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遇雨进庙(壬午正月望夜赴临汝)
张耒和他的咏襄诗作者:窦永革 信息来源:襄城在线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秀才遇雨进庙?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秀才遇雨进庙
张耒和他的咏襄诗
作者:窦永革 信息来源:襄城在线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他是“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之一,是四人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文学家。
张耒原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迁居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祖父任职于福建。父亲中进士后,游宦四方,官至三司检法官,因亲老,乞请离京做吴江知县。外祖父李宗易先以著作佐郎为谯县知县,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仕至太常少卿,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大诗人晏殊的赏识。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张耒从小就受着正统的封建诗礼的熏陶,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而好为文”,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人口。此后,他游学于陈州,得到了当时在陈为学宫的苏辙的厚爱。熙宁四年(1071),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前,来陈州与其弟话别,张耒得以谒见苏轼,颇受青睐,自此便成为苏氏兄弟的门下客,并在苏轼引荐下,应举姑苏。熙宁六年(1073),即张耒二十岁时,由神宗亲策为进士,王安石负责提举,授临淮(今安徽泗县)主簿,开始步入仕途。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修“超然台”,张耒应约写了《超然台赋》。苏轼称他“超逸绝尘”,有秀杰之气,“其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这是他们诗文交往的开始。与此前后,张耒与秦观、晁补之也有诗文唱和,结为知交。
熙宁六年(1073)至元丰八年(1085),张耒先后在安徽、河南等地做了十多年县尉、县丞一类的地方官,并因秩满改官不断,往来京洛间,为政特别辛劳。张耒为官清廉,本想凭着微薄的俸禄养其亲小,淡泊平生,然而厄运频频而至,他的父母、前妻相继去世,家境每况愈下,经济拮据,生活困窘。元丰八年,神宗崩,年幼的哲宗登位,支持旧党的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反变法派司马光,苏轼、苏辙相继奉调晋京。元祐元年(1086),大臣范纯仁荐举张耒参加太学学士院考试。这次被荐参加考试的还有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由翰林学士苏轼命题,考试结果三人同被拔擢。张耒被任为秘书省正字,其后历任著作佐郎、秘书丞、史馆检讨,直到起居舍人。元祐二年(1087)春,苏轼主持礼部贡举,张耒被聘为读卷官,入试院检点审阅举子试卷。元祐三年(1088),秦观被召到京师,任太学博士、校正秘书,亦入苏轼门下。在暇日与张耒或举酒欢宴,或同游京都名胜,诗文酬唱,作画题跋,互相砥砺,共受苏轼薰沐。这是他们难以忘怀的欢乐年代,也是北宋文坛上的盛事。他们“一文一诗出,人争传诵之,纸价为贵”。馆阁八年,张耒有缘披览国家藏书,过着“图书堆枕旁,编简自相依”的生活,其文翰学术也日有进益。
宋哲宗亲政后,新党得势,竭力报复元祐旧臣,随着苏轼等人的被贬,苏门弟子也受到株连。绍圣元年(1094),张耒在以直龙图阁知润州(今江苏镇江)任上,徙宣州(今安徽宣城)。绍圣四年(1097)贬黄州(今湖北黄冈)酒税监督,再贬复州(今湖北天门)监竟陵郡酒税。元符二年(1099)起为黄州通判。宋徽宗即位,四十七岁的张耒一度内召为太常少卿,后又被启用为兖州、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但为时都很短促。当时苏轼自海南迁内地,张耒赋诗相庆。不久,噩耗传来,苏轼于途中卒于常州。张耒在颍州举哀行服,痛悼一代文豪和恩师。未想竟触怒了上方,于崇宁元年(1102)被贬为房山(今湖北房县)别驾,安置于黄州,这是他在短短六七年内第三次被贬到那里。他在黄州先后共住了七八年,作为逐臣,他不得住官舍和佛寺,只能在柯山旁租屋而居。在柯山脚下,张耒与苏轼弟子潘大临结为紧邻,两人彼此安慰,相濡以沫,共守大节。正是此地的哀和乐使他难以忘怀,故自号为“柯山”。
崇宁四年(1105),秦观的儿子自藤州(今广西藤县)奉父柩归葬扬州,路过黄州时,张耒临江祭奠痛哭失声。泪水未干,黄庭坚又相继去世。崇宁五年,宋徽宗诏除一切党禁,张耒才得任便居住。这年冬天,他自黄州经颍州,回到故乡淮安,大约住了一年多时间。大观年间,移居陈州,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由于晚年长期赋闲,他衣食不继,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尽管政治环境恶劣,生活困穷,但诗人并没有向腐朽的蔡京集团屈服,以闻道苏轼自负,终生恪守不移,即使遭受打击也不后悔,且引为人生最大的志趣。诗人就这样坚持着,继苏辙和晁补之谢世之后,也在寂寞和痛苦中死去。据乾隆《山阳县志》载,葬于故土淮安“治北七里”。
张耒在苏轼、苏辙、黄庭坚、晁补之、秦观等相继辞世后,仍作为文坛中流砥柱,传道授业,光大文风。《宋史·文艺传》称其:“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南宋高宗即位后,下诏追赠苏轼为资政殿学士,赠张耒集英殿修撰,诰词说:“四人以文采风流为一时冠,学者欣慕之及继述之。”既概述了张耒等人的影响,又肯定了其文学成就,终于使张耒等巨名昭彰,流芳千秋。
张耒平生仕途坎坷,屡遭不幸,可他从未忘怀操写诗文。其著作被后人多次雕版印行,名为《柯山集》《张右史文集》《宛丘集》等,今人李逸安、孙通海、傅信三人编辑的《张耒集》,收诗约二千三百首,散文、史论、议论近三百篇。其诗早年体制丰腴,音节浏亮,晚岁落其华,趋务平易,酷肖白乐天(居易)、张文昌(籍),一时独步吟坛;其文则雄深雅健,纤秾瑰丽,无所不有,蔚然成家。
由于他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的关心也颇切。也正是因为其悯农意识,才使他在政治观点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在实践中则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司马光等人纯粹的因循守旧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与此同时,面对辽、夏对北宋的侵凌,他也积极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
张耒是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其论文学创作渊源于三苏,提倡文理并重,明确申说学文在于明理。在文章风格上,他反对奇简,提倡平易;反对曲晦,提倡词达;反对雕琢文辞,力主顺应天理之自然,直抒胸臆。张耒的诗文正是其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长短利弊皆本于此,文风近似苏辙。他擅长辞赋,在立意遣辞上都有超过唐人辞赋之处。议论文立意警辟,文笔高奇。张耒的诗歌创作成就卓著,《宋史》本传说他至晚年,诗风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乐府效张籍。诗歌取材广泛,在很多诗篇中反映了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张耒诗以平易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他作诗喜欢学习唐人,在集中有很多模仿杜甫、李白、韦应物的篇章,开北宋诗人学习唐调风气之先。他注重炼句,佳句可谓俯拾皆是。但是张耒的诗过分强调“满心而发,肆意而成”,因此部分作品显得粗率质直。张耒词作不多,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冬,张耒赴汝州任。崇宁元年,在汝州任。《张耒集》卷三一有《崇宁壬午临汝四月始闻莺二首》。壬午,即崇宁元年。五月,元祐党人再次遭难。六月,张耒落直龙图阁衔。七月,因去年祭祀苏轼事被劾,责授房山别驾,黄州安置。崇宁二年,张耒谪居黄州,于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夜想起了去年此时夜游襄城古寺的情景,写下了《壬午正月望夜赴临汝宿襄城古驿》一诗。诗中写道:
江城收灯寒寂历,里巷闭门不复出。
蓬茅数屋逐臣庐,门前樵牛卧斜日。
老人拥褐炉前睡,眼冷不眠思往事。
去年襄城古驿亭,野县风埃寻古寺。
周楚川原气象存,岘山紫逻秀连云。
地留宝鼎周京贵,山拱泥金神岳尊。
齐安江上渔樵市,谁料今年身到此。
大江绕郭风涛翻,城中冈垄无平地。
青红剪彩挂影灯,渔夫樵妇来相仍。
短箫急鼓集儿女,丛祠夜半鸬鹚惊。
浮生梦境何足计,呼童且闭柴门睡。
百年江上谁得知,竿木随身聊一戏。
这首诗见于《张耒集》卷一六。原题为:“壬午正月望夜赴临汝,宿襄城古驿,县有古寺,家人辈夜往焚香。襄城,古邑也,可以眺二室,地爽垲,退之所谓‘颍水嵩山豁眼明’者。癸未元夕,谪居齐安,携家游定惠妙圆,承天下大云东禅盖出雨夜,有感示秬秸。”“望夜”,指农历十五日之夜。“爽垲”意为高爽干燥。“退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字。韩愈写有《过襄城》一诗,诗中有“郾城辞罢过襄城,颍水嵩山刮眼明”诗句。“癸未”即崇宁二年,“元夕”指的是元宵节,其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齐安”,古黄州之别称。“定惠妙圆”即定慧院,在今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之前被贬黄州时作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秬秸”指张耒的两个儿子。据陆游《老学庵笔记》云:“文潜三子秬、秸、和,皆中进士第。秬、秸在陈死于兵。和为陕西教官,归葬二兄复遇盗见杀。文潜遂无后,可哀也。”
这首诗的前三句写自己被贬黄州,杜门幽居,寂寞度日,不禁想起了去年夜宿襄城的情景。“江城”,临江之城,这里指黄州。四至六句写自己及家人在襄城夜游古寺,描绘了襄城的万千气象及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表现了对襄城的喜爱之情。“周楚”,指襄城。襄城古时属楚国,楚灵王在此筑新城,因周襄王避难曾居此地,故名襄城。“岘山”位于现汝州市,远望山相连、峰相叠,“岘山叠翠”为古代汝州八景之一。七至九句写世事难料,不想一年后自己又遭贬谪来到黄州,与渔夫、樵妇们一同观灯,同度元宵节。最后三句是总结性的诗句,写自己和儿女们同游定慧院,发出了人生如梦、不得不闭门躲祸的感慨。同时诗人认为人生就像江上漂浮的竿木一样,前面的路又有谁知道呢?只不过是一场戏而已。
绍圣后,张耒畏祸及身的心态逐步显现,这从其所作于此期的诗歌中随处可见。这次谪居黄州写下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忧虑、落寞和无奈的复杂心情,这也正是他忧畏心态的体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诗人对襄城县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他表现出来的对襄城的厚爱,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于我们襄城人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记忆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