是耳”表示颜回现在的办法虽仍不可行,但不会有性命之虞或成为暴君的帮凶,至少可以保全生命。

古代八字训言大全(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7)

从“愿以所闻思其则”到“端而虚,勉而一”,再到“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颜回的处世方式越来越偏离瘳卫国之疾的初衷,却越来越趋于自保求生。如果说,“愿以所闻思其则”是颜回改变卫国的最理想方案,“端而虚,勉而一”仍含有“愿以所闻思其则”的“进取”精神,那么,“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就仅仅表示了不会同流合污而已。然而这第三个处世方法却得到了孔子相对来说最高的评价:“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成玄英说:“颜回化卫,止有是法,未及济时,故胡可以及化也。”如果颜回卫国之行的最好结果仅仅是“胡可以及化!”这与颜回的初衷虽算不上是大相径庭,却也相距甚远。因此,颜回赴卫,就其所准备的三种入仕方法而言,是注定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古代八字训言大全(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