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1)

《五牛图》

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五牛图》,唐,朝韩滉,黄麻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画鉴赏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2)

​韩滉《五牛图》

《韩非子•处储说左上》里有一个小故事,齐王问: “什么最难画啊?”画家回答:“狗和马。”“那什么最容易画呢?”“鬼魅。”因为狗和马人们处处可见,要画得让每个人都觉得像很难;而鬼魅却是谁也没见过的,画成什么样都没有关系。到了唐朝,画家们的写实功夫有了前所未有的长进,这从前面几张人物画、山水画,还有韩干的马都不难得到最直接的感受。5只千余年前勤勤恳恳的黄牛也借着画家韩滉的画笔留存到今天,让人再次不得不感叹于唐代画家们的手下技艺。

和《照夜自图》一样,《五牛图》也是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纸上绘画之一,在此之前,虽然在新疆吐鲁番的晋墓中也有出土的纸本《地主庄园图》,但画作的民间气息过于浓厚,纯粹是着意于画面传达的内容,并不关心画面本身的美感与特质。所以,可以说,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纸本卷轴画出现在唐朝。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3)

韩滉《五牛图》局部

《五牛图》的5头牛没有被表现在一个统一具有情节的环境中,除了一丛草木外别无他景。用极富表现力的线条,与种类不多却十分和谐的颜色,韩滉表现的5头牛各富动姿,或俯首似欲啮草;或昂首前行;或正冲画外,似哞哞唤人;或侧回首却步,以舌舔唇;或头系红络,似行似止。各个角度的处理都准确而自然,像第三头牛的正面透视,是表现起来最困难的一个角度,可是画家同样用轻松的画笔举重若轻地将之呈现于画面,其画下的写生功底实在令人佩服。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第一次欣赏到与在绢上作画不同的风格与手法:画家对这种质地较绢本要粗很多的麻纸的性能非常了解,而且采用了与在绢上作画不同的处理方式。因为麻纸质地比较粗,所以墨并不像在绢上作画那样非常均匀地被吸收,于是画家不再仅仅将线条作为物象轮廓的辅助线,可以看到《五牛图》中的线条不是用蘸墨饱满的画笔勾出,而是用带墨较少的涩笔画来,所以呈现出粗而疏松的效果,用这种线条表现牛颈下至腹部的重重叠叠的皮毛,居然十分到位地将牛颈皮褶皱、粗厚的皮毛、松软的感觉表达了出来。画中的线条十分灵活,并不是一根线从头到尾完全一样的墨色,或者粗,或者细,如牛背部的轮廓线、腹部的轮廓线,还有腿部的一些线条都随着肌肉与骨骼位置的关系起伏变化,一根本来很清晰的线条可能会渐渐淡化;或者一根线条中间粗,两头细以表现腹部的下垂感;即使是像牛角这类细节,画家也处理得各有不同,而不悖真实。这样细微的变化与处理多不胜举,线条在画中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它不再是完全为了颜色的敷染而勾,而是与颜色成为表现物象同等重要的形式;同时线条本身疏密的对比,以及相互的组合也富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后入画论有评此画的线条是“粗笔辣手”,甚是形象。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4)

韩滉《五牛图》局部

这样一种墨线与纸结合产生的无穷丰富的效果,在后来的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味浓厚的绘画作品中,最终成为一种主导因素。在历史上诸种对《五牛图》的记载中,存在着绢、纸两本,今天在日本大原美术馆有一卷绢本的《五牛图》,构图与我们所见的这卷一致,只是尺寸上稍有不同,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然还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只是从中我们仍然可以体会到不同材质对于画作风格的影响。

在尽情享受画中涩而不塞,笔不畅而意畅的线条的同时,还可以发现画中一个有意思的细节,5头牛都在看着你呢,它们的目光直接与你的相接,似乎不同角度的动姿加上目光,就给它们每一个都带上了不一样的表情。第一头是温顺的,第二头是桀骜的,第三头是忠良的,第四头是顽皮的,第五头是微带抱怨的,你觉得呢?也许在你们眼里是不一样的表情,但它们一定是带着某种情感的,不是吗?手卷形式的画作总是带着某种阅读功能,就像如书一般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而像《游春图》、《簪花仕女图》这类画作虽然现在也是手卷形式,但它们最初并不是作为手卷被创作的。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有“比兴”的传统,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便是用天性温顺的雎鸠,比淑女之娴静,这种传统在文学中比在绘画中要早成熟相当长一段时间,绘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依附于文学文本内容而进行表达的,而《五牛图》中的它们没有任何文学的依据,却也可以引起观画者的翩翩联想了。​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5)

韩滉《五牛图》局部

画家韩滉,今陕西西安人,父亲是唐朝名相韩休,他自己在唐德宗时期也位居高官,历史上说他是个强悍自负、明于吏道、注重巩固权势的人。《全唐诗》里还保留了他的3首诗,读来总有种放天下于心中的负重感。南朝齐梁间人陶弘景曾画二牛,一散放水草间,一带金络头,他以这种方式向皇帝萧衍表示自己隐居的决心,有人说《五牛图》暗喻的就是这个典故;也有人说图中的五牛象征的是韩氏五兄弟……原始资料的原缺,使得我们无法正确地还原它最初的本意,但联系着画家的社会身份与胸怀,我们不会理解错他在这些牛身上寄托最基础的情感:对于温良、对于憨诚的赞美……

北宋的《宣和画谱》中说:“昔人以谓牛马目前近习,状最难似,滉落笔绝人。”此话挪用到今天,也不为过。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6)

韩滉《五牛图》局部

《五牛图》纸为麻料制作,画卷为长卷形式,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自独立,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牛的姿势各异,中间一头作正面,大声呜叫,为画面中唯一正面站立的牛,表现的难度较大,画家十分准确地掌握了透视关系,表现出牛的立体感。其他四头牛皆作自左至右的行走动势,尤其是那头缓步前行的牛,回头轻舐,好像正回首聆听牧人的召唤,姿态特别优美。

整幅画面除了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喧闹的、胆怯乖僻的。全卷结构准确,透视关系合理,-勾线用笔粗简得体而又富有变化,敷色轻淡而沉着。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的着意渲染,真实地表现出牛持重稳健的性情和强劲有力的筋骨,皮毛的质感尤觉逼真。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7)

韩滉《五牛图》局部

《五牛图》最成功处在于为牛传“情”,从它们不同的姿势、各自的眼神,我们似乎感受到它们的憨诚、哀怨、沉着、放达、执拗的性格,刻画出了牛的富有人情味的性情和形象。

画趣拾珍

《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五牛图》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据民间传说:有一次,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道:“近来论画者谈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韩滉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友人听了非常佩服他的独到见解。​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8)

韩滉《五牛图》局部

在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里,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田间小道上,迎着和暖的春风,心旷神怡。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二三牧童在嬉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在开阔的田野里,有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一头牛翘首向前奔驰,仿佛是撒野的猛兽;一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另一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还有一头牛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令人回味无穷。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韩滉对这幅画的创作非常满意,取名为《五牛图》。

《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众多著名人物。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9)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题字

北宋时,它曾被收入内府,宋徽宗题词签字。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至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

清代,《五牛图》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清朝末年,《五牛图》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五牛图》几经辗转,被香港企业家吴蘅孙买下。20世纪50年代初,吴氏企业濒临破产,吴薪孙自知无法再完好地保存这幅名画,便忍痛决定出售《五牛图》。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10)

1950年初的壹天,周恩来总理收到一位香港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上说:当年这幅被八国联军劫走的《五牛图》,近日要在香港被拍卖,他本想购买下来使之重回祖国,但是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元,他个人无力购买,于是写信给总理,希望政府能够出资收回。

当天晚上,周恩来就给新华社香港分社发出紧急电报。香港分社秘书黄作财收到这封电报,马上向他的哥哥、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汇报。黄作梅 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当时,拿在黄作财手上的这封电报,只有八个字:不惜代价,抢救国宝。可10万港币不是一个小数目,尤其是在当时的香港。这时,黄作财兄弟又接到中央电报。报文上说,如果这幅画是真迹,马上可以去中国银行提款!与此同时,蒋介石也想得到这幅画,还专门成立了抢救小组,甚至连把国宝运回去的轮船都准备好了!

而恰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黄作梅失踪了!、“玩失踪”,巧购回镇国之宝原来,自从黄氏兄弟俩频繁出入拍卖行之后,他们就发现自己身后常有国民党特务跟踪。但时间一天天过去,黄作梅始终没有音讯,眼看拍卖时间已到,弟弟黄作财只好提着巨款来到拍卖公司。谁知,这时拍卖公司突然宣布《五牛图》撤拍!黄作财非常沮丧,但当他回到办公室之后,却发现哥哥回来了,而且就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地欣赏着《五牛图》。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11)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

原来,黄作梅发现自己被跟踪后,立即向上级反映情况,最后商讨一起玩一出“闹失踪”的把戏。俩人一明一暗,弟弟在明,和拍卖公司打交道,吸引大家的注意。而哥哥在私下里,不停地做一位香港实业家吴衡孙的工作。吴衡孙就是这次拍卖的委托方,他从国外购得《五牛图》,但由于企业破产只能拍卖宝物。《五牛图》局部更富戏剧性的是,打算拍卖的《五牛图》底价是10万港币,可黄作梅和吴衡孙联系上之后,吴衡孙愿意以6万港币卖出。

黄作梅兄弟就这样以没有预想到的低价抢回了宝物。唯恐节外生枝,当晚,奉周恩来之命,《五牛图》就被经由广州运回了北京。

名画虽然回归祖国,但经历了颠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

五牛图显示了韩滉怎样的志趣(韩滉五牛图到底有多)(12)

1977年1月28日,《五牛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接着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

本文来源于画家邱汉桥新浪微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